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王权七言律诗《祀鸡台》赏析

 新用户0334swDy 2024-08-15 发布于广东

祀鸡台①
雄声殷殷霸图开,北阪城边旧筑台。

白石流星何变幻,黄蛇怒特倘升陪。

殷家雊雉宗臣惧,益部祠鸡汉道颓。

尚说东飞锺王气,萧王提剑入关来。
①宝鸡县东十五里。

时代背景

这首诗是作者前往汉中路径宝鸡时所写,是宝鸡历史的一部诗史,宝鸡县东十五里处的古代祭祀用的鸡台。凝聚着这座历史古城的历史。秦人源出东夷,和殷商王朝都属于崇拜鸟图腾的东夷部落。商人有“雊雉升鼎”的传说,据说殷高宗祭成汤时,一只野雉飞到祭鼎上鸣叫。在古代,这是天地变异之兆,象征着不寻常的事件即将发生。在《旧五代史·唐书·明宗纪》中,有这样一段记载:“童谣非祸福之本,妖祥岂隆替之源!故雊雉昇鼎而桑谷生朝,不能止殷宗之盛。”秦人在秦文公时东迁,在“汧渭之会”所营之邑,是秦人入居关中后的第二个都邑,即陈仓城。名曰“陈仓”乃是因其境内有陈仓山所改。秦汉时这里曾设陈仓县。唐朝肃宗至德二年(757)以“昔有鸡鸣之瑞”之传说而改名宝鸡。“宝鸡”最初为神名,唐改为地名,至今已有1200余年的历史了。

秦文公所建陈仓城遗址就在今宝鸡市以东的祀鸡台(现名斗鸡台)戴家湾村附近。陈仓城不但是秦人入居关中后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更是秦人向东进一步扩张的前沿阵地。秦文公在此经营长达48年之久,是秦人入居关中初期经营时间最长的一个都城。

所谓“鸡鸣之瑞”说的就是秦文公时期发生在古陈仓大地并广为流传的关于“陈宝”即“宝鸡神”的神话故事。秦人对“陈宝”十分感兴趣,专门为其立“陈宝祠”大肆祭祀。关于陈宝的传说有两种,一是说“陈宝”为“若石”,而“若石”又是由一个小姑娘变成的野鸡精所幻化。《晋太康地志》曰:“秦文公时,陈仓人猎得兽若彘(豕),不知名,牵以献之。逢二童子。童子曰:此名为' ’常在地中食死人脑,即杀之,拍捶其首。' ’亦语曰:二童子名陈宝。得雄者王,得雌者霸。陈仓人乃逐二童了,化为雉(野鸡),雌上陈仓北阪,为石。秦祠之。”这条记载认为“陈宝”是二童子中的一个姑娘变化成的一只野鸡,飞到了陈仓城北阪落地后又变成了石头,被秦文公打猎时所得。秦文公化视若“宝鸡”,为其立祠祭祀,此说看来纯属杜撰。二是说“陈宝”为“陨石”。《史记·封禅书》云:“文公获若石云,于陈仓北阪城祠之。其神或岁不至,或岁数来,来也常以夜,光辉若流星。从东南来,集于祠城,则若雄鸡,其声殷云。野鸡夜 。以一牢祠,命曰陈宝”。著名考古学家苏秉琦先生认为:“然则所谓'若石’,所谓'陈宝’,原不过'流星’、'陨石’特神乎其说也”。陨石在某晚从东南方向坠落在陈仓北阪,陨石在寂静的夜晚坠落,惊起了一山的野鸡乱叫,人们不理解一自然现象,故曰:“鸡鸣神土”。第二天,有个叫伯阳的人给秦文公出主意,要文公一定要利用这一祥瑞,来说明他在建城之初就已得天之助,所以秦文公才带人以游猎为名,在陈仓山上去寻找。后来果然在北坡上找到了这块陨石,“归而宝祠之,故曰陈宝”。此说是先有“陨石”、后有“鸡鸣”,“陨石坠地,惊起野鸡乱叫”,这一自然现象被秦文公所利用。

以上两种说法,但无论哪一种,最终都和“鸡神”有关,可见秦文公“获陈宝”,立“陈宝祠”所祀之神当为“宝鸡神”是勿庸置疑的。秦人自文公十九年于陈仓北阪城上“获陈宝”、“归而祠之”之后,自此掀起了古陈仓历史上对“宝鸡神”大肆祭祀的热潮。

秦文公当时杜撰“宝鸡神”的政治目的,是为了秦人“霸天下”的政治需要。而“宝鸡”是被秦人当做舆论工具而大加宣扬和利用的。故而秦人才对此如此热衷。除了政治目的外,追根溯源,“尚含有一种秦人的原始习俗在里面”。即与秦人的秦始图腾崇拜有关。根据史料记载和今人的研究,和商人一样,秦人也信奉玄鸟,并以玄鸟作为本氏族的图腾而加以崇拜。古人所说的玄鸟,即“燕”。《史记·秦本纪》:“秦之先,帝颛顼之苗裔孙,曰女修。女修织,玄鸟陨卵,女修吞之,生子大业。”女修吞玄鸟卵生一男孩,叫大业,这个大业就是秦人的始祖秦人对“宝鸡神”在大肆祭祀,除了政治上的需要外,尚含有秦人的一种原始习俗”即祖先崇拜观念在里面。换“陈宝”即“宝鸡神”实际上就是由秦人崇拜信仰的原始图腾“玄鸟”(燕)经过漫长的历史发展变化而来的。故秦人才对“宝鸡神”如此热衷祭祀,并列为国典。

总之秦人“祠鸡”,其喻意:天降祥瑞,是鸡神显灵,鸡神显灵,也就是祖先显灵。无非是说,秦人欲“霸天下”,是上天的旨意,是天授大命,是得到祖先保佑的。这即秦人崇拜祭祀“宝鸡神”的真正历史根源。

王权的这首诗概述了宝鸡从殷商到秦汉时期的祭祀活动及其影响。殷商王朝的“雄声殷殷霸业开”,秦文公“北阪城边旧筑台”,在此筑祭祀台祭祀雉鸡,建设陈仓城。

注释


祀鸡台:指位于宝鸡县东十五里处的古代祭祀用的鸡台。

雄声殷殷霸图开:雄壮的声音响亮,预示着霸业的开启。殷殷,形容声音宏大。

北阪城边旧筑台:在北阪城的旁边,有一座古老的祭祀台。秦文公在此筑台,建陈仓城。

白石流星何变幻:白石上仿佛有流星划过,变化莫测。

黄蛇怒特倘升陪:黄蛇愤怒地盘旋,仿佛在陪伴着祭祀活动。

殷家雊雉宗臣惧:殷商时期的雉鸡鸣叫,令宗臣感到恐惧。雊雉,指雉鸡的叫声。殷高宗祭成汤时,一只野雉飞到祭鼎上鸣叫。在古代,这种现象被认为是天地间的变异之兆,象征着不寻常的事件即将发生。在《旧五代史·唐书·明宗纪》中,有这样一段记载:“童谣非祸福之本,妖祥岂隆替之源!故雊雉昇鼎而桑谷生朝,不能止殷宗之盛。”“雊雉升鼎”这样的怪异现象,也不能阻止一个朝代的兴盛。这反映了古人对于自然现象和政治兴衰之间关系的理解。

益部祠鸡汉道颓:益部的祠鸡祭祀活动,象征着汉朝国运的衰颓。

尚说东飞锺王气:还传说东方飞来的凤凰带有王者之气。指刘秀东来复兴汉室。

萧王提剑入关来:指萧王手持宝剑,进入关中地区。这里的萧王指刘秀,他曾被更始帝封为萧王,后来提剑入关统一全国。

译文


在宝鸡县东边十五里的地方,有一座古老的祭祀台,名叫祀鸡台。这里曾经回荡着雄壮的声音,预示着一代霸业的开启。在北阪城的旁边,这座古老的祭台静静地矗立着。

祭台上的白石仿佛被流星划过,变化无常,而愤怒的黄蛇似乎在盘旋陪伴着祭祀的仪式。在遥远的殷商时代,雉鸡的鸣叫让宗臣们感到恐惧,而到了汉朝,益部的祠鸡祭祀却成了国运衰颓的象征。

人们还传说,东方飞来的凤凰带有王者的气息。而那位手持宝剑的萧王,也就是后来的汉光武帝刘秀,他带着英雄之气,踏入关中,开启了一个新的时代。

作品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位于宝鸡县东十五里的祀鸡台的景象和与之相关的历史传说。诗中通过描述祀鸡台的雄壮声音、白石上的流星变化、黄蛇的盘旋,以及与殷商和汉朝相关的历史故事,展现了祀鸡台在古代的重要地位和象征意义。最后,诗提到了萧王(刘秀)提剑入关的传说,将祀鸡台与后汉朝的历史联系起来。

这首诗的艺术特点:
1. 历史与现实的结合:诗中融合了古代的历史传说和现实的地理景观,使得作品既有历史的深度,又有现实的生动性。
2. 象征手法:通过雄声、白石流星、黄蛇等象征性的事物,传达了祀鸡台的神圣和历史的厚重。
3. 情景交融:诗中的景物描写与历史人物的行动交织,形成了一幅动态的历史画卷。
4. 寓意深刻:通过对祀鸡台的描写,诗人寓示了朝代的更迭和历史的变迁,体现了对历史兴衰的深刻思考。
5. 语言雄健:诗中使用了一系列雄壮、有力的词汇,如“雄声殷殷”、“黄蛇怒特”等,增强了诗歌的气势和感染力。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