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伤寒论》研习班|这一味药重用,能治疗情绪、精神异常

 了然3z5ctoaa2w 2022-05-24 发布于广西

为家人建起第一道健康屏障

Image

这是桂枝汤类方剂的最后一篇文章,关注本公众号可以查看桂枝汤类其他方剂解读。

桂枝汤的底方是桂枝甘草汤和芍药甘草汤,根据桂枝势能方向向上,芍药势能方向向下,我们可以知道桂枝甘草治疗的是心悸、心下悸,气上冲这类因津液虚导致气血能量向上不畅的证,芍药甘草汤则治疗因津液虚导致的气血能量向下不畅的证,例如腿抽筋,不能伸直的证。所以芍药甘草汤病人服下后“其脚即伸”。 

我们以桂枝甘草汤、芍药甘草汤为基础,理解了桂枝和芍药的势能方向,就可以理解为什么会有桂枝加桂汤,桂枝加芍药汤,桂枝去桂汤,桂枝去芍药汤。也就能理解为什么有桂枝甘草茯苓白术汤,也有芍药甘草茯苓白术汤(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 

今天我们主要讲解的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和茯苓甘草汤,同样是以桂枝甘草汤为底方:

第65条 发汗后,其人脐下悸者,欲作奔豚,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主之   

茯苓 半斤        甘草 二两,炙       大枣 十五枚,擘         桂枝 四两,去皮  

上四味,以甘澜水一斗,先煮茯苓,减二升,内诸药,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作甘澜水法,取水二斗,置大盆内,以杓扬之,水上有珠子五六千颗相逐,取用之。 

“发汗后”说明病人之前处于太阳病的状态,需要发汗解病,但发汗过多,会损伤津液,《伤寒论》中凡是出现“发汗后”“下之后,复发汗”这类出汗、下利等操作时,都是说人体处于津液的状态,所以这个病证不一定是真的发汗,下利之后,而是处于津液虚的状态下即可。 

“其人脐下悸者,欲作奔豚”说明病人肚脐下是跳动的,这是和桂枝甘草汤的“心下悸”有区别的地方,“心下”主要是指胃部,而“脐下”则主要是肠道的位置,脐下悸动也说明肠道中比较兴奋有向上向表的势能,同时说明肠道中有水分,这些水分因津液虚,小肠蠕动和吸收能力减弱而不能被利用吸收,所以病人“欲作奔豚”,或者奔豚初起。 

 “奔豚病,从少腹起,上冲咽喉,发作欲死,复还止,皆从惊恐得之。”——《金匮要略》  

奔豚发起的位置也是小肚子,即肠道,这股气一直冲到咽喉,是向上向表的势能,“皆从惊恐得之”说明和神经系统相关。 

这里茯苓的用量最大,有半斤之多,我们以前说茯苓煎汤,味淡,所以能渗水利水,而当重用茯苓时,也有定惊收悸的作用,这里“欲作奔豚”由桂枝甘草解决,肠道中不能利用的水分和悸动感由茯苓解决。  

太阳病,发汗后,大汗出,胃中干,烦躁不得眠,欲得饮水者,少少与饮之,令胃气和则愈。若脉浮,小便不利,微热消渴者,与五苓散主之。   

发汗已,脉浮数,烦渴者,五苓散主之。     

伤寒汗出而渴者,五苓散主之。不渴者,茯苓甘草汤主之。    

伤寒厥而心下悸者,宜先治水,当服茯苓甘草汤,却治其厥;不尔,水渍入胃,必作利也。 

茯苓二两      桂枝二两,去皮     生姜三两,切       甘草一两,炙     

上四味,以水四升,煮取二升,去滓,分温三服。 

要全面理解茯苓甘草汤,就要从上下文来看,首先是汗出而渴要用五苓散,不渴则用茯苓甘草汤。单看这一句,似乎并不能完整看出病人的脉证,如果带入上下文则能全面理解茯苓甘草汤的脉证。 

五苓散要有“脉浮、小便不利、微热、烦渴”这些证,因为不渴,所以去掉“微热、渴烦”时,还有“脉浮、小便不利”这些证。

我们再看下一句,还有“厥而心下悸,宜先治水”,合起来就是:脉浮,小便不利,四肢冷、心下悸、有水饮。 

厥这个字我们讲过很多遍,也见过很多情况下的厥,比如四逆汤中有四肢厥冷,逆冷的说法。这是人体陷入阴证,气血能量不够而导致的四逆而厥。 

还有因为气滞而导致的手足凉,是因气瘀堵在身体内,气血运行不畅导致的厥,这时要用四逆散。因寒凝血瘀而导致的手足凉,是因寒和瘀血运行不畅导致的厥,这时要用当归四逆汤。 

本条则是因为水饮导致的手足凉,是因为水饮的瘀堵,气血运行不畅导致的厥,由此可见瘀堵太过,就可能导致手足、四肢发凉,这是能量分配不均导致的,并不是气血能量真的不足。 

所以茯苓甘草汤的基础脉证应有:脉浮、水饮证、心下悸这三点。水饮证可分为不渴、小便不利,严重的水饮还会导致手足凉。这里依然是桂枝甘草解决心下悸,茯苓生姜解决水饮问题。 

“不尔,水渍入胃,必作利也。”如果不治水饮,水饮进入肠道后,人就会出现下利,人体会通过腹泻的方式排出肠道中的水饮。

至此,《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中桂枝汤类方剂都讲解完了,接下来我们会讲解麻黄汤类方剂。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