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马克思的“异化”‖活着只是继续工作的手段?

 楚湘子 2024-12-04

文/我在深圳做保安

 

当工作成为目的,而活着只是为了继续上工的手段,人会有很大的动机继续活下去吗?

 

马克思一生没有进工厂当过工人,这样的事实却无碍于他对工人处境的了解,无碍于他以一生之力,为工人发言,设计了一个工人天堂的历史未来。

 

马克思的好友恩格斯是曼彻斯特纺织工厂的老板,马克思当然可以透过恩格斯深入认识工厂制度,以及支撑工厂制度的资本主义运作逻辑。不过即使没有恩格斯的协助,马克思还是很容易能够从当时英国社会上清楚明白的工人待遇与工人处境,得到他所需要的材料。

 

青年马克思早早就找到了自己思想的核心——那就是“异化”。“异化”,简单地说,就是主奴关系的逆转,或者稍微中性点说,目的与手段关系的逆转。手段取代了目的,甚至牺牲了目的,本来应该要服务主人的奴仆,倒过来骑在主人头上,对主人颐指气使。

 

生产关系上,工人是劳动力的所有者、贡献者,然而他们自己却无法享受劳动成果,这是一种“异化”。换个角度看,工作原本是为了提供人生活所需,如果工作占据了生活的全部,变成人活着只是为了提供工作的劳动力,只是“劳动力再生产”的一环,那当然也是一种“异化”。被异化的也不仅是工人,老板也是如此,工人沦为机器,老板沦为金钱的奴隶,把利润看得比人命还重。

 

从“异化”出发,还没有开始设计革命手段的青年马克思,有一个很浪漫的梦想。梦想一个未来社会,每个人都工作,从工作中获得尊严与报酬,不再有不工作的贵族可以凌驾他人,可是每个人的工作都只占生活中很少的时间,留下生命中大部分的精神精力能够去钓鱼、听音乐、读读柏拉图。这样工作和生活之间,可以回到健康的手段与目的关系轨道上。

 

太过不公平的劳资关系,必定会让工人铤而走险,宁可诉诸暴力破坏方式,来摆脱身上的枷锁。资方不能如此予取予求,一时扩大利润,(利润其实掩盖了剩余价值的真正来源,从表面上看,利润表现为全部预付资本的产物,表现为在流通过程中产生,似乎不再是由雇佣工人创造的;当剩余价值不被看成是可变资本的产物而被看作是全部预付资本的产物时,它就转化成了利润,利润在本质上就是剩余价值。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掩盖了资本主义剥削关系。)长远会使得整个生产模式瓦解。因而国家、政府积极扮演起中介角色,为了避免破坏性革命的爆发,订定种种限制。

 

基本工时与基本工资,都是这种考量下的历史产物。即使劳工心甘情愿,国家都应该限制其每周工作时数,给他们一定休息和享受生命的机会,老板们不得予以剥夺。为了怕工人必须以长工时来换取温饱所需,于是相应要有基本工资,让他们能休息也能赚到生活根本条件。

 

看看这些工厂企业吧,工人们每天工作十小时以上,每周工作6天,甚至无休,肆意加班没费用,工作是手段还是目的呢?当工作成为目的,而活着只是为了继续上工的手段,人会有很大的动机继续活下去吗?如果说活着,仅仅成为了工作的一个环节,下班时间只是工作的一个准备工作,仅仅是为了工作而必须的少许的休养,那活着却无乐趣可言?

 

突然想到《活着》里面的一句话:“你要好好活着,你还欠我们家一条人命哪!”  而现在却成了,活着,是因为还有工作还等着你干呢!你死了,工作谁给我干呐,所以呢,得活着!

 

资本家们活着是为了享受,为了给广大工奴膜拜,工奴们活着是为了混口饭吃,不得不在车间里像个零件一样运转,资本家们活着为了在“天上人间”消遣,几千一瓶的洋酒,几千一次的出台费!我们活着是为了被奴役,资本家们生产物质资料,换得一个月三千块的工资, 都是活着,一个天上人间,一个人间地狱。

 

很难,没有办法,现在就是这样一个残酷社会,80后,90后,乃至00后的打工人在家乡没事做,想出来打工找个出路,可来到城市那些工厂才发现现实很可怕,可他们又不得不面对现实,他们要活着,就只能卖命,也有太多的人热衷于彩票,买马,以此寄托希望,每天就像机器一样在工作,而且做慢了的做不好的,做出问题的,他们生产线的线长组长就当你不是人一样的骂,打工人们也生存就只能让人家骂了,为什么有些人天天没事做,就好像就只会骂人,就是拿高工资的,最累的是生产线的员工,累了,让人家骂了,可是钱还是最少的。

 

这个社会给工人最低的工资,同时无中生有的创造各种消费文化鼓励你“自觉”支出,加减所得仅够维持你当下的生存现状,以杜绝工人气候的生长、阻止工人智慧的开悟,稳定它运营的基础。从收入到支出,全部都是设计好的。劳动工人就像灌输了激素的工蚁,不同的是,工蚁为集体生存而分工,而工人为某些个体的生存乃至奢靡而忙碌。

 

梦想与灵魂都无路可走。

 

不满在滋生,绝望在蔓延。

 

怎么办?

 

唯有革命建立人民民主。

 

东亚的近现代史中有日本与中国可以做比较。日本通过明治维新实现了国家的现代化,晚清王朝实行洋务运动却没有实现国家的现代化而被辛亥革命推翻。究其原因,政治制度使然。一场轰轰烈烈的洋务运动虽然使晚清王朝的经济发展突飞猛进最终这个王朝却在国民的觉醒中灰飞烟灭。一个落后的政治制度无法抗衡时代的潮流与民心所向。

 

苏共为什么会崩溃?军事力量强大的苏联及东欧集团为什么急剧崩溃?一句话即这个国家的离心力大于向心力。一个没有了凝聚力的执政者最多只能依靠武力维持稳定而无法做到长治久安。有人在评论苏共的崩溃时说;“改革那是找死,不改革那是等死”,也就是说一种落后的制度被人民唾弃之后必死无疑。明智的领导人能适时改变这个落后的制度而赢得时间与民心,社会不会发生激烈的震荡而和平有序的进行调适。否则就是天翻地覆了。

 

宪法规定中国政体是人民民主专政,也就是民主制,从国体上来说,中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就从理论来看,这算是理想与先进的政治制度了。或许这可以成为一个现成的目标,即要真正实现工人阶级领导、以工农联盟为基础,而不是以官僚特权阶级为基础。切实提高工人和农民的地位,保证工会,农村合作社的政治地位,从宪法上赋予他们独立监管的政治权利和义务,只受人民代表大会的管辖,实现民主选举与被选举,真正将权利交回人民,形成独立与法院,政府的第三方,从而约束执政集团的权利,维护司法公平公正,实现人民民主。

 

 

编辑:提笔惊鸿

来源:“转轨”公众号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