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幸福感来源于四种激素

 新用户1635R2Ak 2024-09-03 发布于山东

       客体关系之父费尔贝恩认为,我们每个人的原始需要是寻找关系,这种需要比本能的满足更加迫切。人类心理的驱力实际上并不是快乐原则,而是与其他客体比如与其他人发生连接的基本需求,费尔贝恩觉得本能肯定是存在的,不过快乐来自于得到一个自己想要的客体,而快乐本身并不是目的。

       试想当对一个新生儿只提供食物,不给他任何关注,触摸和互动,他会怎样?他会死掉的。孩子需要连接,成人也需要,连接对一个人来说真的是刚需,一个人人生的所有挑战都是缺少或少有连接。所有的抑郁症都是找不到和他人连接的渠道,所有的抑郁自杀都是生而无恋无依。童年时没有被高质量呵护陪伴,甚至有深渊般的伤口的孩子会叛逆,会作妖,长大后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生病,失业,不婚,离婚,更易出现成瘾行为。

       人类所有的问题追溯最终的根源都是因为缺乏爱,缺爱是一切的根源,人有成瘾行为更是。每一个人的成瘾行为的背后,一定会有一个内在的空洞,有一个不被满足的渴望。成瘾的原因是匮乏,心理的匮乏感。瘾是一种深深的依赖,成瘾是一种失联的补偿行为,需要生活中无条件的爱和支持来化解。有人努力成长去挣脱这一僵局,有人无论怎样去努力也走不出被原生家庭无意识圈定的怪圈,无论怎么努力也找不到幸福的感觉。

       获得关系的幸福感需要经营很久营,有些人再怎么经营也白搭,为了能让自己有活下去的动力,于是就靠香烟,酒精,美食,游戏,刷剧刷抖音来获得短暂的快乐。他们为什么要这样做,是为了缓解自己的抑郁和关系带来的焦虑和恐惧。因为吸烟,喝酒,吃美食,打游戏和刷抖音时人的大脑能释放多巴胺,一种行为一旦使大脑产生了多巴胺,瘾就产生了。瘾是人处在烦躁不安情绪状态时应对压力性生活事件的一个策略。多巴胺是一种使人引起欲望的大脑神经递质,多巴胺的分泌给人带来快乐和满足感,虽然这种快乐和满足感很快就消失,但很多人乐此不疲。人都是多巴胺的奴隶,只是程度不同,缺爱的人更会倾向于追求多巴胺的短暂的快乐。因为比起要经营很久去获得关系的幸福,成瘾行为简单,直接,快速的能给自己带来快乐。

       当我们去做一些能让我们愉悦的事情时我们体内就会分泌多巴胺,比如吃美食,谈恋爱,还有吸烟,喝酒,玩游戏等。这些能让我们快乐的行为带给我们的快乐不仅是短暂的,更是消耗的,放纵的。能让我们多巴胺分泌的行为多是让我们享受的行为,但它们是先让自己享受后再进入痛苦状态。当体验和满足欲望越多,大脑的敏感度会下降,为了刺激多巴胺的分泌,或为维持多巴胺水平,人会追求更强烈,更刺激的体验,人对多巴胺的依赖不亚于毒品。多巴胺和很多上瘾行为都有密切的关系,多巴胺只能让你爽一时。多巴胺让人感受到的快乐来自于获得了什么,而不是拥有了什么。瘾的浮华的快感背后其实是我们未经审视的空虚。

      我们可以靠自己的努力走出孤独焦虑,去建立良好的关系,享受温暖的爱来抵制恼人的瘾头,战胜可怕的瘾魔,遗憾的是努力并没有让关系更好反而增加了更多烦脑。很多人正是在爱和关系中受到创伤之后才转向各种成瘾行为中去寻求安慰的。亲密关系的大量缺失使人难以得到情感的宣泄和交流,而简单粗暴的快乐却能一次次宽慰人的身体和灵魂,让人感觉到自己还活着。

       多巴胺式快乐是些只满足于生理上的浅层次的感官快乐,而内啡肽式的快乐则是一种极致的精神层面的和人生意义体验,创造式幸福体验等相关的快乐。两种不同方式的快乐代表两种人生态度,也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不同的人生走向。那些放弃追求多巴胺式的享受,去追求那种精神意义上的满足和快乐,是内啡肽式快乐。他们的人生快乐在于不断的在工作中实现个人价值,然后不断的实现自我超越与突破。内啡肽和多巴胺最大的不同之处就是它并不是得到某种东西之后的奖励机制,而是补偿机制,经历困苦长时间坚持一件事情后,身体会产生内啡肽,缓解痛苦的同时,让人体会到安逸,平和,舒适的感觉。

       内啡肽是脑下垂体分泌的一种类似吗啡生物化学合成物的激素。学习,运动,做有复杂性,挑战性的事情都能让人释放内啡肽。内啡肽是身体的自然止痛药,内啡肽是大脑自产的吗啡。内啡肽可以帮你隐藏身体的痛苦,帮你坚持下去,比如长跑,游泳等。内啡肽也可以帮你完成一个任务或完成一个行为,比如投入到学习中,当你从事自我成就感较高的事情之后,人体就会释放内啡肽给自己奖励。内啡肽虽然不易获得,但区别于短暂的多巴胺的快乐,它是一种充实平和持久的幸福感,内啡肽是风雨之后才能见到的彩虹。内啡肽也被称为实现延迟满足的快乐激素或年轻激素。当我们只满足于唾手可得的碎片快乐并在一次次上瘾行为中提高快乐的阈值,便没有耐心去追寻其他快乐,如更悠长的内啡肽式的快乐。

       当我们由于肉体或精神上的刺激导致体内多巴胺浓度降低时,我们会痛苦抑郁,这时人体内会分泌内啡肽以此来稳定我们的情绪。内啡肽也能让我们感受到愉悦,也就是说内啡肽会让我们从痛苦,恐惧和抑郁中获得快感。不是有句话是这样的吗,所有经历痛苦的人都在享受痛苦,所有被抑郁折磨的人也在享受抑郁。有人在经历痛苦时也会感受到不可名状的快感,甚至有人会去主动追求这种快感。这就是为什么会有人感觉明明很虐身还会去吃辣,去抠伤口处的结痂,去挤粉刺,去受虐。明明很虐心还去看恐怖片,悲情片,明明很吓人却还会去蹦极,坐过山去,进鬼屋。这一切的驱动力都是源自内啡肽。

       催产素是爱的荷尔蒙,它可以促进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和加深亲密。催产素水平通常会随着人与人接触距离的缩短而增加,比如拥抱等身体接触会增加催产素分泌,从而促进情感的加深。每一个增强归属感与信任感的人际互动行为,都会触发催产素的产生,给人爱和温暖的感觉。好友相聚,与宠物玩耍,母婴间,伴侣间的拥抱都可以促进催产素的分泌,让人产生爱与被爱的感觉,减少对方的孤独感和失落感。催产素分泌越多,神经细胞的接受性越好,你就越能体验到那种温暖而窝心的亲密。催产素的分泌让人感觉到依恋,归属和信任,有助于帮助人与他人建立亲密关系。

       正是因为有人无论怎样去努力也走不出被原生家庭无意识圈定的怪圈,无论怎么努力也找不到幸福的感觉。也正是在爱和关系中受到创伤之后有人向各种成瘾行为中去寻求安慰,去追求多巴胺式的快乐。也有人放弃追求多巴胺式的享受,去追求那种精神意义上的满足和快乐,也就是内啡肽式快乐式。他们的人生快乐在于不断的在工作中实现个人价值,然后不断的实现自我超越与突破。当关系中感受到依恋,归属和信任,内啡肽式的快乐,多巴胺式的快乐俯首可得,且不会沉溺于成瘾行为。

       血清素是一种抑制性的神经递质,它是人类必须的情绪控制大师,与放松和平静有关。它主要负责抑制痛觉,促进睡眠,平复情绪,减少焦虑,缺乏血清素就会莫名其妙感到身体疼痛,失眠严重可能会导致抑郁。未成年男性比女性血清素含量低,所以小男孩才会更控制不住情绪。血清素有助于振奋心情,防止情绪低落或抑郁。当人感到环境充满安全感,对事物有充分的掌控感时(对孩子至关重要),会激发大脑中血清素的释放。合理的运动,均衡的膳食以及晒太阳可以最大化的提高血清素的水平。充足的血清素会让我们全身充满能量,对世界充满激情和自信。

      人类简单的欲望放纵就可以得到满足,而高级的欲望自律才能达成。分泌内啡肽让我们先痛苦后奖励,分泌多巴胺让我们先享受后痛苦。常言说的好得到了也失去了,舍了也得了,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强者不是没有欲望,相反他们有比常人更多更大的欲望,成功者都会延迟欲望奖励,他们克制小的欲望而成就更大的欲望。人体是一个复杂的系统也是一个微妙的系统。人总是会趋利避害,喜欢享受愉悦而不愿处在焦虑抑郁中。多巴胺和内啡肽这两种物质都会让我们感受到愉悦和满足。催产素让我们感受到依恋,归属和信任,充足的血清素会让我们全身充满能量,对世界充满激情和自信。

       血清素让我们放松平静,情绪稳定,有激情且自信。催产素让我们感受到依恋,归属和信任。多巴胺是让我们及时行乐的简单的快乐。内啡肽是让我们先苦后甜的高段位的快乐。当方法得当,四种物质齐头并进,孩子就能在享受当下和探索未来的平衡中慢慢找到自己的节奏。成人也能在关系中情绪稳定,找到归属感和依恋感,而不会沉溺于各种瘾头。【稻生分享】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