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医生注意!疾控公布流感耐药情况

 板桥胡同37号 2025-01-16 发布于天津

*仅供医学专业人士阅读参考



预防流感,这6类高危人群需额外注意!



撰文 | 葛冬梅


流感病毒多年来一直严重威胁人类的健康,据估计,在世界范围内,每年约有10亿例流感临床病例、300万-500万例重症病例,造成约29万-65万人死亡;2018年,在5岁以下儿童中,全球估计有1.095亿例流感临床病例,其中导致87万人住院,多达34800例流感病毒相关死亡[1]。上述一个个庞大的数字足以骇人听闻。

去年肺炎支原体热度居高不下,今年则是流感病毒席卷全国,近期更是霸占各大平台热搜,导致各地医院门急诊及住院患者激增。

当前全国流感病毒感染的趋势如何?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025年第1周(2024年12月30日-2025年1月5日)流感周报[2]显示(以下简称“流感周报”):全国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哨点医院呼吸道样本检测阳性病原体中,门急诊流感样病例主要为流感病毒、人偏肺病毒、鼻病毒,住院严重急性呼吸道感染病例主要为流感病毒、肺炎支原体、人偏肺病毒,流感病毒都高居第一(注:流感样病例指体温≥38℃,伴咳嗽或咽痛之一,同时缺乏其他实验室诊断依据者)。

该周报显示,南、北方省份流感样病例占门急诊病例总数呈持续上升趋势(见图1和图2红色曲线),仅一周时间,全国共报告了145起流感样病例暴发疫情(注:流感样病例暴发疫情指一周内,同一地区或者单位内出现10例以上流感样病例)。

图片

1 2021-2025年度南方省份哨点医院报告的流感样病例百分比(来源于流感周报)


图片

图2 2021-2025年度北方省份哨点医院报告的流感样病例百分比(来源于流感周报)

今年冬季流感病毒的主要流行株是什么?

目前流感病毒分为甲(A)、乙(B)、丙(C)、丁(D)四型,其中甲型流感病毒根据病毒表面的血凝素(HA)和神经氨酸酶(NA)分为多种亚型,目前发现的HA和NA分别有18个(H1-H18)和11个(N1-N11)亚型,而乙型流感病毒分为Victoria系和Yamagata系。目前造成人类感染的主要病原体是H1N1和H3N2以及乙型流感病毒的两个亚型。

疾控周报显示当前流感样病例监测实验室检测结果主要是A型,均在99%以上(表1),这也是今年我们在各大新闻听到“目前流感病毒99%以上为甲流”的数据来源。

表1 流感样病例监测实验室检测结果

图片


当然不同流感流行季的流行亚型不同(图3和图4)。今年冬季以A(H1N1)pdm09亚型为主,而2023年冬季至2024年春季的流行高峰则是以A(H3N2)亚型和B型Victoria系为主。

图片

图3 南方省份ILI标本分离毒株型别/亚型分布(来源于流感周报)

图片

图4 北方省份ILI标本分离毒株型别/亚型分布(来源于流感周报)

值得一提的是,目前流感疫苗分为三价及四价,三价流感疫苗组分含有A(H3N2)亚型、A(H1N1)pdm09亚型和B型流感病毒株的一个系,四价流感疫苗则包含了B型流感病毒株的两个系。所以今年下半年若接种了流感疫苗,无论三价还是四价均覆盖了今年的流行株。

今年冬季流行的流感病毒株耐药性如何?

据疾控中心流感周报耐药性监测显示,2024年4月1日以来除51株A(H1N1)pdm09亚型流感病毒株对神经氨酸酶抑制剂敏感性降低或高度降低外,其余均敏感;所有A(H3N2)亚型和B型流感株均对神经氨酸酶抑制剂敏感,所有A(H1N1)pdm09、A(H3N2)亚型和B型流感病毒株均对聚合酶抑制剂敏感。

目前临床上应用最多的抗流感病毒药物为奥司他韦和玛巴洛沙韦,根据耐药性监测目前大部分流行株对这两种药物均敏感,但需根据具体耐药情况选择合适的药物,这两种药物不同年龄使用剂量也有所不同。

流感病毒流行期间的重症高危人群有哪些?

首先5岁以下儿童是重点关注人群,尤其是2岁以下的婴幼儿[3]。其次根据北京协和医院徐军等教授曾撰写的《成人流行性感冒诊疗规范急诊专家共识》(2022版)[4],成人中重症高危人群可以简单记为“PICO-65”,即:


1、Pregnancy:妊娠或产后4周女性;

2、Immune deficiency:免疫功能低下人群,肿瘤及免疫功能抑制或缺陷;

3、Comorbidities:伴有以下基础疾病患者,如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如哮喘、气管肺发育不良、囊性纤维化、慢性支气管炎和肺气肿)、心血管系统疾病(高血压除外)、肾病、肝病、血液系统疾病、影响呼吸道分泌物清除能力的神经系统和神经肌肉疾病(如认知功能障碍、脊髓损伤、癫痫发作、神经肌肉障碍和脑瘫)、代谢及内分泌系统疾病;

4、Obeseness:肥胖患者(体重指数BMI>30kg/m2);

5、65岁以上人群。
最后,目前每年接种流感疫苗是预防流感、降低流感相关重症和死亡负担的有效手段,根据《中国流感疫苗预防接种技术指南(2023—2024)》[5],建议各地在疫苗供应到位后尽早开展接种工作,尽量在当地流感流行季前完成接种。

参考文献:
[1] Organization W H. 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s for influenza[EB/OL]. (2024-09-12)https://www./publications/i/item/9789240097759.
[2]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2025年第1周第838期中国流感监测周报[EB/OL]. (2025-01-09)https://www./jksj/jksj04_14249/202501/t20250109_303781.html.
[3] 国家呼吸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呼吸学组. 儿童流感诊断与治疗专家共识(2020年版)[J]. 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2020,35(17):1281-1288.
[4] 中国医师协会急诊医师分会, 中华医学会急诊医学分会, 中国急诊专科医联体, 等. 成人流行性感冒诊疗规范急诊专家共识(2022版)[J].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2023,32(1):17-31.
[5] 国家免疫规划技术工作组流感疫苗工作组. 中国流感疫苗预防接种技术指南(2023-2024)[J].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2023,44(10):1507-1530.

本文来源:医学界感染频道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