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跟马家驹老师学经方(67)---太阴病概述

 风清阳hr 2023-04-11 发布于河南

漫言变化千般状,不外阴阳表里间。在八纲辨证看来,世间疾病的病位离不开表里,病性离不开阴阳。如经纬相交,病位、病性才能构成诊断。在八纲辨证看来,世间疾病只有四个证,分别是表阳证、表阴证,里阳证、里阴证。

张仲景在《伤寒论》中创造性的提出了半表半里的病位,病位从八纲辨证的两个病位发展成了三个病位,表、里、半表半里。这样一来,三个病位,两个病性,就构成了六个诊断,就是六经。因此,仲景将八纲辨证发展成了六经辨证,六经来自于八纲。六经的本质是三个病位(表里半)、两个病性(阴与阳)构成的六个诊断。仲景称之为六经。 

《中医基础理论》,开篇讲的就是阴阳。在《黄帝内经》中也是格外强调阴阳的重要性,如察色按脉先别阴阳;谨熟阴阳无与众谋;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明代张景岳精研内经,著有《类经》一书,其在《景岳全书·传忠录》中指出:“阴阳为医道之纲领”,“凡诊病施治,必须先审阴阳”。我们在表证《少阴病》篇的时候,也强调过辨别阴阳的重要性。

阴阳的本质

经方六经辨治重视阴阳,因为六经的本质是三个病位、两个病性构成的,两个病性就是阴阳。从病性角度而言,世间一切疾病,不是阴证就是阳证。但经方的阴阳不是哲学上的阴阳,而是辨证,阴证、阳证。

阴阳最初来源于古人对自然界的观察。假若你在古代的远古社会,部落交给你个任务,让你观察总结自然界的规律。你会发现最直观的一个变化就是,自然界是白天、晚上昼夜交替轮回,春夏秋冬四季轮替,春生夏长秋收冬藏。这就是自然界的规律。

那么白天和晚上,春夏和秋冬有何不同?

你会发现,白天热、晚上冷,春夏温暖穿的少,秋冬寒凉穿得多。在白天,你可以工作、耕种、打猎,到了晚上你就要睡觉休息,为第二天工作储备能量、休养生息。正如手机一样,白天电量充足,到了晚上就要充电。人体的正气也如电量一样,白天正气实,供你工作、劳动使用,晚上正气虚,就要睡觉充电。你可以想,为什么晚上睡觉要盖被子呢?为什么穿着白天的衣服就不行呢?其实也是由于白天正气充足,到了晚上正气虚,同时晚上寒,就需要多盖一点多穿一点了。

白天、春夏属阳,晚上、秋冬属阴。最大的区别就是白天、春夏的时候热、正气足,晚上、秋冬的时候寒、正气虚。因此,阴阳的区别在于寒热、虚实的不同。热证、实证归属于阳证,虚证、寒证归属于阴证。

需要强调,正是因为白天热、白天正气实,晚上寒、晚上正气虚,所以我们才说白天为阳,晚上为阴。有了寒热、虚实的不同,才有了阴阳。实、热属阳证,虚、寒属阴证。

漫言变化千般状、不外阴阳表里间。《景岳全书·传忠录》曰:“六变者,表、里、寒、热、虚、实也,是即医中之关键,明此六者,万病皆指诸掌矣”。张景岳的这句话道破了天机,如何万病皆指诸掌?辨病位,表里。辨病性,寒热、虚实。

阴阳相对抽象,寒热、虚实较为具体,所以临床上辨阴阳就落在辨寒热、虚实上面。只要把寒热、虚实辨别清楚,阴阳就清楚了。六经比八纲多了一个半表半里病位。因此我们引申出:辨三个病位表、里、半,辨病性寒、热、虚、实,万病皆指诸掌。

辨阴阳落实在辨寒热虚实上

胡希恕先生指出,机体功能亢奋、有余者为阳证,机体功能沉衰不足者为阴证。

从哲学来讲,阴阳者,万物之纲纪,任何事物都可以分阴阳,有学者认为,不仅病性的寒热、虚实分阴阳,连病位的表里还要分阴阳,如表属阳、里属阴。从哲学上来说是没有问题的,但关键是,经方的阴阳和内经的阴阳并不完全一致。内经的阴阳还有哲学的含义,而经方的阴阳很简单,就是阴证、阳证。

察色按脉先别阴阳,别阴阳,就是辨阴证、阳证。《医宗金鉴》说:漫言变化千般状、不外阴阳表里间。阴阳也是指阴证、阳证。

辨阴阳具体落实在辨寒热、辨虚实上,辨别寒热、虚实通过望闻问切来辨证。因此只要通过望闻问切的四诊合参,把寒热虚实的病性辨出来了,阴证、阳证就明确了。

辨虚实,辨的是正气的虚实

虚证、实证,强调的是正气虚、正气实。

一方面,从虚实的治法来看。虚则补之、实则攻之,或者实则消之,或者实则泻之。补的是正气而不是邪气,因此虚则补之,补得是正气,强调的是正气虚。实则攻之,攻的是邪气,此时没有提补正、扶正,说明此时正气不虚,不需要补。所以实证是邪气实,正气也不虚,正气也实。

第二,从正气的虚实角度来看。正气虚,无力抗邪,就是个虚证,需要补之,虚则补之。正气实,正邪交争有力,就是个实证,治疗不需要补虚,单纯祛邪即可,也就是实则攻之(不需要补虚)。因此正气的虚实决定了是虚证还是实证,决定了是补之还是攻之。

所以内经所谓的“邪气盛则实、正气夺则虚”,在我们看来是不对的,我们更强调辨虚实,辨的是正气的虚实,而不是邪气的虚实。

以张飞、林黛玉为例辨阴阳

大家可以想,张飞、林黛玉比较起来,张飞为阳证、林黛玉为阴证,这是结论。问题是怎么得出这个结论呢?答案很简单,就是通过望闻问切,发现张飞是热证、实证(正气实),林黛玉为寒证、虚证(正气虚),所以张飞是阳证、林黛玉是阴证。

因此,我们需要明确,阴证、阳证是对患者整体病性的把握,是结论,如何判断患者是阴证、阳证?是通过望闻问切四个角度,辨出虚实、寒热,从而得出阴证或阳证的结论。而不是先得出了阴证或阳证的结论,再去判断患者的寒热、虚实。所以,不要本末倒置,颠倒了阴阳和虚实、寒热的关系。

第7条:病有发热恶寒者,发于阳也;无热恶寒者,发于阴也。

表面来看,是发热恶寒,属于阳证,无热恶寒,属于阴证。阴阳取决于发热与否,取决于寒热。其实发热恶寒、还是无热恶寒,决定因素不在于邪气,而在于机体正气的虚实。

假若(请注意是假设)俩人一起外出淋雨着凉了,外因是一样的,但为什么两人的感冒证型不一样?治疗方法不一样呢?答案也很简单。

因为张飞正气足,正邪交争剧烈,机体功能亢进,可以表现为发热恶寒,发热恶寒者发于阳也,就是阳证的表证,是太阳病,可以用麻黄汤辛温发汗。

林黛玉正气虚,正气无力抗邪,机体功能沉衰不足,多表现为无热恶寒,无热恶寒者发于阴也,就是阴证的表证,是少阴病,需要扶正温阳解表,无汗用麻黄附子甘草汤、有汗用桂枝加附子汤。

决定张飞、林黛玉外感类型,不在于外因的邪气,而是取决于内因正气的虚实。是正气的虚实决定了发病后是阴证还是阳证。

平常状态下,林黛玉正气虚,机体功能沉衰不足,气血不足,阳气虚不能温煦,平素就恶寒,比一般人穿的厚,喜欢温暖的环境,喝热水舒服等,表现为虚证、寒证,阴证;而张飞正气足,机体功能亢奋有力,不怕冷反恶热,穿的少,赤膊袒胸,脾气暴躁,喜欢寒凉环境,喜欢喝冷饮,表现为实证、热证,阳证。

寒证并不是因为感受了寒邪,而是正气虚,热证也不是因为感受了热邪,而是正气足。虚证决定了寒证,实证决定了热证。虚证→寒证,虚证、寒证→阴证;实证→热证,实证、热证→阳证。所以虚实决定了寒热,虚实决定了阴阳。因此虚实比寒热更重要。所以张飞、林黛玉的根本不同点在于前者为实证(正气足)、后者为虚证(正气虚),决定了前者是阳证、后者是阴证。

胡希恕先生讲,机体功能亢奋有余者属阳,机体功能沉衰不足者为阴。正邪交争贯穿于疾病的始终,决定机体功能亢奋、沉衰的不是邪气,而是正气。机体正气足,则正邪交争有力,症状则表现为亢奋、有余,为阳证;机体正气不足,则无力抗邪,症状则表现为机体功能沉衰、不足,为阴证。 

因此,是正气的虚实决定了寒热,决定了阴阳。因此,临床中辨别正气的虚实格外重要。对正气而言,又分阴阳气血津液,如阴虚、阳虚、气虚、血虚、津虚。在经方体系下,正气更多指的是阳气。因此,阳气足的人,发病后的证型就是阳证,因阳气实,正邪交争剧烈,机体功能亢奋;阳气虚的人,发病后的证型就是阴证,因阳气虚,正气无力抗邪,机体功能沉衰不足。

《内经》中的阴阳可以上升为哲学,万物皆可分阴阳。但中医治病不是靠哲学,而是靠实实在在的辨证论治,经方中的阴阳指的就是阴证、阳证,不要把它过分哲学化。

辨阴阳的重要性

世间疾病,从病性而言,只有两种,不是阳证,就是阴证。而阳证、阴证治法是相反的。阳证需要祛邪、清热,而阴证治法需要扶正、温阳。方从法出、法随证立。若辨阴证、阳证错误,治法、方药自然错误,不但无效,反而加重病情。因此张景岳说:伤寒纲领,惟阴阳为最,此而有误,必致杀人。陈修园说:良医之救人,不过能辨认此阴阳而己;庸医之杀人,不过错认此阴阳而己。

因此,我们反复强调,三个病位、两个病性,是我们的基本功,绝对不能辨错,一旦辨错,后续的治法、方药都是错误的。所以胡希恕先生强调,先辨六经继辨方证。辨六经是大方向。六经不辨错的基础是,三个病位、两个病性不能辨错,因此需要我们牢牢掌握三个病位、两个病性的诊断标准。

临床中,老老实实的把每一个患者的阴证、阳证辨别清楚。

阴证、阳证的诊断标准

阴证、阳证,就是发生疾病后的人体代谢机能的改变。

为何出现代谢机能的改变?为何有六经八纲的一般规律反应?主要原因不是来自疾病的外在刺激,而是来自机体抗病的内在作用。也就是源自于正邪交争。邪气是外因,正气是内因。正气实,机体功能亢奋,代谢太过,表现为热证,属于阳证;反之,正气虚,机体功能沉衰,代谢不及,表现为寒证,属于阴证。

阴阳是辨出来的,怎么辨阴阳?临床中,只有先辨出了患者的虚实、寒热,才能确定机体功能是亢奋还是沉衰,才能进一步确定患者是阳证还是阴证。

阴阳是总纲、总的病性,虚实、寒热是具体的病性,辨阴阳要落实到辨寒热、辨虚实上。通过辨虚实、辨寒热,达到辨阴阳的目的。

我们在表证篇,强调过世间疾病的病性,不是阴证就是阳证,所以阴证、阳证共用一个诊断标准,非此即彼。

那么,如何辨阴证、阳证?

第一:望诊看精神状态;阳证多亢奋,阴证多沉衰。比如少阴病的但欲寐。

第二:问口渴与否。热能伤津耗液,口渴多饮喜凉者为热证、阳证。不欲饮或喜热饮者为寒证、阴证。

第三:大小便。阳证多大便燥结、小便红赤淋漓涩痛。阴证多便溏、小便清长;

第四:舌诊,阳证多苔燥,阴证多润腻、胖大齿痕。舌苔的润燥比黄白更重要。

第五:脉诊,沉取有力为阳,沉取无力为阴。正气(阳气)的虚实决定了寒热,决定了阴阳,因此更强调脉诊沉取有力者为实,为阳证,脉诊沉取无力者为虚,为阴证。

我们把上述五点作为辨别阴阳的诊断标准,整体把握,进而达到判断是阴证还是阳证的诊断目的。

阴证、阳证的治疗

阳证的时候,正气足,不需要扶正,只专注于汗吐下三法祛邪。表阳证,单纯麻桂发汗即可;里阳证,有形之邪用吐法、下法祛邪,无形之邪热用清法。半表半里阳证,和解之中偏于清热。

阴证的时候,正气虚,更多强调是阳气虚,虚则补之,所以强调用姜桂附等来温阳补虚,侧重于扶正。表阴证,解表的同时需要加入附子。里阴证,温阳补虚为主的基础上,可以配伍吐法、下法。半表半里阴证,和解之中偏于温阳。

总之,核心的意思就是,阳证的时候正气足,侧重于祛邪。阴证的时候正气虚,侧重于扶正温阳。

 湿  2006广西广西广西

广西

2021线

西尿尿湿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