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陈克天:新四军三师的光辉历程

 虛怀若谷 2024-11-08

新四军第三师纪念馆

  新四军3师、鲁艺暨苏北抗日根据地研究分会成立后,要认真研究和总结过去革命战争时期的经验,给今天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有益的借鉴。作为在3师工作和战斗过的一名老战士,我想简要回顾一下3师发展沿革的历史。

我们3师是在1941年1月皖南事变后,根据中共中央军委的命令改编组建的。下辖7、8、9旅3个旅,盐阜、淮海两个军区,以及皖东北保安司令部。全师共2万余人。黄克诚同志担任师长兼政治委员。

3师的前身是八路军第5纵队,是在1940年8月由八路军苏鲁豫支队、第2纵队的新2旅及344旅687团、八路军陇海南进支队和新四军6支队第4总队等部合编而成的。

八路军苏鲁豫支队为5纵1支队,就是我们3师7旅,旅长是彭明治,政委朱涤新。新2旅和344旅687团合编为5纵2支队,就是3师8旅,旅长、政委分别是田守尧和吴信泉。八路军陇海南进支队和新四军6支队第4总队合编为5纵3支队,就是3师9旅,旅长张爱萍,政委韦国清。皖东北保安司令部由张爱萍兼司令员,副司令员是常玉清。

3师部队有光荣的历史。

7旅是中央红军的老底子,它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24年11月成立的“建国陆海军大元帅府铁甲车队”,一年后以它为基础扩编为国民革命军第4军独立团,也就是大家所知道的叶挺独立团,是我们党最早掌握的革命武装。这支队伍参加了北伐战争、南昌起义,1928年4月在井冈山与秋收起义的部队会合,组成中国工农革命军第4军。1933年1月改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1军第2师。跟随毛主席、朱总司令创建和开辟革命根据地,经历了中央苏区5次反“围剿”,二万五千里长征和保卫陕甘革命根据地的斗争。抗战爆发后,改编为八路军115师343旅685团,1938年12月改为八路军苏鲁豫支队,1940年10月改称115师教导1旅。这是7旅的历史。

8旅的老底子是红15军团。红15军团是鄂豫皖红25军同西北红26、红27军于1935年9月合编组成的。如果没有记错的话,徐海东是军团长,政委是程子华,副军团长兼参谋长是刘志丹。七七事变后,1937年8月,红15军团在陕北三原县改编为八路军115师344旅,徐海东任旅长,黄克诚任副旅长,不久改任政委。1940年2月,以344旅为基础扩编为八路军第2纵队。1940年春,中央确定八路军一部主力南下,新四军一部分主力北上,控制陇海路以南,津浦路以东,长江以北,大海以西地区,开辟新的抗日根据地,进一步打开华中抗日局面。根据中央指示,黄克诚同志率2纵的344旅、新2旅等部南下,于6月底同新四军6支队,即彭雪枫支队在豫皖苏会师组成八路军第4纵队。7月,又遵照中央关于八路军到华中后,坚决争取控制全苏北的指示,黄克诚率新2旅和344旅687团等部越过津浦路,开始了开辟、建设苏北根据地的斗争。

19419月,9旅同10旅对调,4师的10旅调回3师建制。当时10旅旅长是刘震,政委是康志强。10旅,也就是原先的344旅。新四军3师活动于陇海铁路以南,淮安、大冈、斗龙港一线以北,东濒黄海,西至运河这片大地上。地处日军华北、华中派遣军的接合部,是联系华北、华中两大抗日根据地的枢纽。3师担负着坚持苏北抗日游击战争和作为新四军主力部队进行机动作战的任务。3师组建后,师部率第78旅在淮海、盐阜地区巩固和发展抗日根据地,9旅从淮海地区西返皖东北,执行恢复抗日根据地的任务。3月,成立淮海军区,司令员覃健,政委是金明。6月,组建盐阜军区,洪学智任司令员,刘彬为政委,政治部主任是杨光池。1942年底实行精兵简政,主力军地方化和一元化领导,成立苏北军区,师部兼军区,原盐阜、淮海军区改为军分区,分别由8旅和10旅兼分区机构。

3师自开辟苏北根据地到抗战胜利5年中,同苏北人民建立了鱼水深情,5年中,共作战5000多次,歼敌6万多人,部队由2万多发展到7万多人。开辟了拥有4万平方公里土地和800万人口的解放区。3师除完成苏北战斗任务外,7旅作为军部的机动力量转战淮北、淮南等地,建立了很多战功,不仅如此,3师还先后调出2个团、1个旅支援山东和皖江地区作战。我原先所在的那个淮河大队,就整建制地调往山东军区了。

  日军投降后,3师奉命挺进东北,中央一声令下,黄老率3师3.5万人在不到一周的时间里就启程上路了,其兵力占当时东北主力的1/3(同时还在苏北留下了3.5万人)。3师主体沿革发展为解放军第39军,即现在的39集团军。中国人民解放军第38军、43军、44军、49军、21军中也都有3师的血液和种子。新四军3师到东北后,改称东北人民自治军第3师,1946年8月,师主力改编为东北民主联军第2纵队。1948年,2纵改称中国人民解放军第39军。1946年9月,7旅改编为第16师,编入第6纵队,1948年11月按照中央军委关于统一全军编制及部队番号的命令,改称中国人民解放军第43军第127师。1985年,127师编入54集团军序列。1945年9月到11月,31师抽调特务1、2、3团同兄弟部队一道进至沈阳、长春、四平等地区,发展成为7纵,也就是后来的44军。1945年9月到12月,由新四军3师、2师和山东军区调往东北的一部分部队发展为第12纵队,1948年11月改称中国人民解放军第49军。此外,我前面讲到的淮河大队,后来编入东北野战军第1纵队,即现在的38集团军。3师9旅是后来21军的重要组成部分。直到今天,38集团军、39集团军、21集团军、54集团军仍然是我军序列中的雄师劲旅。3师有发展沿革的历史说明什么呢?说明3师是一支具有光荣传统的部队,是一支功勋卓著的部队,是一支英雄的部队。作为3师的老战士,我们感到光荣、自豪,同时更有责任把3师的历史经验研究好。3师在苏北5年,本身也伤亡了1万多人。我们把研究工作做好,才对得起牺牲了的战友、先烈。愿我们的研究获得丰硕成果。

原载中共江苏省党史办公室、江苏省新四军和华中抗日根据地研究会编《老兵话当年》第2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