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于《秋水》之中有如是之语:“梁丽可以冲城而不可以室穴,言殊器也;骐骥骅骝一日而驰千里,捕鼠不如狸狌,言殊技也;鸱鸺夜撮蚤,察毫末,昼出瞋目而不见丘山,言殊性也。”此语之意,乃在阐明:房屋的顶梁柱能够用来攻打冲击城门,却无法用来堵塞小洞,这说的是事物的功用截然不同;骐骥和骅骝能够在一日之间奔驰千里,然而若论捉老鼠,却远远比不上猫和黄鼠狼,这说的是事物的技能存在巨大差异;猫头鹰在夜里能够捉到跳蚤,能够看清毫毛的末端,可一旦到了白天,即便睁大眼睛也看不见大山,这说的是事物的本性各不相同。 世间的事物千差万别,庄子虽然站在“道”的高远立场之上,坚定地相信种种事物都有其存在的合理理由,从根本上来说它们是平等的。但庄子并不因此而抹煞眼前的实际情形,他坦然地承认事物之间差别的表象。 事物的差别,清晰可见,触手可及。而至关重要的是,在我们的心中,必须要有平等的心意。这里所说的平等,是指将世间万物都视作天地一体的重要组成部分,绝不可强行区分高低贵贱,更不能站在某一个别而片面的立场去随意取舍。在《秋水》中有这样一句话:“东西之相反而不可以相无。”东与西自然是相对的,有着明显的区别,太阳从东边升起而后落向西方,这一规律不会相反。但尽管两者看似南辕北辙,然而它们又是相互依存的,没有东也就没有西。 既然应当平等看待世间万物,依循它们各自的物性,让各事物充分发挥其所能,才是最为合理的做法。就如“梁丽”之类的事物,各有其独特的长处,也各有其相应的短处,关键在于我们究竟如何去利用它们。在《逍遥游》中,惠子曾说自己种的葫芦太大了,所以没办法用来盛水。庄子对此予以批评道:你实在是不善于利用大的东西(“拙于用大矣”)!庄子进而建议将大葫芦缚在身上,借助其浮力,便可在江湖之上自在漂游。若固执己见,大葫芦便会显得毫无用处;但若能顺随物性本身,便不妨有大的用处。 世间万物,个性各异,我们应当以平等的态度对待它们,依循其本性,让它们各尽其能。这便是庄子面对纷纭复杂事物的基本立场。在这喧嚣纷繁的世界之中,我们常常被事物的表象所迷惑,仅仅看到其差异和不足,而轻易忽略了它们各自所蕴含的价值。庄子的深邃智慧提醒着我们,要以平等的眼光看待世间万物,尊重它们的独特性,善于发掘它们的潜力,让每一个事物都能在合适的位置上发挥出最大的作用。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理解和把握世界的多样性,进而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在这广袤的天地之间寻得内心的宁静与平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