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医生:幸亏你不爱吃3种食物,才躲开了脑梗!

 伟111 2024-08-13 发布于河南

52岁的李大婶,和她的老公周大叔一起,在威海开了一家小吃店。因为常年忙碌,又不注意饮食,前不久周大叔因急性脑梗被送进医院。

而与周大叔一个锅里吃饭的李大婶,却躲过了脑梗。了解到她的生活习惯后,医生表扬李大婶:幸亏你不爱吃三种食物![5]

到底是哪三种食物?

这13个习惯,能预防大多数脑梗死![1-15]

原来,李大婶不喜欢吃油腻的食品,同时也不爱吃高盐和高糖的食物,才让她幸运地躲过了脑梗。

由此看来,预防脑梗死(中风),需要持之以恒保持健康的习惯。最新指南指出,以下这些习惯对预防脑梗死非常有效。如果觉得有帮助,赶快转给你身边的人!

一、预防从娃娃抓起

千万别以为中年以后才要注意,其实,预防脑梗死得从娃娃抓起!

动脉硬化早在孩童的时候就开始了,随年龄增长越来越严重。其主要原因,无非是吃太多脂肪高的东西和糖分高的食物,导致小胖墩越来越多。

高脂血症和肥胖,是动脉硬化的主要原因。

1. 从小就要控制高胆固醇和高糖的食物,多吃蔬菜和水果。

2.不要让孩子挑食,饮食结构要多元化,也不要暴饮暴食。

3. 避免久坐,让孩子规律参加各种体育活动,养成坚持运动的习惯。

从小培养健康的生活方式,对孩子一辈子都有好处。

二、控制血压

高血压本身就会增加动脉粥样硬化风险,从而增加脑梗死的风险,是最重要的风险因素。

收缩压每升高10mmHg、脑卒中发病相对危险增加49%,舒张压每增加5mmHg、脑卒中发病相对危险增加46%

预防脑梗死,高血压患者要定期服用药物、监测血压。目标血压值如下:

1. 确诊为原发性高血压,而且未来10年内心血管疾病的风险超过10%,建议你的血压保持在130/80mmHg以下。

2. 高血压伴有慢性肾脏病,血压目标值是130/80mmHg以下。

3. 高血压和2型糖尿病,当血压达到或超过130/80mmHg时,开始降压治疗,目标值同样是130/80mmHg以下。

Image[1]

高钠、低钾膳食是我国大多数高血压患者发病主要的危险因素。

注意饮食调整,通过生活方式的改变来保持健康。比如,减肥、吃对心脏好的食物、少喝酒、少吃咸的、多吃富含钾的食物、在医生指导下多运动。

三、控制血糖

如果有糖尿病,严格控制血糖水平。注意饮食控制,定期进行体检。

如果血糖长期控制不好,造成动脉粥样硬化,最终诱发脑梗。

建议将血糖值控制好:空腹血糖<6.1mmol/L,餐后血糖<7.8mmol/L。

推荐控制目标为空腹血糖 4.4~7.0mmol/L,餐后血糖<10.0mmol/L

对于大多数非怀孕的成年2型糖尿病患者,合理的糖化血红蛋白(HbA1c)目标是<7.0%。

患糖尿病不久、预期寿命长、没有并发症和心血管疾病,且不出现低血糖或其他不良反应,HbA1c的目标可以定在<6.5%。

四、降低血脂

对于那些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风险特别高的人,LDL-C(也就是“坏”胆固醇)的目标值应该低于1.8 mmol/L,或者至少降一半;对于高风险群体,目标值要低于2.6 mmol/L或者降一半;中等风险和低风险的人,目标值则要低于3.4 mmol/L。

药物治疗方面,首选他汀类药物。开始时建议用中等强度的他汀,根据每个人的效果和耐受情况,适当调整剂量。如果对他汀不耐受,或胆固醇指标达不到标准,或是严重混合型高脂血症患者,可以联合使用其他调脂药物。

定期检查血脂水平。开始他汀治疗或调整他汀剂量后4到12周内,需要复查血脂水平,然后每3到12个月复查一次。

五、及时治疗心脏病

大约20%的缺血性脑卒中,是由心源性栓子造成的,约40%不明原因的脑卒中,可能是心源性脑卒中,

65岁以上的老年患者,第一次来医院时,建议做心房颤动筛查。

医生会摸脉搏,如果感觉不对,就会安排做心电图检查。

对脑梗死风险较高的患者,可以考虑长时间的心电监测,更准确地发现心房颤动。

如果确诊为心房颤动,需要进一步检查,看是否需要药物治疗,比如抗凝药,或需要进行心律失常的介入治疗。

六、无症状性颈动脉狭窄,要及时干预

超过40岁,最好去做脑卒中风险因素筛查,看看自己有没有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心房颤动、吸烟史、明显超重、缺乏运动或家族有脑卒中历史。这些因素多了就要小心了。

如果这些风险因素有三个以上,建议做个颈动脉彩超检查。但如果是低风险人群,就不用老去查了。

如果只是颈动脉内膜有点增厚,先别慌,改变一下生活方式就好。戒烟、适当运动、饮食清淡点(少盐、少脂肪、少糖、低热量),然后每年做一次颈动脉彩超检查就行。

如果确诊无症状性的颈动脉狭窄(狭窄超过50%),需要每天吃他汀类药物和阿司匹林。同时,检查一下其他脑卒中的风险因素,改变生活方式,该吃药的吃药,每年去有资质的医院复查颈动脉彩超。

如果确诊了无症状性颈动脉重度狭窄(狭窄超过70%)并且预期寿命超过5年,可以考虑在有条件的医院做颈动脉内膜切除术,术后配合阿司匹林治疗。注意要选择那些围手术期脑卒中和死亡发生率低于3%的医院。


七、定期运动

采用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来降低中风的风险。特别是老年人和中风高危人群,最好先做最大运动负荷测试后,量身定制一份锻炼计划。

健康的成年人建议每周做34次有氧运动,每次大约40分钟,强度要达到中等或以上。可以选择快走、慢跑、骑自行车或者其他喜欢的有氧运动。

对久坐不动的人,建议每坐一个小时就站起来活动几分钟。即使每周已经有规律运动,这个小习惯也能对健康有很大帮助。

八、戒烟

吸烟是导致脑梗死的主要风险因素之一。如果没办法自己戒烟,可以找专科医生帮忙戒烟,比如心理辅导、烟碱替代疗法、口服戒烟药物等。

九、戒酒

长期饮酒容易损害血管,增加高血压和脑梗死的风险。

十、控制体重

通过饮食和运动保持健康的体重,避免肥胖。定期监测体重,并根据需要调整生活方式。

十一、健康饮食

饮食原则

要合理搭配食物,保持营养均衡,饮食清淡,少盐、少脂肪、少油、少糖,避免加工食品和含有反式脂肪的食品。

饮食推荐

每天脂肪摄入量不超过总热量的30%,反式脂肪酸不超过2克
新鲜蔬菜每天吃400-500克,水果200-400克
鱼、禽、蛋和瘦肉每天平均120-200克
奶制品大概相当于300克液态奶
做饭的植物油最好少于25克
添加糖(如冰糖、白砂糖),每天控制在50克以下,少于25克更好

1.适量吃坚果等富含维生素和不饱和脂肪酸的食物,可以降低坏胆固醇并提高好胆固醇,改善血糖水平的控制。

单不饱和脂肪含量较高,包括橄榄油、花生油、芥花籽油、红花籽油和葵花籽油、牛油果南瓜籽、芝麻、杏仁、腰果、花生和花生酱、山核桃。

多不饱和脂肪酸来源包括三文鱼、凤尾鱼、马鲛鱼、鲱鱼、沙丁鱼和金枪鱼、油菜籽、大豆、核桃、奇异籽和亚麻籽的油。

2.多吃些高钾的食物,比如木耳、香菇、橙子、香蕉。

3.高蛋白的食物,比如鱼、虾、瘦肉、鸡蛋、牛奶、豆类和豆制品。多吃水果、蔬菜、全谷物和瘦肉蛋白。

4.坚持每天摄入新鲜的蔬菜水果,比如油麦菜、胡萝卜、芹菜、黄瓜、橘子、草莓、苹果等。

5. 每天要保证饮水量,但也不要过度。

饮食限制

1. 限制吃动物油、避免吃高盐、高糖和高脂肪食物,以及反式脂肪的食物

1) 少放盐,同时减少使用咸的酱料和调味品(如酱油、汤料或鱼露。每天的食盐摄入量最好控制在6克以内。

2) 做菜时,适当使用酸味调料,增加对咸味的敏感度。少用甜味调料,因为甜味会掩盖咸味。

3) 不吃含盐量高的零食,比如辣条、薯片等。选择新鲜的健康零食(比如酸奶、水果),而不是加工食品。

4)使用罐装或干燥的蔬菜、坚果和水果时,选择不添加盐和糖的品种。

5)反式脂肪,会提高不良胆固醇水平并降低有益胆固醇水平。

口感松软酥脆的西式饼干、蛋挞、酥皮点心、蛋黄派等含有的酥油也是富含反式脂肪的油脂。夏天的冰激凌,即便是最贵的,也含有反式脂肪。电影院常吃的爆米花,外面包裹的糖霜就很不健康。速冻、快餐食品大多含有反式脂肪酸,来让食物便于保存,口感更丰富。

十二、减轻压力

采用健康的方式管理压力,如瑜伽、冥想、深呼吸练习。这些练习可以帮助放松心情,降低压力激素如皮质醇的水平。

研究发现,比起那些压力水平较低的人,心理压力水平较高的患者首次脑梗死的风险会增加45%。

中国卒中一级预防试验分析发现,比如,高血压患者,如果心理压力较大,则首次卒中风险增加。压力会释放儿茶酚胺,抑制纤溶活性,增加促凝因子的产生,并增加白细胞的生成和释放,促进炎症和斑块进展,增加脑梗死的风险。

十三、定期体检

定期进行全面的健康检查,同时,按医生的建议, 定期做特定检查,如心电图、血糖和血脂检测。早期发现和处理潜在的健康问题。

总结

在我国,哪种病发病最高、救不回的多没错,就是脑梗死(中风)。

脑梗死每12秒就有1个人发病,每21秒就有1个人因这种病去世。现在我国有超过700万的脑血管病患者,其中大约70%是缺血性脑卒中,也就是脑梗死[5]

脑梗死急性期最有效的治疗方法是静脉溶栓,但这种方法的血管再通率不到40%。对于大血管闭塞引起的脑梗死,血管再通率更低。

而且,静脉溶栓有严格的时间限制,只有发病后的4.5-6小时内进行才有效,但患者很少能这么快得到及时救治。

所以,从日常点滴,注意养成好的习惯,从而预防脑梗死大有必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