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你看懂化验单上的血脂四项 你知道吗?在我们身体的“血液小宇宙”里,藏着四位神秘的“脂质特工”—它们悄无声息地影响着我们的健康大计,尤其是那位“隐形杀手”,稍有不慎,就可能让我们的心血管城堡面临危机!今天,就让我们化身为侦探,一起揭开“血脂四项”的神秘面纱,看看这四位特工如何在我们的身体里“兴风作浪”,又如何通过智慧的方法,将它们驯服得服服帖帖! 根据《中国血脂管理指南(基层版)2024年》提示以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为主的心血管疾病是我国城乡居民第一位死亡原因,占死因构成的40%以上,近年来,我国ASCVD的负担持续增加,尤其是18岁以上人群血脂异常患病率明显升高,但其知晓率,治疗率,控制率却处于较低水平,因此加强血脂管理,做好动脉粥样硬化血管疾病(ASCVD)的防治是非常有必要的。 ![]() 什么是血脂? JIANZHONGYIZHICHUANG 血脂是血浆中的中性脂肪(甘油三酯)和类脂(磷脂、糖脂、固醇、类固醇)的总称,广泛存在于人体中。血脂中的主要成分就是甘油三酯和胆固醇。长期的高血脂会对人体的血管造成损伤,进而容易诱发一系列的心脑血管并发症,据研究表明,年轻时血脂高的人,心梗、中风风险远超他人。 高脂血症对身体的损害是一个缓慢的、逐渐加重的隐匿过程,本身多无明显的症状,不做血脂化验很难被发现,但血管已被慢慢“侵蚀”。因此,人们形象地把高血脂称为“隐性杀手”。 ![]() 当我们想看看自己的血脂高不高,去到医院抽血,却发现对化验单上的指标一头雾水。 今天,就来帮大家了解清楚临床检查血脂常用的四个指标---血脂四项 血脂四项包括:总胆固醇(TC) ;甘油三酯(TG)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 。 1 TC (总胆固醇) 是血液中所有脂蛋白所含的胆固醇的总和,分为内源性和外源性。内源性TC由机体自身合成,肝脏是合成胆固醇的主要场所,约占70%以上。外源性TC主要来自动物内脏、蛋黄、奶油及肉等动物性食物,约占20-30%。因此,总胆固醇受食物的影响较小,主要与年龄、遗传、长期饮食习惯等有关。 总胆固醇水平过高通常被认为是心脑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容易引起冠心病、心肌梗死、脑卒中(俗称“中风”)。是血脂升高的“主犯”。胆固醇降低则可能是营养不良、肝脏疾病、某些降脂类药物使用过量等原因。 2 TG (甘油三酯) 正常情况下,甘油三酯水平反映了体内脂肪的储存和能量代谢状态。甘油三酯水平升高通常与饮食中过多的脂肪和糖分摄入有关。如果体内的甘油三酯过多,会在不同部位堆积,比如,堆积在皮下,人就会发胖;堆积在肝脏,就会造成脂肪肝;堆积在血管壁,会造成动脉硬化。所以,它也是心血管疾病的一个重要危险因素。TG升高还可见于糖尿病、痛风、甲状腺功能低下、胰腺炎等疾病。降低则可能是摄入不足、消化不良、甲亢、肝脏疾病等原因。对于仅TG高而TC正常的人,通过调整饮食结构,TG就可能迅速降下来,所以甘油三酯是血脂升高的“从犯”。 ![]() 3 LDL-C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它主要的功能是将胆固醇从肝脏运输到全身各组织,以满足细胞对胆固醇的需求。如果LDL-C过高,胆固醇可能在血管壁上积累,形成斑块,造成血管堵塞,进而导致动脉粥样硬化和其他心血管疾病。这是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发展的主要危险因素。所以称它是“坏”胆固醇。因此,维持低水平的LDL-C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预防心血管疾病。 ![]() 4 HDL-C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它的主要功能是从身体组织中运输多余的胆固醇回到肝脏进行代谢,从而有助于防止胆固醇在血管壁上积累。高密度脂蛋白作为“卧底”存在,是“好”胆固醇,可以抗动脉粥样硬化,俗称“血管的清道夫”,较高的HDL-C水平通常被视为具有保护性。 ![]() 以下人群应该重点关注自身血脂变化 JIANZHONGYIZHICHUANG ![]() 如何有效降低血脂呢? 1、饮食调理:合理膳食、三餐规律、减少高热量、高脂肪食物的摄入,特别是高脂血患者应少吃或不吃如肥肉、动物内脏、浓肉汤、炸鸡、汉堡等高热量高脂肪食物。保持低脂、少油、少糖、少盐、戒烟限酒。 2、运动辅助:科学规律的运动,增加机体消耗,防止肥胖。争取每周至少5天,30分钟以上的中等量运动(如跑步、游泳、跳舞、快走等)。 3、作息规律:按时作息,保持7-8小时的睡眠时间,养成良好的生活规律,避免熬夜、过劳。 温馨提示: 在进行血脂检测前,通常需要空腹6-8小时,避免食用高脂肪、高热量的食物以及避免剧烈运动,以免影响检测结果。 来源/检验科 王思云 编辑/周佳钰 一审/李琦 二审/朱勇 三审/周婷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