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流领导,从不触碰这5大管理禁忌

 学海学无止境 2024-08-26 发布于陕西
有句话说得很对,一将无能,累死三军。

一个团队的成败,往往取决于领导者的能力和素质,没有平庸的团队,只有平庸的管理者。

真正一流的领导,从来不会触碰以下5大管理禁忌。


Image

心太软

有的管理者,总是习惯于做老好人,想要做一个让下属、同事、老板人人都喜欢的管理者。

面对员工犯错时,会心软,拉不下面子去批评他,一味地容忍迁就。

面对团队冲突时,总是充当和事佬,谁都不得罪。

幻想想用自己的态度,去感化他们。殊不知换来的只是表面风平浪静,背后依旧波涛汹涌。

做管理,就像带兵打仗,如果有人违抗军令、临阵脱逃,你心太软,很容易全军覆没。

这个世界上,没有人可以做到让所有人都喜欢、都欣赏。

做管理,就是要对得起好的人,对不起不好的人。

慈不掌兵,义不经商。心太软,是无法做领导的。

一个优秀的管理者,在大多数时候,是以一个“坏人”的身份出现。

面对员工重复犯错的问题,不会视而不见,听而不闻。

敢于撕下脸皮批评他,就事论事地指出他的不足,做的不好,该批评批评,该整改整改,不和稀泥。

因为如果你对犯错的人心软,那就是对优秀员工不公平。

面对团队冲突时,不会充当“老好人”,追求你好我好大家好。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有江湖的地方就有恩怨。公司也一样,再好的公司,也难免存在一些纠纷,一些冲突。

如果你心软了,一遇到这种情况,就下意识去逃避,团队就会因此互生嫌隙,甚至互相使绊子,反目成仇。

心太软,是压不住人的。


Image

嘴太毒

前段时间,我讲过,做管理,要控制自己的情绪,管好自己的嘴。

在日常工作中,我们总会遇到这样的领导:做管理,基本靠“变脸”。

明明上一秒,还满面春风,下一秒,说变脸就变脸。员工生怕下一个被领导拖出去骂的,会是自己。

对于他而言,打工就跟谈恋爱一样,今天我能否快乐,能否高质量产出,全看领导的心情。

把喜怒无常,变成自己的管理手段,通过“变脸”,去树立自己的威信,认为这样就能让员工尽心尽力。

试图通过嘴来给他们压力,想让压力转化为动力,从而激励他们变得更好,更积极,更主动。

想法是好的,但往往事与愿违。

人心都是相通的,你怎样用自己的心对待别人,别人就会用怎样的心对待你。

想要让员工认可你,愿意和你一起奋斗,就必须把握这两个原则:

1. 对事不对人。员工犯错时,要就事论事,不要直接说他不行,更不能用那些伤人自尊的语言。

“骂人”时,要保持冷静,要拿出真凭实据,明确地指出,到底是哪个环节、哪个方面出了问题。

人都喜欢听对自己有利的话,如果你能一针见血地指出对方的问题,并给予建议,员工多数时候是愿意改变的。

2. 不要随意否定。有的管理者,总喜欢否定员工的付出和努力。

无论员工付出多少的努力,他总是有意无意地对工作结果频繁否定。

尤其是当员工拿到好的结果时,他总会认为,员工做得还不够,还可以做得更好。

员工做得好时,该表扬就得表扬,不要吝啬你的赞美。

嘴太毒,容易打击员工的自信心。

Image

手太长

做管理这么多年,我发现有很多管理者,都有一个通病,做管理,习惯把手伸得太长。

做起事来,就像军队的先锋,凡事喜欢亲力亲为,对下属从头管到脚。

看见下属工作效率过低,就会撸起袖子亲自下场。

表面上看,这类管理者,还挺受人爱戴的——有人能带自己躺赢,自己只要跟着打打下手就行了,谁会不喜欢呢?

事实上,这种带团队的方法,对企业而言,是不利的。

事无巨细,对下属从头管到脚,往往会带来两大危害:

一是,下属得不到成长。什么事都管,下属就会无所适从。

遇到问题,他会习惯性依靠你来解决,而不会自己独立解决问题。

二是,你自己会累死。随着业务的扩展,团队的发展,你的工作量日益剧增。

如果对下属事事过问,从头管到脚,你的工作量就会大增。

而管理者的精力,是有限的,如果你的时间被下属大量占用,就没有时间做那些本来该你做的事情。

企业更需要管理者做统帅,而不是先锋。

你个人的能力终归是有限的,一个人扛起5个人的业绩是可能的,但扛起500个人的业绩则非常不现实。

所以,管理,千万不要从头管到脚。

优秀的管理者,并不是凡事亲力亲为,而是发挥团队每个人的优势,将1+1发挥出大于2的效果。

一个人单打独斗,最多只能赢得100个客户;但靠团队作战,可能会赢得1万个客户。

“解放双手”很重要,手太长,是不利于员工成长的。

Image

腿太懒

我经常讲,无论你是高管,还是基层管理者,都不要总躲在“象牙塔”里,多去跑跑一线,腿不能太懒。

很多企业,或多或少,都会有“办公室将军”,他们不出去拜访客户,不深入一线。

杰克·韦尔奇曾说,不好的管理者,上午最重要的时间都在开内部会议,下午不重要的时间见客户;

好的管理者,上午最重要的时间都在见客户;下午尽量少的时间开内部会议。

春江水暖鸭先知,如果你不去见客户,离一线很远,你很难知道市场的变化、客户需求的变化。

缺乏对变化的感知,怎么可能做好业务?

真正的将军,都是在一线,和兄弟们共同作战。枪一响,办公室里,是不会有将军的。

我们以前,会要求管理者,不能整天坐在办公室里,要走出去。

因为再好的策略,如果执行不到位,那就是一条“伪策略”。因此,我们会进行走动式管理。

何为走动式管理?简单来说,就是“望闻问切”。

望,就是观察团队的工作状况。不仅要观察员工的表情、眼神,还要观察与他人对话的音量。

眼神没有互动,声音低下,说明当下的氛围是不好的。

闻,就是闻对方的气场。去感受团队每个人的气场,判断这样的气场,是否合拍。

问,就是要勤沟通。在沟通中,了解对方目前的情况,以及遇到的问题。

切,就是以小见大。从小细节中去觉察问题,切中问题的要害,追根究底,抓住问题的根源。

不要总是坐在办公室里,要俯下身来,去感受前线的炮火。

腿太懒,容易自废武功。

Image

眼太浅

还有一类管理者,他们目光非常短浅,喜欢急功近利,通常会有这三个表现:

首先,只看眼前,不看长远。

对下属的成长,没有耐心,培养员工时,为了眼前的利益,特别容易心急。

当员工成长偏慢时,就会批评他们:“你真的太笨了,教了这么多遍,你怎么还不会?”

事实上,很多你认为简单的事,员工未必很简单。同样是拜访客户,你的思路和他的思路,一定也是各有千秋。

辅导员工,不要指望教一遍就会。辅导员工,要慢工出细活,要有耐心,要持续投入。

从长期价值来看,你把培养下属当成投资,是风险最小、收益最大的投资。

其次,只看结果,不看过程。

有些管理者,在给员工布置任务时,总喜欢说:“我不管你怎么做,我只看结果。”

当员工遇到困难时,总会说:“别跟我讲那么多借口,我只要结果。”

但事实上,一味只问员工要结果,是拿不到结果的。

有句话说得好,管理高手追过程,管理小白追结果。

不追员工过程的管理者,基本都是不合格的。好的过程,往往就会代表稳定的结果。

最后,只重自己,不重团队。

凡事只关注自己的利益,不关注团队的利益,这样的管理者,注定走不长远。

现在是一个合作共赢的时代,单打独斗是成不了气候。

真正的领导力,一定是建立在利他的基础上。越是大格局的人,越懂得为他人着想。

阿里有一句土话,领导者之所以能成为领导者,不是因为肌肉,也不是因为拳头,而是因为心中有爱。

心中有爱,就是最大的利他。

成熟的管理者,会把握好度,懂得细水长流,不会急于求成。

眼太浅,很难收获民心。

最后,总结一下:一将无能,累死三军。没有平庸的团队,只有平庸的管理者。一流的领导,从不会触碰这5大管理禁忌:心太软、嘴太毒、手太长、腿太懒、眼太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