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乙,说的就是阴阳。最初,人们根据太阳的位置来定义阴阳:背对太阳就是阴,面对太阳就是阳。后来呢,这个概念又扩展了,冷的就是阴,暖的就是阳。在咱们的身体里,也有阴阳的说法。看看咱们的身体表面:前面这部分,包括脸、胸、腹,还有手脚的内侧,这些都是阴;背后,还有手脚的外侧,这些就是阳。再来说说咱们身体里面的情况:五脏,就是心、肝、脾、肺、肾,它们属于阴;六腑,包括大肠、胆、胃、三焦、小肠、膀胱,这些就是阳。五脏藏在身体里面,六腑呢,就和外面是相通的。五行,指的就是金、木、水、火、土这五种东西。战国时期的五行学说,可是总结出了“五行相生相克”的大道理哦。五行相生就是:木能生出火来,火又能生出土来,哎呀,这里有点错了,应该是火生土后土生金,金再生出水来,水最后又生出木来,就像一个循环一样。五行相克就是:水能克制火,火能克制金,金能克制木,木能克制土,土又能克制水,这也是一个循环,不过是个互相制约的循环。五行和咱们的身体也是对应的。土、木、火、金、水,分别对应着脾、肝、心、肺、肾。你看看咱们的手指,拇指、食指、中指、无名指、小指,它们分别就代表着脾、肝、心、肺、肾呢。掌心那里,还有个劳宫穴。太乙五行功,这可是商朝末年得道仙家太乙真人创出来的。太乙真人在闭着眼睛想自己内脏的时候,竟然能“看见”自己体内的血液在怎么流动!他能看到手三阴三阳、足三阴三阳的气血在全身怎么通行,如果哪个器官的气血停下来了,那就说明真人身上哪里不舒服,可能就是生病了。他天天这样观察,时间久了,就悟出来人生病和气血的关系可大了。于是呢,他就想到用“呼吸”去推动那些停下来的气血。就这样,他创出了“五行气功”。因为真人号叫“太乙”,所以后来人们就把这套功夫叫做“太乙五行功”了。道家也吸收了太乙真人的这套功法,还秘密传了好多代呢,期间也做了很多改进。1.坐姿:你可以平坐着,也可以盘腿坐,最好在地上垫个蒲团哦。2.左右手分别用拇指按住无名指,这代表着土生金的意义哦(看图1)。  3.双眼和口唇都轻轻闭上,当然眼睛睁开也是可以的。4.用鼻子吸气到丹田那里,吸到不能再吸的时候,就闭住呼吸;吸气的时候要深、要长、要细、要慢。5.向胸腔提气的时候,双手也跟着上提,左手到腹部(掌心向上),右手到胸部(掌心向下);气到胸腔的时候,感觉就像进入了双肩,双肩稍微向上一抖,气就开关直达手指了(看图2、3)。
 6.合掌:两掌在胸前上下贴合在一起(上面是阴,下面是阳),这又叫阴阳合掌(看图4)。 7.搓掌:双掌掌心贴紧在一起,然后作360°的摩转。这样搓一次后双掌位置就互换了(左上右下),看图5到8;







 一共要搓49次,最后是左掌在上右掌在下。因为两掌会随着搓动而上下翻转,所以就叫翻手了。这时候两手都会发热,全身内外气血都流畅起来,这可是疏筋活血的最佳方法!8.分掌(看图14),然后双手举到脸侧,掌心一上一下地推出去,同时用鼻子将体内的浊气慢慢吐出来。 9.双手掌心朝上放在左右膝上,呼吸就自然恢复了(看图15)。 10.收掌还原成开始的姿势(拇指还是按着无名指哦),然后还是放在膝上(看图16)。 初学者闭气翻手49次可能会有点难哦,不过可以慢慢练习逐渐达到的。(一)坐姿和双手的姿势都跟第一段1-3一样哦。吸气、闭气也都跟第一段4一样。(二)双手变成掌心向上并向上提起的姿势,将气慢慢提到胸肺部(腹部自然就缩进去了)。双掌提到两乳外面一点的位置,两掌缘靠拢在一起就像捧着什么东西一样(看图17到19)。

 (三)然后双掌缘开始磨转起来。左手掌心向右、右手掌心向上这种姿势就叫蝶掌啦(看图20)。 然后再向反方向磨转一次哦,变成右掌心朝左、左掌心朝上、指尖朝前的姿势(看图21)。 (四)蝶掌向左推出去一点哦,让左手稍微离开身体一点(看图22到23)。推掌的时候身体和头都要保持正前方的位置。
 (五)保持蝶掌的姿势再向反方向摩转一次哦,变成左掌心向右、指尖朝上、右掌心向上的姿势(看图24)。 (六)蝶掌再向右推出去一点哦,让右手也稍微离开身体一点(看图25到28)。


 然后双掌在右侧原地磨转一下下哦,就变成了右掌心向左、左掌心朝上的姿势啦(看图29)。 (七)蝶掌再推回到身体正中间的位置哦,并且原地转为掌心朝前的姿势啦,两拇指也靠拢在一起了哦(看图30到31)。
 (八)然后双手就向前方慢慢推出去啦,这时候因为闭气太久了所以可以改为开口吐气哦(看图32)。 (九)吐完气后就收掌还原成开始的姿势啦,然后自然呼吸就好了哦(看图33)。 (一)坐姿还是跟前面一样哦,双手掌心向下分别放在膝盖上啦,吸气、闭气也都跟前面一样哦(看图34)。 (二)然后提起右掌举到额前哦,掌心要朝前哦(看图35)。提右掌的同时也要提气到胸腔里面哦,掌心翻转的时候就要逼气开关让气进入右掌里面。 (三)接着右手就从额前慢慢降到胸前啦,同时掌心也要朝上哦(看图36)。 然后右手再继续下降到腹前啦,掌心朝下推出去哦(看图37)。 这时候如果坚持不住了的话可以吐口气然后再吸、再闭、再提、再逼气哦,接着就可以继续用左手开始做了。(四)右手就放在右膝上不动哦,左手侧着举起来啦,掌心要朝前哦变成虎掌的样子啦(五指要张开哦就像老虎抓东西一样),头也要随着左掌仰起来哦目视着左掌啦,接着左手就开始慢慢握拳啦(看图38到40)。

 (五)保持侧着举起来的姿势哦左手慢慢松拳变成掌啦掌心要向内哦;接着左手就慢慢向下收回来啦放在胸上方啦掌心要朝上哦指尖要朝右啦(距离下颌一拳的距离就好啦)头和视线也都恢复成开始的姿势啦(看图41、42)。
 (六)然后掌心再朝下推出去到腹前啦;接着再转为掌心朝上移到左膝上方去啦(看图43到45)。

 (七)最后左掌心再朝下慢慢降下来啦开始用鼻子吐气啦手也还原成放在左膝上的姿势啦(看图46)。这时候就恢复成开始的姿势啦调匀呼吸就好啦。 (一) 坐姿、掌式、吸气、闭气的方法都和三飞蝴蝶那一段一样。(二) 起双掌:双掌心向上提到胸前(右掌稍微高一点),同时提气到胸腔,双肩稍微向上一抖,气就开关直达手指了(看图47)。 (三) 阴阳合掌:右手掌朝下,左掌朝上,两掌在胸前贴合在一起(看图48); 然后合掌上移,举到头顶上方,两肘稍微弯曲(看图49、50)。
 (四) 双掌合贴后继续向上(肘部不用勉强伸直),头和眼睛随着双掌仰起(看图51)。 (五) 合掌逐渐经过脸前落到胸前,然后回到正常位置(看图52到54)。

 (六) 分掌,掌心朝下,慢慢下推,同时用鼻子吐气,气吐尽后,两掌分别放在膝盖上。然后调匀呼吸。(一) 坐姿和上面一样,左掌心朝上放在脐前,右掌心覆盖在上面,吸气、闭气的方法和上面一样(看图55)。 (二) 提气到胸腔,意念进入两肩,双肩稍微向上一抖,气就开头直达手指。这时候打开掌,双掌举起和肩等高,左右掌五指张开,指尖相对抵住(看图56、57)。
 五指相贴就叫做五行相生,这时候要气贯双手,意念守住五脏。(三) 双手握拳,拳心朝下,拇指伸开,两拇指互相抵住(看图58到60)。拇指代表脾(属土),要求气贯拇指,意念守住脾胃。

 (四) 拳心朝内,慢慢降到腹前,吐气,松开拇指,双掌覆盖在膝上还原(看图61到63)。

 (六) 双掌举到肩部高,伸出拇指和食指,其余三指弯曲,两食指指尖相交,气贯食指尖,意念守住肝(属木,看图64到66)。

 (七) 伸出两中指指尖相交,其余手指自然弯曲(看图67到69),气贯中指,意念守住心脏(火)。

 (八) 两手无名指指尖相交,其余手指握住(看图70、71)。气贯无名指,意念守住肺脏(金)。
 (九) 两手伸出小指指尖相交,其余手指握住(看图72、73),气贯小指,意念守住肾脏(水)。
 (十) 双手各伸出食指与中指,其余手指自然弯曲,左手食指与右手中指尖相交接(看图74、75);
 然后左中指与右食指尖相交(看图76到78)。气贯食指、中指,意念守住肝、心(木生火)。

 (十一) 双手各伸出大拇指和中指,然后中指与中指,拇指与拇指相交(看图79、80),气贯拇指、中指,意念守住心、脾(火生土)。
 (十二) 双手各伸出拇指及无名指,气贯这两指,同样对应相交,意念守住脾、肺(看图81、82),此为土生金。
 (十三) 双手无名指及小指对应相交,意念守住肺、肾(金生水),气贯这两指(看图83、84)。
 (十四) 双手食指与小指对应相交,气贯这两指,意念守住肝、肾(木水合,看图85、86)。
 (十五) 双手握成空拳,再出拳变掌,掌心朝下,推到腹下,同时用鼻子吐气,双手自然放在膝盖上还原(看图87到90)。


 练习这段功法时,每次手指相交都要意念守住相关的脏器,以产生刺激,治疗或增长脏器功能。学者只要专心练习,短期内就可以见到功效。这段功法闭气时间较长,只要熟习吸气、闭气、提气之后,可以分成数小段练习,即每次手指交接为一小段,也可以根据自己的目的选择交接练习;手指相交到气不耐受时,就可以吐气,调整呼吸,再吸、闭、提气,继续向下做。(一) 坐姿、手式、吸气、闭气的方法都和第一段一样(看图91)。 (二) 提气到胸腔,双手掌心向上提起(看图92),意念进入两肩,气到胸腔时,双肩稍微向上一抖,气就开关直达手指。 (三) 双掌举到和肩平齐的位置,掌心向内,然后继续向上方举,就像大鹏展翅一样,掌心朝外,两臂仰直,指尖朝斜上方(看图93、94)。
 (四) 双手掌心转为朝上,然后由两侧慢慢下降,到左右两乳外侧的位置,掌心向下,再缓缓下推;同时吐气,两掌放在膝上,然后调匀呼吸(看图95、96)。练功过程中,头要正对前方。
 (一) 坐姿和上面一样。双手掌心向上,拇指相接,其余四指交叉(这叫做大手印),放在脐前(看图97)。 (二) 吸气到丹田,吸满气后闭气、提气到胸腔,逼气开关进入手掌,同时两掌分开,朝前,向上提到脸前,五指稍微弯曲,像虎掌一样(看图98)。 (三) 双手掌心转为朝上,在胸前两腕交叉,左手靠近身体,两掌心朝外(看图99、100)。
 (四) 八卦掌。掌心朝前,右手在上,右拇指靠在左掌小指边缘上(看图101)。双手与脚形成八卦中的“三”乾三连的图案。 (五) 双手向上移至脸前分掌,双掌向左右分开(看图102到103)。
 掌心朝外,两肘自然弯曲慢慢下降,两手掌大约与肩等高时,掌心转为向上(看图104到107),





 (六) 掌心朝上,两掌在胸前相叠,左上右下(看图111);
 原地搓掌25次(和第一式一样),这时候已经变成左上右下。(七) 分掌,两掌心向上,左右分开(看图113),
 然后掌心朝下,慢慢下推(看图115到117)。同时用鼻子吐尽浊气。

 (八) 双手各拇指与无名指相对,放在左右膝上(看图118), 然后变成掌心朝下,放在膝上,调匀呼吸(看图11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