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经不升主病诀 | 圆运动的古中医学肝经不升痛遗淋,痢痔血肛汗疝豚; 逐条讲解1. 痛者(腹痛、腿痛)病机:肝经不升,木气下陷,疏泄不畅,气机阻滞,故痛。 症状:腹痛、腿痛,严重可致死亡(水寒木枯,风生土败)。 治法:温水达木,补中去滞(温肝脾,通经络)。 方药参考:
2. 遗者(遗精)病机:肝木疏泄失常,肾水不藏。 治法:
3. 淋者(小便不通)病机:肝木下陷,脾土湿滞,气机不畅。 症状:排尿困难、尿痛。 治法:去湿达木,补中清热。 方药参考:
4. 痢者(痢疾)病机:暑湿伤金,肝木下陷,气机郁滞。 症状:里急后重,脓血便。 治法:温升肝脾,清降肺胃。 方药参考:
5. 痔者(痔疮)病机:肝木下陷,湿热阻滞肛门。 症状:肛门肿痛、瘙痒。 治法:温陷清热,去滞养中。 方药参考:
6. 血者(便血、溺血)病机:水寒土湿,肝木疏泄失常,血不循经。 症状:便血、尿血。 治法:温陷燥土(如理中丸),清热息风(如十灰散)。 7. 肛者(脱肛)病机:中气下陷,肝木不升,肺金不降。 症状:肛门脱出。 治法:降肺胆,温补中气。 方药参考:
8. 汗者(盗汗、阴汗)病机:肝胆气机逆乱,疏泄失常。 治法:敛肺降胆,温肝补中。 方药参考:
9. 疝者(疝气)病机:肝木下陷,阳气不达,气滞血瘀。 症状:睾丸肿痛。 治法:温下清热,去滞养中。 方药参考:
10. 豚者(奔豚气)病机:中气虚寒,肝木上冲,金气不收。 症状:气从少腹上冲胸咽,昏迷发热。 治法:调木养土,温寒清热。 方药参考:
11. 便者(二便异常)病机:肝木疏泄失调,升降失常。 治法:热则润脾肝,寒则温肾肝。 方药参考:
12. 气者(矢气)病机:肝木郁滞,气机不畅。 治法:调中调肝(如逍遥散)。 13. 阴寒者(阴头寒)病机:肝经不升,胆经不降,下焦虚寒。 症状:阴部寒冷。 治法:降胆滋肝,补中敛肺。 方药参考:
14. 诸下热者(下焦虚热)病机:肝木下陷,郁而化热,虚火上炎。 症状:下焦灼热、虚烦。 治法:补中降肺,清木热。 方药参考:
15. 带者(带下病)病机:脾湿肝热,肺金不敛。 症状:白带量多、色黄。 治法:敛肺降胆,清热除湿。 方药参考:
16. 月者(月经不调)病机:肝经不升,冲任失养,气血不调。 症状:经期紊乱、经量异常。 治法:调中养肺,温肝补肾。 方药参考:
17. 癥者(癥瘕积聚)病机:肝脾不升,中气虚,痰瘀内阻。 症状:腹部包块、胀痛。 治法:去滞除湿,升肝理肺。 方药参考:
18. 半者(小产)病机:肝血不足,肺气不敛,胎元不固。 治法:调中养肺,润木滋阴。 方药参考:
19. 漏者(漏下)病机:瘀血阻络或虚寒,肝木疏泄失常。 症状:孕期出血。 治法:脉热者清热健脾,脉寒者温肝养肾。 病机:湿滞肝郁,气机疏泄妄行。 症状:阴道排气有声。 治法:去滞除湿,升肝理肺。 方药参考:
21. 崩者(崩漏)病机:肝肾阳盛或虚寒,冲任不固。 症状:经血暴下或淋漓不尽。 治法:清木补肺(热证),大补元气(虚脱)。 方药参考:
22. 目者(目病)病机:肝经不升,胆经不降,风热上攻或虚寒。 症状:目赤、视物模糊。 治法:温补中气,养肝血。 方药参考:
23. 舌者(舌卷)病机:肝阳不升,肝肾精亏,气血不荣。 症状:舌体卷缩。 治法:温补肝脾,养血顾中。 方药参考:
24. 消者(消渴)病机:肝胆不升,风木疏泄,津液耗伤。 症状:饥渴多食。 治法:滋肝温肾,补肺顾中。 方药参考:
25. 虫者(虫病)病机:木郁化虫,土湿木热。 症状:腹痛、便虫。 治法:温下清上,杀虫需谨慎。 方药参考:
26. 躁者(躁动不安)病机:肝木下陷,阳气不布,中气衰竭。 症状:烦躁、躁动。 治法:温养水木,回阳补中。 方药参考:
27. 厥者(手足厥冷)病机:肝木不升,中气虚寒或气滞。 症状:四肢冰冷。 治法:中病温补,实证理气活血。 方药参考:
28. 缩者(肾囊缩)病机:肝木下陷,阳气不达,肾阳虚衰。 症状:睾丸收缩。 治法:大温中下,补肝血。 方药参考:
29. 诸风百病尽虚征病机:肝木疏泄失常,风气内生,为病之本。 症状:风邪为患,百病之长。 治法:养肺平胆,防病于先。 方药参考:
30. 陷而忽冲成阳亢病机:肝经不升,胆经不降,相火上逆。 症状:中风、阳亢。 治法:降胆经,补中气。 方药参考:
总结肝经不升是圆运动中“木气下陷”的核心病机,其病涉及全身,需以“补中气、升肝木、降胆火”为总纲,兼顾调理脾、肺、肾等脏腑。 临床需辨证虚实寒热,避免滥用寒凉伤中,或单用温补助火。仲景经方如小建中汤、当归生姜羊肉汤等,是调理肝经不升的经典方剂。 关键原则:
特别提醒:肝经不升的复杂证型需谨慎施治,避免误用寒凉药加重下寒。 以上方药仅供学习参考,不作为临床依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