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欣蔓 心理学家阿德勒说:“任何时候都不要赌人性,别觉得自己特殊是个例外,要赌就要做好输的准备。” 深以为然。 复杂的人性,犹如一口古井,幽深不可测,让人看不清,道不明。 与之纠缠,不如早早划清界限。 聪明的人,往往不愿去“赌人性”,而是顺应人性,不和人性较劲。 ![]()
古人云:“富贵不还乡,如衣锦夜行。” 自古以来,炫耀的行为屡见不鲜。 有些人,因此招来了祸害。 “韩信点兵,多多益善”,韩信炫耀自己的带兵能力,招来了杀身之祸; 石崇高调炫富,失势后财富被夺,身首异处。 炫耀才华和财富,必会招来他人的嫉妒和忌惮,导致失去生命和财富。 其实,越是功成名就的人,越不会炫耀自己。 因为他们懂得,适当藏拙,低调处世,方能保护自己。 曾国藩能成为晚清中兴四大名臣之一,曾家世族兴旺,是和他的妻子欧阳氏分不开的。 曾国藩的妻子欧阳氏以勤俭持家、温柔贤惠、识大体著称。 曾国藩功成名就后,他的妻子欧阳氏并未因此傲慢跋扈,她摒弃了官太太的派头,去除了“官念”。 她勤劳俭朴,照常纺纱织布,养猪种菜,吃穿用度也和以往无异。 后来即使曾国藩已是总督,俸禄丰厚,欧阳氏仍是低调节俭,发放家中每人每月零用钱,仍仅二缗(即二文钱)。 “稍涉奢华之物,不能买也。”甚至女儿辈的衣物,多捡别人的遗物用之。 欧阳氏身为当朝重臣的夫人,但她不炫耀家底,自夸身份。外出与人交际,亦是布衣布裙,简朴而得体。 据说她鲜有贵重的首饰,终其一生也只有翡翠一对,明珠一粒。 她身体力行,教导子女,要常常作“家中无官之想”,时时要有“谦恭省俭之意”。 欧阳氏十年如一日不肆意炫耀,简朴低调,为子孙后代做出了好榜样,曾氏子孙个个成才, 曾家家风也享誉至今。 正如作家杨照所言:“一个拥有真正实力的人,会有内在的光芒,吸引人去发现,绝不能也不会敲锣打鼓地在炫耀。” 炫耀者招祸,低调者得福。 低配的人,时时炫耀;高能量者,都懂得藏拙守愚,不与人性较劲。 懂得自晦光芒,是最佳的自我保护之道,方能守护自己绵长的幸福。 ![]()
《礼记》中说道:“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人生之路漫漫 ,每个人都有在苦海里沉沉浮浮的时候。 苦海须自渡,人生是修行。 每个优秀的人,都曾有一段至暗时光,张德芬同样也如此。 27岁前的张德芬,顺风顺水。 她大学毕业后,成为当红主播,之后结婚成家,生活平平淡淡。 然而27岁时,因觉得自己过得并不快乐,她选择了离婚,净身出户,还辞掉工作,赴美留学。 当她做出这样的决定时,遭到了亲朋好友的极力反对,有的苦心规劝,有的冷嘲热讽。 但她坚持己见,结果就是她没有了经济来源,也失去了亲朋的支持。 求学期间,她没有了工资和其他经济收入,生活困顿,每月只有一二十美元的零花钱,甚至连几块钱的东西都不敢轻易买。 但她克服了种种压力,最终获得了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的企业管理硕士学位,给了自己一个重新开始的机会。 32岁她再婚,本以为重遇幸福,但婚姻如人饮水,因磨合不好,后来还是离了婚。 再次失败的婚姻和沉重的工作压力,使得她抑郁了。 她的人生似乎跌进了深渊,没有人安慰、理解,更没有人拉她一把,有的是漠视、冷嘲。 在经历无数个痛苦的不眠之夜后,张德芬忽然醒悟:在人世间,最好的救赎者是自己。 日子越是艰难,内心越要绚烂。她决定把自己的经历写下来,拯救自己,也唤醒、救助处于痛苦和迷茫中的人们。 41岁的她用了4年时间, 写成了自己的第一本书《遇见未知的自己》,一发行,这本书畅销全网,单本销量就超过了800万多册。 55岁,她创立了个人成长教育平台张德芬空间,帮助千万人走向了他们的内在成长之路。 面对人生的起起落落,张德芬一次次完成了自我救赎。 正如高尔基在书中所说:“对人们来说,世界是一片暗夜,我们必须给自己照亮道路。” 漆黑的夜里,点亮前行的灯,走出人生的低谷,靠的永远是我们自己。 有你,我可以安然无忧;没你,我亦可以羽翼渐丰,所向披靡。 一个人真正的强大,就是从懂得自我救赎的那一刻开始的。
德国哲学家康德曾说:“请接受任何一个独立灵魂的存在,哪怕有些你并不认可,但也尽可能试着去理解。人生的路,是旷野而非轨道,每个人都有选择方向的权利。” 人心复杂,人性多变。 愚昧的人只会与人性较劲,沉溺其中,任由自己被伤得体无完肤。 真正有智慧的人,懂得接纳人性的复杂,不与人性较劲,保持清醒与理智,过好当下生活。 1、保持边界感 有人问,怎样才是最合适的交往距离? 答案是:保持1米的距离。太近容易扎到对方,太远容易疏离。 邦达列夫曾说过:“人类一切痛苦的起源,都源于缺乏边界感。” 没有距离的交往会痛苦,有边界感的关系最舒服。 亲密有距,保持边界感,懂得留白的关系最持久。 聪明的人,懂得从这几个方面保持边界感: 保持距离的边界,相看不厌,久处不累。 保持言语的边界,说话有度,赢得真情。 保持精神的边界,学会兼容,提升自己。 人生如尺,必须有度。懂得保持边界,则不轻易踩中人性的弱点。 亲而有限,疏而有度,远近相安,熟不逾矩,方可胜友如云。 2、拥有钝感力 “钝感力”这一概念是由作家渡边淳一在他的书《钝感力》中首次提出的,指的是一种在面对外界压力、嘲笑、挫折时,能够保持稳定心态和坚定行动的能力。 在他看来,“钝感力”是一种大智若愚的人生态度和人生智慧。 所谓保持钝感力,不是要你对一切都漠不关心,而是要你不敏感,不挑剔,不计较,培养一种幸福力。 工作中,专注于个人能力提升,对复杂的同事关系钝感。 婚姻中,守护家庭的和谐幸福,对伴侣的性格不足之处钝感。 人生路途中,珍惜拥有的,活在当下,对名利得失钝感。 学会用20%的热情拥抱生活,用80%的钝感保护自己。 当人性的弓箭呼啸而来,请举好你的“钝”牌,护佑你的未来。 3、修炼自驱力 心理学家把人的价值观分为两类,一类叫“弱势价值观”,一类叫“强势价值观”。 弱势价值观的人,惯于将自己的遭遇向外归因,自怨自艾,不求出路。 而强势价值观的人,凡事都往自己身上求因,寻根究底,不断突破。 内求 ,才是做人最高的修行。 内求的人,往往借内驱力,步步攀升。 自驱力能够驱使自己主动行动、追求目标并克服困难。它是人们取得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 真正有本事的人,都有强大的自驱力。 他们像雄伟的高山,独立而强大。 不依赖他人成就自己,不无端索求别人的援手。 即使深陷低谷,也能凭借自驱力,逆风翻盘。 自驱力,就像是我们内心的引擎,推动着我们长出羽翼,自我丰盈。 真正的聪明人,都懂得指望他人,难偿所愿;强大自己,才是出路。 毛姆说,人生漫长得转瞬即逝,有人见尘埃,有人见星辰。 有人成乎人性,有人败乎人性。 人性不是洪水猛兽,也非暖阳芳草。 理解人性、掌握人性,不与人性较劲,此乃优秀者的明智之举。 岁月静好也罢,一地鸡毛也罢,越无人相伴,越要孤勇奋进。 即使世界偶尔凉薄,内心也要繁花似锦。 点个【在看】,愿余生,看懂人性,不与人性较劲,收获更多醇厚而绵长的关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