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去了一趟曲阜。 ![]() 到曲阜,主要去看三孔(“孔庙、孔府、孔林”)景区,这是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命名的“世界文化遗产”。 虽不是旅游的旺季,但孔庙、孔府里仍然游人如织。 孔庙里的松柏树,大多非常高龄,扫描树上的二维码,可以知道树的大致年龄。我颇扫了几棵,六百多岁到八百多岁的居多,最老的一棵,已经近1100年!这些树,大多老态龙钟,枝不繁叶不茂,但还坚强地活着。 ![]() 与这些树相比,人的生命更显短暂。曹孟德诗云:“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此中悲凉之意,今人、古人都能共鸣——“所以兴怀,其致一也”。 孔庙中的碑刻颇多,“成化碑”最为知名,许多人写大字,都描过成化碑贴的。不过,你只要稍微仔细看看,就会发现,这些碑刻大多有拼接的痕迹。为什么会这样?这些文物的说明牌上却一字不提。 ![]() ——因为,这是某个“特殊年代”的印记。 文革中,曲阜孔庙、孔府、孔林遭到严重破坏。 孔庙的中间开了一条马路,所谓“腰斩孔庙”;历代皇帝祭孔的石碑大多被人力或拖拉机拉断;大成殿里的孔子及四配像都被砸碎。如今我们看到的大成殿里的孔子等人的像,都是八十年代新造的。 孔庙、孔府中包括“至圣先师”“万世师表” 等的各种匾额,被拉到孔林墙外焚毁,就连国务院“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石碑也被砸毁。 孔林也被大肆摧残。孔子、孔鲤、孔伋祖孙三代和最后两代衍圣公孔祥珂、孔令贻的坟墓被挖开,上千块石碑、华表等被拉倒砸毁。2000 余座古墓被掘,万余株古树被伐,曲阜城内孟母林、梁公林、少昊陵、东西颜林等也都遭到人为毁坏。 ![]() 红卫兵在拉倒孔庙的石碑 我的导游是个五十来岁的大姐,她告诉我们,孔庙里只有两块碑没有被拉倒、砸坏。哪两块呢? 造反派在捣毁孔庙的塑像 一是立于洪武四年(公元1371年)的洪武碑,是朱元璋“为祀岳、镇、海、渎,免祀杂神,专崇孔子”的御碑。碑文道:“朕奋起布衣,以安民为念,训将练兵,平定华夷,大统以正,永为治之道,必本于礼。”又说:“孔子善明先王之要道,为天下师。”当然了,朱元璋尊孔,就是为自己的统治服务。 这块碑免于被砸的命运,是因为朱元璋出身“贫下中农”,其作为“农民起义领袖”,受到伟大领袖的肯定。——这些造反的红卫兵,心里明白着呢。 另外一块没被砸的是“杏坛”碑,相传为孔子聚徒授业讲学之处。《庄子·渔父》云:“ 孔子游乎缁帷之林,休坐乎杏坛之上。弟子读书,孔子弦歌鼓琴。”这块碑上的篆书“杏坛”二字,为金国翰林学士党怀英所书。 ![]() 这块碑能躲过劫难,则全赖“党怀英”的姓氏。 我并不是尊孔复古的人,对儒家思想也抱怀疑的态度,但我对文物及其代表的历史有兴趣、有敬畏,我觉得,这些珍贵的遗存是我们民族血脉的一部分。 砸毁大成殿匾额 三孔景区的景点介绍中,念念不忘结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参观者进行教育,这很好,但不应该对历史的伤痕遮遮掩掩,刻意回避。毕竟,正视伤痛,方能汲取教训。 避免荒唐事重演的一个前提,是不要有意或无意地抹煞、粉饰那些荒唐事。正所谓,“前事之不忘,后事之师”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