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写作使用层级序号,使文稿层次分明,结构清晰,逻辑严整,便于读者清晰、快速阅读和引用。写作时要注意序号层级顺序和序号后面的标点符号用法。 一、数字序号的级别顺序 根据党政机关公文条例管理规定,层次较多的内容必须要运用序号将层次分开,第一层用:一、;第二层用:(一);第三层用“1.”;第四层用:“(1)”;第五层用:“①”;要依次将层次分开,而且一定要用准确。 例: 一级标题:一、…… 二级标题:(一)…… 三级标题:1.…… 四级标题:(1)…… 五级标题:①…… 如只有两个层次,第一层用:“一、”;第二层可以用:“(一)”或者“1.”。 例: 一级标题:一、…… 二级标题:(二)…… 例: 一级标题:一、…… 二级标题:1.…… 层级宜控制在五级以内,如此文稿层次简单、重点突出,不致过于繁杂、细碎。 二、汉字序号后的标点符号用法 当使用 “一、二、三、” 这种汉字序号时,汉字序号后面一般用顿号分隔。 例如: 一、加强组织领导 二、明确责任分工 三、不带括号的阿拉伯数字序号后的标点符号用法 当使用 “1. 2. 3.” 这种不带括号的阿拉伯数字序号时,后面通常用齐线小圆点“.”,不能用顿号“、”。 例如:
四、带括号的阿拉伯数字序号后的标点符号用法 对于 “(1)(2)(3)” 这种带括号的阿拉伯数字序号,后面一般不用标点符号,直接接着写内容。 例如: (1)加强组织领导 (2)加强人员培训 五、字母序号后的标点符号用法 当使用 “a. b. c.” 或 “(a)(b)(c)” 等字母序号时,标点符号用法和阿拉伯数字序号类似。
例如:
例如 (a)加强组织领导 (b)加强人员培训 六、“第一、第二、”“首先、其次”序号后的标点符号用法 对于“第一、第二、”“首先、其次”的用法,“第一、第二、”“首先、其次”等字词后面须用逗号“,”,不得用顿号“、”和冒号“:”。 例:
例: 首先,…… 其次,…… 不能用: 第一、…… 第二、…… 例: 首先、…… 其次、…… 七、 公文年份中的括号的用法 《国家行政机关公文格式》(GB/T 9704—1999)规定,公文发文字号中的年分括号要用六角括号,不能用小括号“( )”或方括号“[ ]”。 例: 教服字(2025)2号(不规范) 教服字 [2025] 2号(不规范) 教服字〔2025〕2号(规范) 八、数字序号中的项目符号用法 在数字序号前后一般不再用其他项目符号。 例: ● 1.(不规范) ——1.(不规范) 九、正文标题后面的句末标点符号用法 一般地,一级标题标题序号为“一、”,独占行,末尾不加标点;二级标题标题序号为“(一)”,与正文字体字号相同,独占行,末尾不加标点符号;三、四、五级标题序号分别为“1.”“(1)”和“①”,与正文字体字号相同,可根据标题的长短确定是否独占行。若独占行,则末尾不使用标点,如是接排文字,标题后必须加句号。 十、“第一编”“第一章”“第一节”“壹”后的标点符号用法 以“第一编”“第一章”“第一节”“壹”等为序号的,后面不用标点,与后面的文字之间空一个汉字位置。 例: 第一编 人事制度 第一章 公文写作 十一、斜杠“/”的用法 在用斜杠“/”表示“每”的时候,通常有两种表示方法,如“20元/人/天”和“ 20元/人・天”。在语义上两者是完全一样的,都表示每人每天的金额是20元。“20 元/人・天”这种写法中的中间的点 “・”有“乘”的含义,在这里可以理解为“人”和“天”这两个因素相乘,整体作为一个复合单位。“20 元/人・天”这种写法相对来说比较规范、严谨,如某市在下达2023年预算时就是采用这种写法:乡镇中心校公用经费按教师数500元/人·年预算,乡村两级办学经费按初中生142元/人·年,小学生100元/人·年预算。不过这种写法在普通公文场景下可能会显得稍有些复杂,不太容易被所有阅读者快速理解。 而“20 元/人/天”的这种表述方式简洁明了,符合大多数人日常的阅读和理解习惯。 需要注意的是,用斜杠“/”表示“每”的时候,应用正斜杠“/”,不能用反斜杠“\”,因反斜杠“\”只是电脑符号,没有表示“每”的意思。在需要严肃表达的情形下还是以“20 元 /人・天” 为好。 十二、常见的不规范序号标点符号用法
正确的用法
总之,正确使用标题中的标点符号,可以更好地体现公文的庄重严谨、权威规范,不可忽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