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官上有一个规律,一个优秀的乡长,一定能够当好一个县长;一个优秀的县长,一定能够当好一个市长,以此类推,大体不差。 做事上有一个规律,能够把一件事做到很好的人,绝对可以做好另一件事,即使跨行做事,也大体不差。拉姆斯菲尔德能够从企业高管去当好国防部长,就是这个道理。 学习上有一个规律,能够真正读透一篇文章的学生,对其他文章的阅读理解绝对不会差;能够真正写好一篇作文的学生,对任何的作文命题,一定能够写出不会差的作文。 这个道理,我们在《高考议论文写作深讲课》序言中反复强调。 今年10月,我辅导三年级的儿子学习英语,当月他的英语考试从87分直接跃升到97分。之后,11月、12月由他妈妈辅导,英语成绩又回到87分、88分徘徊。那段时间,我叫他妈妈在旁边看着我是怎么辅导孩子学习的,但我相信她仍然没有理解我辅导孩子学习的精髓(我是研究语文的,但方法是相通的)。 学习和生活中很多事情一样,并不是只要努力了就一定会有回报,方法是关键。方法对了,就像药对症了,一针打下去,见效是很快的,过程是很舒服的。我辅导那段时间,我儿子很积极,吃完晚饭就主动拿出课本,叫我去他小房间学习。 我本人自己学习和辅助孩子学习的方法层面的精髓,就是“开小口、挖深井”,或者说向下打基础、向上求扩展,始终围绕核心概念、关键要害抓学习。道理很简单,无需多作阐释。关键是口子怎么找到、深井如何挖下去的问题。 比如,学英语,长年累月背记单词、读写句子,是不是打基础?是,确实是在打基础;也不是,因为没有挖下去。这种打基础是没有用的。 比如,学语文,长年累月背词语、读文章、写日记,是不是打基础?是,确定是很基础的事情;也不是,因为没有挖下去。这种打基础也是没有用的。 因为任何人的学习,如何没有获得感、没有正反馈,更新不了大脑认知,就不可能长久坚持下去。因此,“开小口、挖深井”的重点在于: 一是要找到作为要害的口子。 二是从这个口子下去,不断挖掘出新的认知,最终就能一通百通、事半功倍。 这两点,做到每一点都很难。很多学生的学习是没有找到口子的,也就谈不上“挖深井”了。只是做各种疲劳的追赶,这方法、那技巧,全部浮于浅表,最终“乱花渐欲迷人眼”。 除了方法层面外,辅导学生,在情绪把控方面也极为重要。要结合具体案例,采用问题式、探讨式、引导式、场景式方法来调动学习热情和主动思维,并进行高度精炼的归纳总结,化繁为简、以简驭繁,让学习不自觉地掌握,而不是机械地用力灌输。每次辅导都要深入一点、深化认知,都要扩展一点、扩展知识,让学生明显感到获得感、进步感,感到大脑嘎吱嘎吱在变化。要注意把握情绪,学生基础差、情绪低时,要喂“小米白粥”,先“调理顺气”;学生进入状态、情绪昂扬时,要“大鱼大肉”,抓紧“大步快走”;学生小进即安、志得意满时,要给制造难题,让他们知道天很高、地很厚、路很远,一点点进步只是万里长征第一步。 今年快结束了,如果有需要辅导学习的,可以加入“读写侠的作文和阅读培训群”(867242366)。之前跟有的读者说过,明年才开课。目前看,学生很少。至少要20个以上学生,才会开课的。学生少了,我觉得是浪费时间,毕竟大家都这么忙。 大家可以放心,一定可以让你们孩子获得日新月异的进步。毕竟,学生的时间比我的时间还要宝贵,是追不回的人生成本。抱着敬畏之心,我不敢浪费自己的时间,更不敢浪费学生的时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