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采购金额达到一定额度,供应商会返现,这种如何做账务处理? 有一些供应商合同约定,采购金额达到约定额度后,会给一部分返现金额。这部分我们账上应该如何做调整? 解答: 这种“采购金额达到一定额度,供应商返现”的账务处理,其实可以归纳成几个关键步骤。它的核心逻辑是:返现本质上是对采购成本的一种补贴或补偿,最终需要反映到存货成本或当期损益里。 一、返现的本质:它是成本的补偿,不是收入 返现这件事,说白了是供应商为了鼓励采购而提供的优惠。无论返现是现金形式、冲抵货款还是实物返利,它的本质都是降低了企业的采购成本。会计上,这种成本补偿需要体现在存货或销售成本里,而不是直接确认为收入。 比如,A公司采购了一批原材料,年终达到约定采购额后,供应商返现了10万元。这时候,这笔钱不是企业的“收入”,而是对之前采购成本的补偿。如果原材料还没卖出去,返现就要冲减存货成本;如果原材料已经卖了,返现就要冲减销售成本。 二、现金返现的分录处理 1.返现金额预计时 如果在采购时就能合理预计返现金额,比如合同明确写了返现比例,那可以提前计入“其他应收款-返利”等科目。这个科目是用来记录企业预期从供应商那里收到的补偿金额。 借:其他应收款-返利(XX供应商) 100,000元 贷:原材料/库存商品 100,000元 2.实际收到返现时 收到钱后,这笔返现就不再是预期了,得确认到账。如果供应商开了红字发票(通常是增值税专用发票),还需要做进项税额转出。 借:银行存款 113,000元 贷: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 13,000元 其他应收款-返利(XX供应商) 100,000元 三、冲抵货款的返现处理 如果返现不是给现金,而是直接冲抵后续的采购款,那账务处理上会稍微简单些,直接冲减应付账款就行。 借:应付账款-返现抵扣 100,000元 贷:主营业务成本/库存商品等 100,000元 这里需要注意,如果你冲抵的是未来采购的货款,那冲减的金额应该单独记录,比如用“其他应付款-返现抵扣”科目,等到实际支付时再调整。 说明:此处没有考虑进项税额转出,是因为销售方在用返利金额冲抵下次采购货款时,通常会采用销售折扣的形式,即在同一张发票上开具负数的折扣金额,采购方实际收到的增值税专用发票上的可抵扣税额已经折后的税额,采购方并没有多抵扣进项税额,故而就不需要做进项税额转出。 四、实物返现的处理 实物返现会稍微复杂点,因为涉及到实物的价值确认和增值税。通常,供应商会开红字发票(针对原始采购)和蓝字发票(针对实物返利)。采购方需要先确认实物的价值,然后冲减存货或销售成本。 1.先确认返利金额 借:其他应收款-返利(XX供应商) 100,000元 贷:原材料/库存商品等 100,000元 2.实际实物返利(销售方同时开具红字和蓝字专票): 借:原材料/库存商品等 100,000元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13,000元 贷:其他应收款-返利(XX供应商) 100,000元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 13,000元 五、税务处理的关键点 1.增值税处理 返现的税务处理主要是增值税的问题。供应商通常会开红字发票,用于冲减采购方之前采购的进项税额。如果采购方是一般纳税人,就得做进项税额转出: (1)有采购方开具红字专票的,就根据发票上的税额计算; (2)采购方开具红字专票的,应按照下列公式计算进项税额转出金额: 当期应冲减进项税金=当期取得的返还资金/(1+所购货物适用增值税税率)×所购货物适用增值税税率 2.企业所得税的处理 由于返现的本质是成本补偿而非收入,因此,对于采购返现在企业所得税方面的处理也基本上是参照会计处理的,即冲减成本而非作为一项收入。 即便将现金返现、实物返现作为一项应税收入处理,也应在实际取得的当期确认应税收入。采用这种模式处理的话,对于跨年度的返现,会计处理会提前预估,会存在一点税会差异。如果不做纳税调整的话,也是企业吃亏,因此也不会有税务风险。 六、返现的时间确认问题 返现的时间确认也很重要。如果返现的条件是基于采购金额达到某个额度,而这个额度还没完全确认(比如年终才结算),那你就得根据预期金额提前计提返现,确保财务数据的及时性。 1.年终暂估返现 如果返现金额还没最终确定,但采购方已经基本符合返现条件,可以暂时估算返现金额,记入“其他应收款-返利”科目。 借:其他应收款-返利(XX供应商) 100,000元 贷:主营业务成本/库存商品 100,000元 2.收到返现后调整 等到最终确认返现金额后,再根据实际金额调整账目。 七、冲减存货还是销售成本? 返现最终是要冲减成本的,但具体冲减存货还是销售成本,取决于存货的状态: 1.如果采购的原材料或商品还没卖出去,返现就冲减存货成本; 2.如果已经卖出去了,返现就冲减销售成本(或者主营业务成本)。 这个逻辑其实很直观,因为返现是对采购成本的补偿,而成本最终会体现在存货或销售中。 在计算本期无法准确划分比例计算进项税额转出的时候,为境外提供免税服务要参与计算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