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版《秦汉印统》 ![]()
![]()
![]()
![]()
![]()
作者:明代篆刻家罗王常 编辑 吴元维、顾晋亨同校 年代:明万历三十四年(1606年)新都吴氏树滋堂刊印 函册:四冊(二、三、四、五卷)二、三、四、五卷 纸张:白棉纸 装帧:线装 尺寸:朱印行八行(20.3×13.4)(厘米) 品相:品相宽定8品 钤印:“叶君锡藏书印”“三與楼”“林霪之印”“雨苍真赏”“雨苍经眼来”“林氏口轩口珍”叶君锡为明代造墨家;林霪 福建侯官(福州)乾嘉时人,字德澍,號雨蒼、桃花洞口漁人,晚號晴坪老人。齋堂為宜雨樓、麗則齋。善醫術,精文字學,擅鑒別。書法以篆隸見長,時人頗推重。治印為閩中高手,印風未脫盡晚明習氣,與莆田派相近,所作工整者居多,雖時有怪謬,但頗有清秀之趣。存世有《印商》、《宜雨樓印史》、《麗則齋印譜》、《虹橋印譜》、《貞石前後續編》、《借軒拾餘》。 明版《秦汉印统》概述《秦汉印统》 是一部研究秦汉时期印章的明代印谱,受到了版本界和印学界的广泛关注。该印谱由明代篆刻家罗王常 编辑,包含了顾从德家族收藏的古印以及部分好友的收藏。原计划拓印二十部《集古印谱》,但由于流传不广,顾从德和罗王常在编辑《印薮》时未接受王穉登的建议改书名为《印薮》,而是继续沿用《集古印谱》为谱名,从而造成了二部不同的印谱重名现象。《印薮》的流传面很广,在当时所产生的影响也极大,所以人们以为《印薮》是原拓集古印谱》的翻刻。因为《秦汉印统》也是在《印薮》的基础上删改增补等原因,致使很多人都把《秦汉印统》、《印薮》、顾氏《集古印谱》混为一谈。 编辑与出版信息《秦汉印统》的编辑者为罗王常,同时吴元维、顾晋亨参与了同校。该印谱出版于明万历三十四年(1606年),由新都吴氏树滋堂刊印。收印内容包括战国时期铜质姓名私印、两汉魏晋南北朝铜质官印与含肖形印在内的私印。值得注意的是,绝大多数原印是历史真品,只是摹刻已失原印风貌。 内容特色《秦汉印统》的内容丰富,不仅包括了秦汉时期的官印和私印,还特别收录了80余件玉印,这些玉印在当时已属新创作品,后入清宫内府收藏。此外,该印谱在编辑印刷时,还将顾氏《集古印谱》中黄姬水的《集古印章序》、《印薮》中王稚登的《印薮序》进行挖补改动后,翻刻改成为《秦汉印统序》,全部移来作《秦汉印统》的序言。 印谱的影响《秦汉印统》在印坛的影响超出了历史上任何一种集古印谱,为秦汉印的研究人员提供了精湛的范本,同时对古代官制、地理、姓氏和史事的探索都有珍贵的参考价值。它的编辑体例完善,一直为以后编辑印谱者所效仿。 总结综上所述,明版《秦汉印统》是一部具有重要历史和艺术价值的印谱,它不仅反映了秦汉时期印章的艺术风格,也是明代篆刻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这部印谱,我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古代印章的发展和演变,以及明代篆刻家的创作理念和技术水平。 附录一滚动鼠标滚轴,图片即可轻松放大、缩小 图片1 图片2 图片3 图片4 图片5 图片6 图片7 图片8 图片9 图片10 图片11 图片12 图片13 图片14 图片15 图片16 图片17 图片18 图片19 图片20 图片21 图片22 图片23 图片24 图片25 图片26 图片27 图片28 拍品详情品相描述: 详情描述: 【篆刻学】民国 晚清侯官(今福州)人林霔 篆刻学名著朱墨双色套印本【印商】原装一厚册一套全。品好 附录二:卷一罗王常,字延年,鄣郡(今浙江长兴)人,生于明嘉靖十四年(1535年),明代篆刻家,制墨家罗小华之子。 此本版心中镌书名及卷次,下镌”吳氏樹滋堂“;卷端题”鄣郡羅王常延年編,新都吳元維伯張校“;卷一末镌”萬曆歲丙午春王正月望日新都吳氏樹滋堂繡梓“,又题”吳郡張珮之書刻“;卷八末镌”長洲龔善長刊“。 罗王常,字延年,鄣郡(今浙江长兴)人,生于明嘉靖十四年(1535年),明代篆刻家,制墨家罗小华之子。 此本版心中镌书名及卷次,下镌”吳氏樹滋堂“;卷端题”鄣郡羅王常延年編,新都吳元維伯張校“;卷一末镌”萬曆歲丙午春王正月望日新都吳氏樹滋堂繡梓“,又题”吳郡張珮之書刻“;卷八末镌”長洲龔善長刊“。 罗王常,字延年,鄣郡(今浙江长兴)人,生于明嘉靖十四年(1535年),明代篆刻家,制墨家罗小华之子。 此本版心中镌书名及卷次,下镌”吳氏樹滋堂“;卷端题”鄣郡羅王常延年編,新都吳元維伯張校“;卷一末镌”萬曆歲丙午春王正月望日新都吳氏樹滋堂繡梓“,又题”吳郡張珮之書刻“;卷八末镌”長洲龔善長刊“。 明版《秦汉印统》 |
|
来自: 率我真 > 《本馆珍藏古籍善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