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羊城地名文化】法政路的由来

 東泰山人 2024-09-04 发布于广东

  法政路是因昔日的法政学堂建于此地而得名的。

  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朝廷接纳大臣们关于废科举、兴学堂的建议,下令在全国范围内建立学堂,培养人才,并停办所有的书院,该书院为学堂。

  为了培养法政方面的人才,广东地方当局在小北门内,今法政路法政右巷附近,建法政学堂。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校址选定,学堂正式创立,以夏同龢为监督,在省内正式招生,对象为各级政府中的青年官吏及士绅人等。分法律速成科、法律讲习科、法律特别科等。教习多为留日学生,也有个别的日本教员。

  辛亥革命后,改名为广东公立政法专门学校,校长为陈融。并对学科进行调整。调整后的学科分法律正科、政治正科及法政别科等等。学校教育的目的,仍然以培养各级政府的官吏为主。

  1924年,今中山大学的前身国立广东大学成立,把广东的一些高等学校进行调整和合并,广东大学的院系中有法律系,培养政法人才的责任,也主要归广东大学了。

---------------------------------------------------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