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物喻人”“托物言志”“托物寓意”“借景抒情”是文学创作中常用的表现手法。 “借物喻人”是借助某一具体事物的特点来比喻某一类人的品格或形象,通过对物的描写来表现人的品质。 “托物言志”是作者借助对某种事物的描绘,来表达自己的志向和意愿。 “托物寓意”则侧重于借助具体事物寄寓某种道理或教训。 “借景抒情”是作者借助对自然景色或环境的描写,抒发自己的感情。 比如,茅盾的《白杨礼赞》,通过对白杨的赞美,采用借物喻人的手法,歌颂了北方的农民以及守卫家乡的抗日军民。 周敦颐的《爱莲说》运用托物言志的手法,借莲花的出淤泥而不染,表达自己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洁志向。 《伊索寓言》中的许多故事都采用了托物寓意的手法,通过简短的动物故事传达深刻的人生哲理。 王维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以边疆大漠壮阔雄奇的景象,借景抒情,抒发了诗人漂泊天涯的孤寂和忧思。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