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条:病有发热恶寒者,发于阳也;无热恶寒者,发于阴也。 字面意思是,发热恶寒,属于阳证,无热恶寒,属于阴证。看似取决于寒热,实际上取决于虚实。因为不论发热恶寒还是无热恶寒,都是正邪斗争的结果,决定因素不在于邪气的虚实,而在于机体正气的虚实。 假若张飞、林黛玉一同外出淋雨着凉,感冒了,张飞表现为发热恶寒的太阳病,而林黛玉表现为无热恶寒的少阴病。二人感冒的外因邪气一样,却为何二人病证不一样,一个表阳证、一个表阴证呢? 外感后,张飞正气足,正邪交争有力,机体功能亢奋,表现为表阳证的太阳病,发热恶寒;林黛玉正气虚,正气无力抗邪,机体功能沉衰不足,表现为表阴证的少阴病,无热恶寒。 这里的正气,经方医学更强调阳气。决定因素,不在于外因的邪气,而在于内因的正气,在于正气(阳气)的虚实。张飞阳气足,林黛玉阳气虚,决定了二者发病后,前者为阳证,后者为阴证。 因此辨阴阳的时候,应更关注正气(阳气)的虚实。 机体正气足,则正邪交争有力,症状则表现为亢奋、有余,为阳证;机体正气不足,则无力抗邪,症状则表现为机体功能沉衰、不足,为阴证。 因此,无论邪气的虚实,正气虚即虚证、阴证,治法以扶正为主,或扶正祛邪。正气实即实证、阳证,侧重于祛邪。 漫言变化千般状,不外阴阳表里间。世间疾病的病性,不是阴证就是阳证,所以阴证、阳证共用一个诊断标准,非此即彼。 阳证的诊断标准如下: (1)精神状态:有神,亢奋,烦躁,甚则谵语。 (2)口渴。口渴喜凉饮,饮后舒服。如白虎加人参汤的口大渴、欲饮水数升者。 (3)二便不利。热伤津耗液,往往大便干燥、便秘,小便热痛短少不利等。 (4)舌诊:舌红苔燥,舌苔的润燥比黄白更重要。 (5)脉诊:正气(阳气)的虚实决定了寒热,决定了阴阳,脉诊沉取有力者为实,为实证、阳证。 与此相反者,即阴证的诊断标准。 |
|
来自: 经方人生 > 《胡派六经辩证医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