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多年的同志一定会有这样的记忆,招标评标、人员招聘、竞赛考试中,总会有纪检人员的身影,他们的任务自然就是监督。但如今,这种情景越来越少了。有的同志可能会纳闷,纪检部门本身的职责就是监督执纪问责,不监督又去干什么呢?其实,这是一种误解,纪检部门并非不监督,而是把有限的力量集中到更重要的监督上去了,这个监督就是——“监督的再监督”。 一个专业部门要干好专业工作,一味地去干肯定不行,还要自己不时去看看干得咋样,不断进行修正调整,这才叫专业管理的闭环。也就是说,每个专业管理部门天生自带监督的气质,更别说那种管着多个层级单位的专业部门啦。可是以前有很长时间,专业部门竟然把这种气质弄丢了,让纪检部门捡了过去。纪检部门捡到手,貌似各类监督热火朝天,其实是四面出击、样样不精,导致职能泛化、主业弱化、作用虚化,有时深究起来,甚至说不清道不明,反而使监督效果、监督权威打了折扣。好在党中央及时发现了这一问题,2014年,中央纪委要求各级纪检监察机构转职能、转方式、转作风,改变“包打天下、越位错位”现象,更加聚焦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正是从这一年开始,纪检机构从各类专业监督中逐步撤了出来。 撤,是为了更好的“进”。作一个形象比喻,各专业职能部门是“钉子”,根据不同职责钉在不同位置上,纪检部门好比是“锤子”,它的职责是监督“钉子”钉的位置对不对,钉得结不结实。如果发现问题,就要通过监督检查、执纪问责等方式对管理者的违纪违法、失职渎职行为进行责任追究,督促它钉得更好更结实。也就是说,纪检部门主要是了解监督对象做了什么,而不是具体去参与什么。只有把监督重点放在用权的合法性和合理性上,抓好对主抓者、主责者、监督者的监督,通过对权力运行的过程、制度规范的健全、政策法规的执行情况进行全方位监督,有效地履行党章赋予的监督职能,这样,纪检部门才是站在了该站的位置上,也才能真正发挥出该有的作用。 今年,分部纪委就将立足“监督的再监督”定位,围绕政治监督具体化、精准化、常态化要求,紧盯关键领域、薄弱环节,力求精准定位、精准聚焦、精准发现、精准处置,进一步实现由“过程监督”向“结果监督”的转变。与此同时,各专业部门也将更加重视专业监督,看好自家的门,管好自家的人,实现管业务与管思想、管作风、管纪律的贯通融合。相信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分部的高质量发展必定会呈现出日新月异、欣欣向荣的景象。 ![]() 编辑:夕阴 国网东北分部纪委 498(26)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