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治疗腿抽筋的芍药甘草汤

 文香阁 2024-11-10
作者:程永民
68、发汗,病不解,反恶寒者,虚故也,芍药甘草附子汤主之。
芍药 甘草(各三两,炙)  附子(一枚,炮,去皮,破八片)
右三味,以水五升,煮取一升五合,去滓,分温三服。疑非仲景方。
病人发汗以后病没有好,反而有点怕冷了,津液虚了。这个怕冷不是发烧的怕冷,而是津液虚的怕冷。怕冷,腿抽筋,脉微弱,没有表证,这是能量不足,到了阴证的程度。要补津液,同时补能量,把能量向下引,用芍药甘草附子汤。
阴阳:阴
表里:里
虚实:虚
寒热:寒
抓大局:能量不足,津液不能下行到腿。
辨证要点:虽然腿抽筋,病位在表,但根本原因是里虚寒。就像四逆汤证的手足逆冷一样,病位是里。
组方思路:芍药敛降津液,炙甘草建中补津液,附子直接补能量。
芍药甘草汤称为“去杖汤”。我一个亲戚腿抽筋,孩子给她买了美国进口的钙片,但是吃后也没什么效果。电视上的广告说,腿抽筋就要吃钙片,是缺钙了,这种说法对不对?单一证不可断,这样说很武断。吃了钙片,有一部分人有效。
腿不舒服,腿容易抽筋,是腿部的津液不足。病人脚趾痛,脚怕冷怕风,下肢末端的津液不足,用白芍把能量向下拉。需要敛降津液下行,肚子痛,小腹津液不足,用白芍加甘草就是芍药甘草汤了。到了阴证的程度,能量不足加附子。附子温阳,恢复人体机能,芍药甘草附子汤。五味子酸敛津液。如果津液虚,但是偏热,用知母。知母味苦阴润,补津液。五味子酸敛,阴成形阳化气,有清解的势能。阴虚阳亢需要滋阴,用麦冬、天花粉、阿胶、熟地黄、枸杞、山药等。
69、发汗,若下之,病仍不解,烦躁者,茯苓四逆汤主之。
茯苓(四两) 人参(一两)  附子(一枚,生用,去皮,破八片)  甘草(二两,炙)  干姜(一两半)
右五味,以水五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七合,日二服。
病人发汗以后,接着又泻下。发汗从体表损耗了津液,泻下拉肚子从里也损耗了津液。经过两个渠道排病,病没有好,这时津液虚了,病人烦躁,如果这个人是阳脉,烦躁还可以。阴证的烦躁最不好,说明津液很虚了。这个“躁”字,是足字旁的,指身体躁动不安,身体在反调津液,是很不好的现象。
阴阳:阴
表里:里
虚实:虚
寒热:寒
抓大局:里虚寒,津液虚。
组方思路:生附子补能量,干姜温里,炙甘草、人参补津液,茯苓安神。
津液虚到了阴证,同时身体躁动反调津液,四逆汤加人参和茯苓。茯苓是向下的势能,安神,让头部的浮阳向下降。人参亢奋阴,补人体的津液,四逆汤用生附子。人到了阴证,津液虚,烦躁,甚至手脚冰凉,炮附子的力量不够了,需要用生附子。生附子打通人体的经络,恢复人体的阳气。但是津液要跟上,用人参、炙甘草补津液,同时用干姜温里。因为里虚寒了,用干姜就像身体里面生了一个小火炉,暖和起来了,肠胃的运化能力恢复了,来生成津液。炙甘草二两,补津液,煮的汤药很甜。喝的时候感觉有点腻,但是要看身体的这种需求了。有位病人瘀血严重,喝抵当汤的时候,他说抵当汤非常香,这是身体有这个需求。抵当汤里有水蛭虻虫,味道非常腥臭,一般人喝一口就感觉恶心,就要吐了,病人却说这个很香。
由此也可以看出,身体是非常的精密,很智能,身体知道自己需要什么。所以大家要顺应身体的需求,不能和身体需求背道而驰。有的人喜欢喝水,一天八杯水,甚至喝两升水三升水,不渴也喝水。这种情况就是违背了身体的意愿,是不对的。要听身体的,口渴再喝水,不渴就不喝,防止有水饮。
如果阳证的人心烦有热,用生石膏、黄连、黄芩等清热,去烦躁。大青龙汤证人烦躁,用了生石膏;小柴胡汤证心烦,用了黄芩;黄连阿胶汤证,心烦不得眠,用的是黄连。这里是阴证,就不用苦寒的药,用茯苓,向下的势能,把浮阳向下敛。阴证津液虚的厉害,人烦躁,用茯苓四逆汤,这是人体的大局。每个方证,用的什么方子,每一味药和这个证是怎样对应的,我们要理解,这是方证对应,是初级阶段。再进一步,我们要理解人体运行的原理,人体是怎样的势能,所用药物的势能和身体的势能一致,帮助身体恢复正常运行,就进步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