分享

道德之生命启示录——《道德经》悟读【第五十五章·​含德之厚】

 新用户97560OBk 2024-08-13 发布于江西

含德之厚赤子心,

和合人生谓常明;

厚德方可载万物,

物我两忘始修真。

【原文】

含德之厚,比于赤子。(德行深厚之人,犹如婴儿)毒虫不螫(zhe咬),猛兽不据(捕猎),攫(jue)鸟不搏(袭击)。骨弱筋柔而握固。未知牝牡(pinmu)之合而峻(zui)作,精之至也(不知男女交合之事阳器也自然勃起,因为无争欲之心,精气充足)。终日号(哭泣)而不嗄(sha沙哑),和之至也。(气息柔和)

知和曰常,知常曰明(懂得柔和,回归生命本源,能洞悉根本)。益生(过分追求生活享受)曰祥(凶兆),心使气曰强(用欲念支配身体,刻意为之就是逞强)。

物壮则老,谓之不道(不合于道),不道早已(衰亡)。

【悟读】

无求便是安心法,

不饱真成祛病方。

“过满则溢,物极必反”,欲望太盛,总被欲念驱使,自然心焦神虑。

菩提般若之智,世人本自有之只缘心迷,不能自悟,须假大善知识,示导见性。” 此禅宗六祖惠能之开示。

“一念愚即般若绝”,凡人因外物所迷所惑,被内心之分别、烦恼、执着等所困所执,难以证得实相。

本章老圣人把得道之人类比婴儿含德深厚,恰如婴儿,纯真柔和,精神内守,真气丰盈,无私无杂,自然而然,无相害之心,别人也难以侵害到他。

回归婴儿之状,就是找寻生命之本源婴儿种种,给众生之启迪有二。其一,不要带着自我之情绪去审视世界;其二,保持精气之内敛与精神之和谐,使内在精神与外在世界和谐统一。

“赤子孤独了,会创造一个世界”,来自《傅雷家书》中的名句。赤子之心,贵真务诚,一真一切真。君子所为,发乎本心,纯乎天然,不惑外物,无私无欲,含德深厚。

老圣人重点强调“德”之强大厚德之人,仿若婴儿,精气充足,元气充裕,无自我意识,无过度之私欲,无恐惧、忧虑、敌对之情绪,一切皆是美好。

厚德与载物,对于人而言,恰如天平之两边厚德方可载万物,载物过盛又使德稀。《周易》强调了“德不配位,必有灾殃”。历史不断证明而且还将反复证明这一道理。

“智者无敌”,非言智者战无不胜,是言智慧之人,“知和曰常,知常曰明”。生命的智者深明大道,洞察规律,可以做到“气柔,气和,气盈”,故而受人敬重,得人爱戴,无敌于天下。

“益生曰祥,心使气曰强”,贪生纵欲,过度养生,会有灾殃;心机主使和气,是谓逞强。为一己之私,费尽心机,伤害他人,如同攻击毒蛇猛兽,定然遭到回击。

“物壮则老,谓之不道,不道早已”,花开花谢,过分的强壮则会趋于衰老,这叫不合于道。不合于道,定会很快消亡。

一阴一阳之谓道。阴阳之道,是生命之根本大道。得道,得生命之平衡,保生命之元气。平衡人生,则不壮不老。

和合即阴阳二气和合平衡的状态,它不紧不慢,不急不躁,无过与不及,一切顺应自然。

“博大可容众,德足以怀远;和合天地美,真善千秋传”不完美的自己,不必总是苛求完美之世界。

德高福隆,德寡祸多。蔺相如一介文人,有勇、有谋、善忍,“将相和”的故事,引无数英雄竟折腰。他的成功,取决于他的胸怀。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