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最佳晚饭时间”出炉!吃太晚很折寿,把握这个时间点!

 hercules028 2024-09-01 发布于四川

经过一整天的活动,人体在夜间会逐渐步入“疲劳期”。在这个阶段,不仅我们的身体渴望休息,内脏器官也开始减缓运转,新陈代谢的速度随之下降,能量的消耗也变得较少。

倘若晚餐进食时间过晚,且摄入的能量较高,那么超出的热量便会转化为脂肪,进而在体内积存,提升肥胖的风险。

2022年,美国哈佛医学院在Cell子刊上发布的研究揭示,若晚餐时间晚于21点,人体的饥饿感知会成倍增长,促使人们更倾向于摄取淀粉类食物或肉类

而这些所谓“高能量食物”,恰恰是脂肪堆积的罪魁祸首。

另一篇刊载在权威期刊《糖尿病护理》上的研究指出,晚餐进食过晚会对糖耐量产生不良影响,并降低胰岛素的水平,从而加剧罹患糖尿病的风险。

该研究观察了845名无糖尿病病史的成年人,通过口服糖耐量测试和比对晚餐与就寝时间,结果发现,与睡前4小时用餐的人相比,睡前1小时内用餐的人褪黑素水平飙升3倍,胰岛素分泌减少,血糖水平则相应上升。

简而言之,晚餐时间过晚确实会损害糖耐量,并削弱胰岛素的分泌功能。这种胰岛素分泌的不足,可能与夜间褪黑素的旺盛分泌有关。

除此之外,晚餐过晚还可能引发食道反流的风险:

晚餐若进食过晚,紧接着躺下休息,胃内的食物尚未得到充分消化,便容易反流,进而引发反流性胃炎和食道炎

对于年纪较大的人群而言,由于贲门括约肌(胃的入口)常因老化而松弛,他们面临的食物和胃酸反流风险则更高。

反之,若能适当提前晚餐时间,将对身体的各项指标产生积极影响,实现一份投入,多重收益的效果。

01

早点吃晚餐,

很多指标都有好转

1.血脂血糖好了

根据2021年《营养素(Nutrients)》杂志上发表的一项研究,晚餐时间提前对次日的糖脂代谢具有积极影响。在这项研究中,12位健康的参与者分别在18:00和21:00享用晚餐。

结果显示,相较于21:00用餐的参与者,18:00用餐的人在次日的24小时血糖水平显著更优。同时,他们的血脂代谢状况在第二天也呈现出改善的趋势。

2.胃食管反流少了

要改善胃食管反流症状,首要任务是调整生活习惯。举例来说,晚餐应尽早进行,以确保与就寝时间之间有足够的间隔。胃食管反流病患者用餐后不应马上躺下休息,同时,睡前3小时内也应避免进食

3.精神状态好

许多人的晚餐时间并不固定,有时早有时晚。长期不按时进食晚餐,人们难免会感到饥饿,这种饥饿感进而可能引发心情的不快。若长此以往,甚至会导致体力下降、精神不振等健康问题。

4.不容易变胖了

2020年6月,一项发表于《临床内分泌与代谢杂志(JCEM)》的研究表明,研究人员选取了20位健康状况良好的志愿者,在保证晚餐热量相同的情况下,将他们分成两组,一组在傍晚18:00用餐,另一组则在晚上22:00用餐,之后所有志愿者都在23:00入睡。

研究结果揭示,与18:00用餐的志愿者相比,22:00用餐的志愿者血糖水平明显偏高,同时其机体消耗的脂肪量偏低。由此可见,早些吃晚餐可能有助于控制体重,避免发胖。

5.睡眠也更好了

尽早享用晚餐,留出充裕的时间进行活动和整理,这样能为身体提供充足的消化与吸收营养的时间。反之,如果餐后即刻就寝,肠胃将不得不“超时工作”,这不仅加重了肠胃的负担,还会对睡眠质量产生不利影响

6.血压也有改善

2019年,美国《循环(Circulation)》杂志刊登了一项研究,该研究指出,晚上8点后进食较多的女性,其舒张压会出现明显的上升。

研究人员建议,为了降低心脏病的风险,人们应该尽早吃晚餐,并且减少晚餐在整日食物热量摄入中的比例。

若以22点作为理想的睡觉时间,那么最佳的晚餐时间应当在18点至20点之间,尽量提前用餐。

用餐完毕后,我们的胃需要大约3个小时来充分消化食物。如果因故晚餐时间较晚,切记不要立刻就寝,应至少等待2个小时后再入睡,以确保食物得到适当的消化。

03

饭后这些事不要马上做

1.饭后不要大量喝水

大量饮水于餐后,或许会导致消化不良。

2.饭后不能吸烟

在用餐后的半小时内,是胃肠道血液供应最为充足的时刻,若此时吸烟,烟草中的有害物质将更易渗入血液循环,给您的身体健康带来不良影响。

3.饭后不能久坐

由于长时间坐着,胃肠道的运动会受到限制。此外,久坐还会导致能量消耗降低,从而增加体重增长的风险。

4.饭后不要马上吃水果

许多水果含有较高的糖分和充足的水分,如果过量摄入,会加重胃肠的负荷,同时也有可能引发消化不良的问题。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