鸿门宴,表面客客气气,但实际波涛暗涌,座次更是一个谜。“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亚父者,范增也;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侍。”明明先入关中,已经称王的刘邦,却坐在了除张良之外最次的位置上。这到底是因为什么呢?第一种可能,就是刘邦是自己要求坐在那里的,因为刘邦来的目的主要是服软求饶,证明自己绝无二心。他肯定不想要挑起争端,而且凭实力,他现在绝对打不过项羽。从他前一晚笼络项伯并委托项伯给项羽示好的态度就能看出来,他是一个为了保全自己可以做出任何事的人。刘邦很善于跟别人搞好关系。他在家乡时,去酒店喝酒总是打白条,但店家最后总是把白条乐呵呵地烧了。难道是店家畏惧刘邦亭长的威势吗?不是。而是刘邦每次来喝酒都是呼朋引伴,酒店的生意就会特别好,在刘邦身上损失掉的早就在他招呼来的其他人身上赚回来了。甚至于吕家乔迁新居的宴席,刘邦明明身上分文没有,却口出狂言说随礼一万钱。但在场的人有谁直接拆穿刘邦是一个穷光蛋了吗?没有,反倒是乐呵呵地刘邦打招呼、开玩笑。也正是看中了刘邦良好的社会关系,初来乍到的吕家才会把自家女儿吕雉嫁给刘邦。鸿门宴上,刘邦他肯定意识到了,如果自己坐在最次的位置上,项羽就更有可能会认为自己彻彻底底屈服了,自己才有可能平息项羽的怒火逃出生天。而且刘邦是项羽的前辈,他要比项羽大十多岁。礼节在古代毕竟还是很重要的。这样坐是最能表现自己卑微的姿态的。项羽作为一个晚辈,本性骄傲,也不好意思继续对他做出太多不利的事情。至于项羽当时到底让不让刘邦坐在那样的位置上,刘邦自己就是以什么方式,什么手段“赖”在那里,我们就无从得知了。虽然刘邦已经通过项伯对他示弱,屈服于他项羽。但项羽仍然需要通过一定的方式去确认刘邦是真诚的,是心甘情愿的。你迫于形势要把关中和关中王的让给我了,但你是死心塌的吗?这其中会不会有诈呢?那么,该如何去测试刘邦是否是心悦诚服呢?宴席的座位就是一个不错的机会。刘邦再怎么说也有自己的势力,也是灭秦的一路主力,更是先进关中灭秦的那一个。无是年龄,还是功劳,又或者以前已经具有的爵位,刘邦都是可以和自己平起平坐甚至自己都要礼让三分的。无论如何,刘邦都不应该坐在那个最差的位置。我给你最差的条件,予你最大的轻蔑,故意地羞辱你,我到要看看你是什么反应。可惜,他遇到的是在江湖里摸爬滚打多年的人精,是无赖刘邦。还有一种可能,不过可能是最没脑子的一种看法,就是项羽要刻意打压刘邦的气势。他要在所有人面前证明刘邦就是一个无名小卒,以此来降低他的地位。证明他项羽有翻天覆地的能力,想把刘邦怎么样就能怎么样,而刘邦就是一个软柿子只能屈服。但这是不太可能的。项羽能成为诸侯上将军肯定不只是因为军事才能,他还需要拥有良好的思维,来计较一件事情做完之后的前因后果。他思维缜密,至少比一般人缜密。要知道,能在历史上留名的都不是等闲之辈,只有拥有强大才能又有接触表现的人才能被记载在历史里。项羽不大可能全然只是一个四肢发达、头脑简单的将领。不过,也许在当时,这就是理所当然的座次呢?不管怎样,刘邦不过是楚国的一个封君,而项羽则是楚国上将军,项羽理当坐在主位。而范增也不仅是项羽的谋士,还是他的“亚父”,坐在第二位也没问题。大家都心知肚明,刘邦来的本意就是表示顺服,当面表明关中是自己作为下级为项羽打下来并守护的。因此,他们根本就没有把刘邦当作一个客人看待,理所当然地把刘邦放在了下级的位置上。总之,鸿门宴未知的答案有太多。而历史的留白,往往就是它最精彩的部分。只是需要读者你去多多琢磨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