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符经》强调暗中契合天道行事,认为宇宙万物皆生于道,人心需以天道为准则。文章揭示天道规律,强调人心藏巧藏拙,顺应自然之道,方能安养生息。愚者以天地文理为智,智者则以时物文理为哲,强调至静之道。 阴符经:阴,被遮挡的,看不见的部分,这里注解为暗中。符,符合,遵循某种规律。阴符经,就是一篇讲怎样暗中契合天道行事的文章。 【译文】观察天道规律,能按天道规律行事,就足够了。因为天上有金木水火土五星,它们相互制约,看懂其中规律才能繁荣昌盛。对五行相生相克的规律了然于心的人,才能真正做到行事符合天道。宇宙虽大,都在天道掌控中,万物生生不息,都不离天道本身。符合天道,才是人的本性,然而人心却是充满心机伪诈的,所以要用天道作为行为准则来确定正确的人道。天五行失衡引起祸端,星宿就会错位,地五行失衡引起祸端,就会地裂山崩龙蛇乱窜,人类社会五行失衡引发祸端,就会战争四起一片混乱。天和人一起失衡引起祸端,就是一个新平衡的诞生。人有擅长的一面必然有愚笨的一面,要善于藏巧藏拙。人有九窍,能招惹邪恶是非,其中唯有耳、目、口这三者是最重要的。耳能听,目能视,口能说,它们可以动也可以静。火从木中生出来,着火了木头就化作灰烬了,奸贼生于国内,若奸贼得逞则国家就要灭亡。能看懂这些规律,并做到防患未然的,才能称之为圣人。 【原文】天生天杀,道之理也。天地万物之盗,万物人之盗,人万物之盗。三盗既宜,三才既安。故曰食其时,百骸理;动其机,万化安。人知其神①之神,不知不神之所以神也。日月有数,大小有定,圣功生焉,神明出焉。其盗机也,天下莫能见,莫能知。君子得之固躬,小人得之轻命。 【注释】①神:说不清道不明的天道规律,人们称之为神。 【译文】天生万物,天杀万物,这是自然的规律。万物盗取天地阴阳之气而生,人盗取万物而生存, 人死后被万物盗取养分。这三个盗贼相互平衡,天地人才能安定。所以古人说,该吃的时候有吃,人才能安养生息;行为符合当下,万物变化才能平衡。人知道神是神,却不知道神为什么是神。日月有其运行的规律,大小也是有定数的,圣人掌握其中规律,就能推断出“神明”之道。“三盗”属于天道的规律,天下人是看不见的,也不会明白。君子参透这些用于修身养性,小人参透这些会用来投机取巧最后反而害了自己的性命。 【译文】瞎子听力非常好,聋子视力非常好,因此,如果能闭塞其一(或眼或耳),就会增强十倍之能力。若还能昼夜反省自己,就能胜过普通人万倍。思想凭借客观事物而生,也因客观事物而改变,其机要就在于眼睛看到的事物。上天不施恩德,因而能产生大恩德;而响雷暴风只会使万物发生骚动。至乐之人,他的性情是闲适宽容的,至静之人,他的本性是廉洁无染的。天是极其自私的把万物都包容于一身,它又是极其无私的,滋养着万物不求回报。擒制万物方法是调和其炁。生为死之根源,死为生之根源。利因害而生,害亦因利而生,故利害相生。愚昧之人以懂得天地文理为聪明,我以懂得遵循时令做事为聪明;别人以会骗人为智慧,我却以不欺诈为智慧;俗人以奇异为智慧,我以不奇异为智慧。所以说:把火丢进水里是自取灭亡,自然之道是守静,所以天地万物才能生长。天地运行遵循自然,所以阴阳平衡。所以。圣人知道自然之道是不可以违背的,所以制定了至静之道,然而至静之道却不符合律法。于是有了这种奇异的事物存在(指《易》),它推算出了各种象,是以八种卦象为本,并贯以六十甲子,来演化种种玄机的。这样一来,阴阳循环相生也就能很清楚地蕴涵于各种象征之中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