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周末分享:《王孟英医案》浅注(82)

 罾事物语 2024-09-22 发布于湖南

作者:王东海

王孟英医案浅注(82)

身肿案

贤倡桥朱君兰坡令堂,年已六旬。素患跗肿,夏季患疟转痢,痢止而腹之疼胀不休,渐至脘闷面浮,一身俱肿,遍治罔效,卧床百日,后事皆备。闻余游禾,谆乞一诊。

左极弦细,右弱如无,舌赤无津,呻吟呕沫,不眠不食,溲短目眵。系肝旺之体,中土受伤,运化无权,气液两竭。如何措手,勉尽人谋。方用参须、石菖蒲、仙夏各一钱,石斛、冬瓜皮、建兰叶各三钱,竹茹一钱五分,姜汁炒川连四分,陈米汤煎服。

诘朝兰坡忻忻然有喜色而相告曰:已转机矣。求再诊。余往视,面浮已减。病者冁然曰:胸腹中舒服多矣,故不呻吟。且进稀粥,按脉略起。遂于原方加冬虫夏草一钱,乌梅肉炭四分,服后连得大解,色酱而夹蠕蠕之虫盈万,腹之疼胀遂蠲,肢肿亦消,舌润进粥。又邀余诊,色脉皆和,喜出望外。

初亦不知其虫病也,所用连、梅,不过为泄热生津、柔肝和胃之计,竟能暗合病情,殆兰坡孝心感格,故危险至是,可以一、二剂取效。谨识之,以见重证不可轻弃,而余徼幸成功,实深惭恧。

将返棹,留与善后方,惟加燕窝根、薏苡、白蒲桃干而已。冬初余再游禾,询其所亲,云已出房矣。因索原方案归录之。

:此案究其病因是虫患,医者据症状处以柔肝和胃方,竟得以暗合病情。给我们的启示是:庸医处方用药,往往不是这里错就是那里错;良医诊治处方,就算不能完全吻合病情,也是八九不离十,随手有效。

淋与幼儿痞积腹胀案

陈芰裳患淋久不愈,延至溽暑,邀孟英诊之,曰:易事耳。予补中益气汤而愈。

其子荷官,病痞积腹胀,发热干呛,善食黄瘦,便溏溺赤,儿科药广服无功,已将绝望矣。孟英闻而怜之曰:吾于幼科虽未讨论,姑赠一方,或有生机也。以黄连、白芍、牡蛎、鳖甲、鸡肫皮、五谷虫、霞天曲、木瓜、山楂、楝实、橘皮、桔梗、旋覆、栀子、丹皮等药投之(作疳疾治),一剂知,旬余愈。

:淋久不愈,累及中虚中气下陷,治以补中益气汤,不治淋而淋自愈,是治本之法。儿童饮食不知节制,或又因不洁生虫,易患疳疾,消积杀虫之中伍佐黄连栀子清热还是干姜砂仁温中,在于医者临证细辨。

腹胀吐酸案

高若舟偶患腹胀,医投温运,渐至有形如痞,时欲冲逆吐酸,益信为虚寒之疾,温补之药备尝,饮食日减,其痞日增,肌肉渐消,卧榻半载。甲辰春,迓孟英诊。

脉沉弦而软滑,大解不畅,小溲浑短,苔色黄腻,乃肝郁气结,郁则生热,补则凝痰。与栀、楝、萸、连、元胡、乌药、旋、枳、内金、鳖甲、茹、橘、苓、夏等药,服之证虽递减,时发寒热,四肢痠痛。或疑为疟(此少阳之气,郁而欲伸之象)。孟英曰:此气机宣达,郁热外泄,病之出路,岂可截乎?参以秦艽、柴胡、豆卷、羚羊、蚕砂、桑枝之类,迎而导之(清热涤饮,条达肝气,允属合法)。

人皆疑久病元虚,药过凉散,而若舟坚信不疑,孟英识定不惑。寒热渐息,攻冲亦止。按其腹尚坚硬,时以龙荟滚痰丸缓导之(峻药缓投法)。饮食递加,渐次向愈。

若舟善作隶,因集《诗品》书一联以赠孟英云:“古镜照神,是有真宰;明漪绝底,如见道心。”盖颂其隔垣之视也。

:此案肝胃有热而误服温补,救误之方以疏理肝胃气机为主。个人感觉处方末尾处的茯苓、半夏,究竟不妥,嫌其燥耗津液。这应该算是智者一失了。古今医者,多有以为茯苓性平和而漫用之,近数十年间医者恒多喜用半夏,应该是没有品读过《罗太无口授三法》。

肝气痞块案

朱念民患泄泻,自谓春寒偶薄而饮烧酒,次日转为滞下,左腹起一痞块,痢时绞痛异常。孟英曰:阴虚木燥,侮胃为泄,误饮火酒,怒木愈张,非寒也。亟屏辛温之物,用白头翁汤加芩、楝、栀、连、海蛰、银花、草决明、枳椇子、绿豆皮,十余剂而愈。

:肝气为患,在某一特定时期比较多见,譬如上世纪八十年代上海的流行性黄疸肝炎。治肝病名家称“肝为万病之贼”,肝阴易亏,肝气易旺,所以有“滋水涵木”、“平肝”、“抑木扶土”等治疗原则;另有时也容易见到肝阳不足的证候,所以《伤寒论》有吴茱萸汤祛肝胃之寒邪。此案清肝热而解酒毒。

肝热目赤腹痛案

王天成牙行一妇,年五十余,初患左目赤,渐至发热,医投温散,便泄而厥,进以补剂,少腹宿瘕攻痛,势极危殆,丐孟英诊之。脉甚弦软,舌绛而渴,与苁蓉、橘核、当归、元胡、龟板、石英、螵蛸、茯苓、栀、楝、萸、连,数服而安。逾年以他病卒。

注:此案与上一案较类似,清肝热为主,兼顾及养阴补虚。声明:本公众号不推荐任何医生,所有调病方法、方子和观点仅供有缘者参考,如果调治过程中出现偏差,概不负责。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