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城市的喧嚣逐渐沉寂,夜幕笼罩下,本该是身心放松、酣甜入梦之时。可有些人却在黑暗中辗转反侧,被各种不适悄然侵扰。 有人被干渴感纠缠,喉咙像被砂纸摩擦;有人频繁起夜,打断睡眠节奏;还有人莫名大汗淋漓,睡衣湿了一片…… 别小瞧这些看似不起眼的状况,它们极有可能是血糖失控发出的危险信号,背后或许正潜伏着糖尿病这个健康 “杀手”。 一、夜间五大异常,警惕血糖飙升1.口干舌燥:身体缺水的 “伪装”当夜深人静,你却被强烈的干渴感唤醒,狂灌几大杯水仍无法缓解,这可不只是简单的缺水。 血糖升高时,会带走大量水分,导致身体脱水,进而引发口干舌燥。别再以为是睡前吃太咸或开空调太干,这种持续性、难以缓解的口渴,可能是血糖在捣乱。 2.夜尿频繁:睡眠的 “隐形破坏者”本应一夜好眠,却不得不一次次从温暖被窝爬起冲向厕所。正常情况下,夜间起夜 1 - 2 次较为常见,可要是次数明显增多,就可能是血糖惹的祸。 高血糖会使尿液重吸收功能紊乱,大量尿液生成,干扰睡眠。长此以往,不仅睡眠质量大打折扣,还可能因休息不好,进一步加重身体代谢负担。 3.异常出汗:悄然 “泄密” 的血糖问题熟睡中突然被一身冷汗惊醒,或是即便温度适宜,仍莫名其妙大量出汗,这可不是 “心虚”。血糖波动会干扰自主神经系统,影响汗腺分泌。 低血糖时,身体会迅速启动保护机制,通过出汗来提醒你补充能量;而高血糖状态下,出汗异常,尤其是手脚、额头等部位。这种不受控制的出汗,就是身体在悄悄向你 “报告” 血糖异常。 4.皮肤瘙痒:难以言说的 “夜间折磨”黑暗中,皮肤莫名瘙痒,忍不住抓挠,却越抓越痒。高血糖会使皮肤组织内的糖分含量升高,为细菌、真菌滋生创造温床,引发皮肤炎症。 同时,高血糖导致的神经末梢病变,也会让皮肤感觉异常,瘙痒难耐。别再以为是皮肤干燥,这可能是血糖升高对皮肤发起的 “攻击”。 5.心慌胸闷:心脏的 “紧急呼救”躺在床上,突然感觉心慌意乱,心脏像敲起了急促的小鼓,胸口还闷得难受。血糖异常时,会影响心脏的正常代谢与电生理活动。 低血糖则会刺激交感神经兴奋,出现心慌症状。这种状态绝不能忽视,它可能是糖尿病引发心血管并发症的前奏。 二、科学控糖,拒绝 “饥饿疗法”面对血糖问题,很多人觉得少吃就能降血糖,大错特错!科学控糖讲究饮食均衡,低 GI 食物就是有力帮手。 1.低 GI 食物:控糖的 “得力盟友”GI 值,反映了食物升高血糖的速度与能力。低 GI 食物(GI≤55)进入人体后,消化吸收缓慢,堪称控糖 “宝藏”。 蔬菜里的菠菜、芦笋、芹菜等,富含膳食纤维,热量低、升糖慢; 主食中的黄豆、绿豆、全麦等,营养丰富,能提供持久饱腹感; 牛肉、鸡肉等肉类,优质蛋白含量高,助力维持肌肉量,提升基础代谢; 橙子、苹果等水果,富含果胶等营养成分,既能解馋又不怕血糖飙升; 虾仁、沙丁鱼等海产品,以及花生、杏仁等坚果,还有菌类、鸡蛋、牛奶等,都是低 GI 食物阵营的 “精兵强将”,助你在享受美食同时稳定血糖。 2.中 GI 食物:适量食用需谨慎中 GI 食物(55<GI<70),像红薯、土豆、玉米等蔬菜,荞麦面、小米等主食,以及葡萄、香蕉等水果,还有蔗糖,在饮食中可适当摄入。 食用时搭配低 GI 食物,能一定程度缓冲血糖上升速度。比如吃红薯时,搭配大量绿叶蔬菜 3.高 GI 食物:控糖路上的 “危险雷区”高 GI 食物(GI≥70),如白面包、面条、馒头这类主食,西瓜、荔枝等水果,以及葡萄糖、麦芽糖、蜂蜜,堪称控糖路上的 “雷区”。 它们会迅速被消化吸收,使血糖短时间内大幅升高,对血糖控制极为不利。 若非必要,尽量远离这些食物,别让一时口腹之欲,毁了辛苦的控糖成果。 |
|
来自: bartbartbart > 《糖尿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