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高志远传》第二部《高志远》第三章 起义 8.光复乐亭县城

 文石斋 2024-12-12 发布于河北

历史人物传记《高志远传》第二部《高志远》第三章 起义 8.光复乐亭县城

高志远画像

       8.光复乐亭县城

      打乐亭县城,“第三次是硬打下来了。”(董士瑞《高志远、王仲华领导我们暴动》,见《魂系冀东》第56页)

      “这次攻城战斗事先准备比较充分。”(王艳秋 田英《陈宇寰烈士传》,见《滦南文史资料汇编》(1-5辑合订本),第二辑,第10页)“自8月中旬,为这次战斗做准备”,“先占领乐亭县胡家坨、汤家河、阎各庄、新寨、汀流河、马头营等重要集镇,扫清县城周边的障碍,震慑敌人,鼓舞抗联士气”,然后“集中兵力,扩大攻城队伍”,“第三次攻打乐亭,高志远部出动了6总队、7总队、11总队、14总队、15总队、23总队、警备司令部等7个总队,集中兵力万余人,李运昌的5总队、10总队、23总队等配合攻城。”(见《滦南与冀东抗日暴动》,第56页)

       为加强攻城火力,抗联“第6总队第四大队大队长王秀春 (绰号王大胡子)组织人力在倴城'会理公所’研制土炮。”(见《滦南与冀东抗日暴动》,第57页)

      “'王大胡子’,本名王廷俊,字秀春,倴城南街人。 他从28岁开始蓄胡,40岁时须长足尺,飘洒胸前。因此,人们都称他'王大胡子’,又因须黑如墨,也有人称他'王黑胡子’。

       王廷俊于蓄胡之年即走南闯北,卖药行医。其药为祖传秘方,独家配制。专治妇女病,名为'妇人安’。因疗效奇特,驰名冀东。王大胡子与其灵丹妙药深得众望,外乡人来倴城买药时,非先问药,而是先串药摊找留着大胡子的人。因此,胡子也就自然地成为他卖药的唯一招牌。

       抗日暴动前夕,王大胡子去滦县、丰润等地行医卖药时,结识了卖木梳的李润民、卞振东二位地下党员。他在二位地下党员的启迪下,萌生抗日报国之心。7月10日,倴城一带农民和绅商各界暴动举事,王大胡子也收起了药摊,参加了暴动队伍。统一编队后,他被任命为抗联第六总队第四大队长。

       一天下午,他身背匣子枪从大街上路过,乡亲们一看他背了匣子枪,便奇异地问:'你咋不卖药了?’

       王大胡子别有风趣地笑着说:'我改行了,现在研制土炮,我还准备当个炮兵司令员呢!’

       众人闻后,欣然赞赏。

       何谓土炮?又为何研制土炮?

       王大胡子从抗联司令部获悉,近日抗联队伍要攻打滦县、昌黎、乐亭城。他心中暗想,只靠陈旧的杂牌枪来攻打城高墙厚、防守严密的城池,是比较困难的。他虽不是行伍出身,更不晓兵书战策,但他听老人们讲述大炮能壮兵家之胆的道理。从此,王大胡子决心致力研制土炮。

       他从四大队抽出几名暴动队员,又从街上请来6名铁、木匠,以'公所’(即管理戒烟、酒的场所) 为研制场地,开始制作土炮。他先将8寸粗、4尺长的一根楮榆车轴,用锯破成两半儿,掏空圆心,扣对一起,在空心内插人二寸半粗的铁管,然后从车轴外层打上六道铁箍,以防炮膛炸裂,炮的尾部钻一笔管粗的小孔,插上药捻,炮膛装入火药、炮砂,引火即发。

       他们用这种方法,仅十几天的功夫,共制了两门土炮,炮药是用土硝和草木灰炒的,炮砂是从'裕顺合’(炉) 和'富有德’(铁工厂)找来的废铁键子、钉子、马掌、铁球、碎铁片等,每炮装火药5升,炮砂25斤。他们管这种炮叫'车轴炮’。给土炮穿上炮衣后,形似趴在地上的一只猪,人们又称它为'老克(骒) 猪炮’ 。

       大炮制成后,随即抬至倴城北河沿试炮,炮手刘金武(倴城南街人) 用火柴一点炮捻,响声如雷,震耳欲聋,射程二里,把邻近住户的窗纸震破了许多。人们齐声欢呼:'大土炮成功了!大土炮成功了!’

       9月2日,抗联司令高志远,发兵万余,三次攻打乐亭城。王大胡子率先带队进入战场,把大士炮依托在乐亭城南门外200米处的高梁地里。战斗令一发,土炮即刻大显神威。一连打了十几炮,其中一炮把敌楼掀掉了半截。敌人不知抗联队伍使的啥武器,惊恐万状、乱作一团。”(田益庭等《滦南地区抗日暴动集锦》,见《纪念冀东人民抗日暴动》,第420-421页)

       同时,多余屯村的陈秀川也研制出了土炮。

       周士亭记:“为了打下乐亭城,我们村的陈秀川研制了一种士炮,叫'母猪炮’,陈秀川是队长,我参加了炮队,因为大多数队员都是与高司令一个村的,所以都管我们炮队叫'高司令独立大炮队’。打下乐亭城后,陈秀川说自己年岁大了,让我接了他的手当起了队长。”(周士亭《我跟随高志远抗日》,见《瑰系冀东》,第36页)

       “9月3日,总攻开始。攻城指挥部设在西关育英高级小学,抗联高志远部参谋长张受民和秘书长吴紫阳任攻城总指挥。

       土炮架于各主路口,首先,西河槽的城墙被大炮轰开两个洞,一个城堡被削去半截。夜间,炮口对准城墙窟窿,铁砂里掺进蘸硫磺的棉花,打出去似火龙,着弹处起火燃烧。敌人不知抗联使用的什么新式武器,惊慌失措。

       人借炮威,炮借人势,经过三天三夜的激战,抗联首先攻入东门,相继攻入西门。

       伪县长张培德、警务局长赵毅荪调集力量,造成从南门突围的假象,借抗联组织兵力截击之机,从城东南角越墙而逃。守敌一部被击毙,大部溃散和投降。抗联队伍一拥而入,迅速占领全城,青天白日满地红的国旗插上拱真阁,宣布乐亭光复。”(见《滦南与黄东抗日暴动》,第57-58页)

       “第二天,高司令和王委员等带领 100多名骑兵进了乐亭县城,成立了昌、滦、乐抗日联合政府,高志远任命华北抗日联军第三军区总司令部秘书长兼第十四总队队长吴紫阳(吴绍先)为县长,孙善蛟为警备司令;以华北抗日联军第三军区的名义出安民告示,释放了所有的在押犯;焚烧了搜出来的伪县政府一切文书、地契。喝!全城百姓乐得合不上嘴,各高大建筑物插上了青天白日满地红的国旗,全城一片沸腾!

       气可鼓不可泄,高司令和王委员趁热打铁,立即召开了万大会。会上,高司令讲了抗日救国十大纲领、抗日联军的宗旨,宣布了几条纪律,博得了大家的阵阵掌声。王委员的讲话更来劲,越听越爱听,越听越有道理,详细回忆原话是想不全了,大概意思是:抗日救国人人有责,号召各行各业的人拿起枪杆子,参加抗日联军,保家卫国。

       高司令和王委员讲完了话,当时就有许多伙子们积极要求参加抗日联军。”“当时还有一个原西北军的退役少将旅长客居在乐亭城,叫肖秉仁,也深受抗日气氛的感染,报名参加了抗日联军,高司令也委任他为副司令。”(董土瑞《高志远、王仲华领导我们暴动》,见《魂系冀东》、第56页)

       李光华记:“攻克乐亭影响极大,我到延安后,在图书馆里阅旧报纸,就发现那些报纸曾刊登过有关的消息,记得有一家报纸的标题是《我军光复津东最富庶县份的乐亭县城》”(李光华《我踏上革命征程的第一步》,见《纪念冀东人民抗日暴动》,第311页)

       “各抗联总队联合收复乐亭后,多数奉命转移,向北部山区发展,以进一步扩大游击战争规模”,“乐亭伪县长张培德辗转逃至唐山,向日本驻军请求出兵收复乐亭,帮助其返城继任。9月30日,张培德为向导,千余名日伪军从滦县出发,向南进犯,10月1日到达汀流河。抗联警备司令孙善蛟得到情报后,带领警备司令部400余名抗联队员,埋伏在姚家房子一带公路两侧,截击日伪军。双方接火,激战1小时左右,均有伤亡,终因敌我众寡悬殊,抗联难于取胜,被迫撤出战斗。10月2日,日伪占领乐亭。”(见《滦南与冀东抗日暴动》,第57-58页)

《纪念冀东人民抗日暴动》:中共唐山市委党史办公室编,1988年3月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