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观世铭》全文128字,身虽凡夫,观世观自在真谛,读懂领悟本心

 江海博览 2024-12-08

观世铭是明代高僧憨山大师的禅学诗作,以简练的语言表达了深刻的禅理。

诗中以“四大幻身”开篇,揭示了世间万象的虚幻本质,劝诫世人放下执着与爱憎,回归清净本心。通过“渴鹿逐焰”的比喻,指出了追逐欲望的徒劳,强调了觉悟的重要性。

最终,大师以“身虽凡夫,名观自在”作结,表达了即使身处尘世,也能通过禅悟达到自在的境界。

这首诗是对禅宗思想的高度概括,引导人们超越世俗,领悟生命的真谛。

《观世铭》原文

憨山大师

四大幻身,本无一物。

愚者执之,爱憎桎梏。

妙圆觉心,弥满清净。

妄想积迷,颠倒增病。

渴鹿逐焰,愈逐愈渴。

看破即休,始知是错。

游戏神通,不离日用。

贵贱好丑,任其搬弄。

达人大观,洞然明白。

离合悲欢,了不可得。

六尘境界,如梦聚宝。

无量贪求,一觉便了。

音声色相,风月行空。

于斯不著,岂是盲聋。

以此处世,有何挂碍。

身虽凡夫,名观自在。

《观世铭》全文128字,身虽凡夫,观世观自在真谛,读懂领悟本心

#01.

四大幻身,本无一物。

愚者执之,爱憎桎梏。

释义感悟:

四大(地、水、火、风)构成的人身,本质上是虚幻不实的。愚昧的人执着于这个幻身,产生了爱与憎的情感,从而被束缚在情感的桎梏之中。

“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在人生的舞台上,我们常常被肉身与欲望所迷惑,认为这些是真实的存在。然而,正如佛法所揭示的,一切皆为幻相。智者明白这一点,不受限于肉身与情感的束缚,活得自在解脱。而愚者则执着于这四大幻身,为爱憎所困,无法挣脱情感的枷锁。

#02.

妙圆觉心,弥满清净。

妄想积迷,颠倒增病。

释义感悟:

圆满觉悟的心,充满清净无染的境界。而妄想与执着则会积累迷障,使人陷入颠倒迷惑之中,从而增加疾病与烦恼。

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颗圆满觉悟的种子,只要除去妄想与执着,便能展现出清净无染的本性。然而,人们往往被外界的干扰所迷惑,心中充满妄想与执着,导致内心颠倒混乱,进而引发种种疾病与烦恼。只有通过修行,才能破除妄想与执着,恢复内心的清净与宁静。

《观世铭》全文128字,身虽凡夫,观世观自在真谛,读懂领悟本心

#03.

渴鹿逐焰,愈逐愈渴。

看破即休,始知是错。

释义感悟:

口渴的鹿追逐水中的倒影(火焰般的幻象),越追越渴。只有看破幻象,停止追逐,才会明白之前的做法是错误的。

生活中,我们常常被欲望与幻想所驱使,不断追逐那些看似美好却难以触及的东西。然而,这些欲望与幻想往往只是海市蜃楼,越追越远,越追越痛苦。正如这渴鹿逐焰的寓言,只有当我们看破幻象,停止盲目追逐时,才会意识到之前的做法是错误的。

这时,我们才会真正明白《道德经》中“知足不辱,知止不殆”的道理,学会珍惜眼前所拥有的一切,享受内心的宁静与满足。

#04.

游戏神通,不离日用。

贵贱好丑,任其搬弄。

释义感悟:

神通广大,却并非脱离日常生活。无论贫富贵贱、美丑善恶,都不过是生活中的一种现象,任其变化。

在佛法的世界里,神通广大并不意味着脱离现实生活。相反,真正的修行是在日常生活中体现出来的。无论我们身处何种环境,面对何种境遇,都应保持一颗平常心,不被外界所动。

“不住相布施,其福德不可思量。”我们应以一颗无相之心去面对生活中的一切,无论是贵贱好丑,都任其搬弄,心不为之所动。这样,我们才能在纷扰的世界中保持内心的宁静与平和。

#05.

达人大观,洞然明白。

离合悲欢,了不可得。

释义感悟:

通达之人具有广博的见识,能够洞察一切。对于生活中的离合悲欢,他们已经超越了执着,认为这些都是无法得到的虚幻。

真正通达之人,能够站在更高的角度看待生活,洞察世间的真相。他们明白,生活中的离合悲欢都是暂时的现象,无法永恒存在。因此,他们不要执着于这些虚幻的东西,而是学会放下与接受。

《观世铭》全文128字,身虽凡夫,观世观自在真谛,读懂领悟本心

#06.

六尘境界,如梦聚宝。

无量贪求,一觉便了。

释义感悟:

六尘(色、声、香、味、触、法)所构成的境界,就像梦中的财宝一样虚幻。人们对这些境界的无量贪求,只要一觉醒来,便会明白它们的虚幻性。

生活中的种种诱惑与贪求,往往都是虚幻的。正如六尘境界所展示的,它们只是暂时存在的现象,无法永恒。然而,人们却常常为这些虚幻的东西所迷惑,不断追求与执着。

只要我们能够保持一颗清醒的头脑,不被欲望所驱使,就会发现这些贪求都是无意义的。

#07.

音声色相,风月行空。

于斯不著,岂是盲聋。

释义感悟:

音乐、声音、色彩与形象,就像风与月一样在空中飘荡。如果我们不被这些所迷惑,又怎能说是盲聋之人呢?

生活中的美好事物,如音乐、声音、色彩与形象等,都是自然赐予我们的礼物。然而,如果我们过于执着于这些表面现象,就会被它们所迷惑,失去内心的宁静与自由。

只要我们能够保持一颗平常心,不被这些虚幻的东西所诱惑,就能够真正感受到生命的美好与宁静。

《观世铭》全文128字,身虽凡夫,观世观自在真谛,读懂领悟本心

#08.

以此处世,有何挂碍。

身虽凡夫,名观自在。

释义感悟:

以这样的心态处世,还有什么挂碍呢?即使身为凡夫俗子,也能够获得观自在的境界。

在这个纷繁复杂的世界中,我们常常被各种烦恼与束缚所困扰。然而,如果我们能够以一颗宽广而包容的心态去面对生活,便能够超越这些烦恼与束缚,获得内心的宁静与自由。

即使我们身为凡夫俗子,也能够通过修行达到观自在的境界。这时,我们便不再为外界所动,而是能够真正地活出自己的人生价值。

《观世铭》全文128字,身虽凡夫,观世观自在真谛,读懂领悟本心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