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风湿关节炎历来都属于久治难愈的疾病,临床所见,大多都已经虚实夹杂,寒热并居,气血俱病,无论是用八钢也好,六经辩证也罢,都不是所在一纲,所在一经的病,所以治起来很是费心费力。 从人体解剖来看,属于关节滑膜、浆膜、甚至包括心肺及眼等结缔组织都会发病,严重的会形成血管翳形成,而且发病的时候经常呈现手、腕、足等小关节的病变。 但无论如何复杂,但最终发病的部位,都在筋膜系统上,也就是在三焦系统发病,而三焦系统属于人体的半表半里,外与人体的肌肉组织相连,内与脏腑相结,其病因虽然复杂,但只要按疗程来治,也依然在六经出入之内,要么从三焦出表而发汗解肌,要么从三焦而入膀胱化湿,要么循三焦和解。 本文就用一个小柴胡汤方剂加减治疗类风湿的病案来解析: 辩 证 男,53岁,河南洛阳人,双腿肿疼十几年年未愈,近年来疼痛加剧,服西药止疼药仍疼不止,且双腿屈伸不利。 问诊:两腿寒凉,沉重,即便夏季依然怕冷,双膝关节肿大畸形,屈伸不利,头晕头疼。 舌诊:舌质淡红苔白腻。 辩证:此为寒湿内入,水气阻滞于半表半里,治宜首当和解少阳,温通太阴脾。 论 治 因为此证寒湿入里,且三焦凝滞不通,不能出表,所以首诊即用柴胡桂枝汤合四逆汤、麻黄附子细辛汤温里解表: 方药:黑附片15(先煎)柴胡30 茯苓30 桂枝15 白芍15 黄芩12 半夏15 干姜15 党参15 炙甘草15 细辛10 麻黄10 杏仁10 自备:生姜30 大枣6枚 单位克 7剂 服药后,寒凉减轻,但反应疼痛加剧。注意,疼痛加剧,我感到很是高兴,此为表气已通,但出表之力仍然虚衰,阳气不得出表所致,于是方用黄芪桂枝五物合真武汤加减: 黑附片50(先煎) 茯苓30 柴胡30 桂枝15 黄芪30 半夏15 苍术15延胡索10 炙甘草15 黄芩12 细辛10 自备:生姜50 大枣6枚 单位克 7剂 服药后,感觉疼痛减轻,双下肢畏寒疼痛明显减轻,屈伸活动较前灵活,体力稍弱,饮食量少。效不更方,继续用上方加减,方药如下: 黑附片50(先煎) 柴胡30 茯苓30 桂枝15 白芍15 黄芪30 杜仲15 巴戟天15 半夏15 黄芩12 木通12 川芎10 细辛10 自备:生姜30 大枣6枚 单位克 7剂 服药后感觉身体疼痛减轻,但双膝扔有微肿,畏寒仍然轻微存在,于是改为柴胡汤合当归四逆汤加减。方药:黑附片30(先煎) 柴胡30 桂枝15 半夏15 党参15 当归15 炙甘草15 木通12 川芎10 细辛10 自备:生姜30 大枣6枚 单位克 7剂 服药后,双下肢关节疼痛恢复,于是用柴胡疏肝散合四君子汤方巩固,方药:党参15g 柴胡15 茯苓15 苍术15g 白芍12 枳实10 炙甘草12 陈皮12 川芎10 香附10 10剂 随后又用健脾类方剂巩固善后。 解 析 以上病案的辩治过程,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都是柴胡剂贯穿始终。此病的病机,属于很明显的太阴寒湿,凝滞筋骨关节及其筋膜,从而导致关节疼,但从口干口苦、头晕头疼、膝盖非常怕冷夏天仍喜欢包裹覆盖,可以看出,还存在三焦凝滞不通,不能出表的症状,于是首诊即用柴胡桂枝汤解表,四逆汤温里散寒,麻黄附子细辛汤解表。 二诊的时候出现疼痛加剧症状,这是类风湿以及风湿病的治疗过程中经常出现的病变,经常会给患者以及临证中医带来困扰及挑战。 但往往,如果出现疼痛加剧的症状,在慢性病里却隐含病情好转的征兆,人之所以会疼,是正邪剧烈交争的表现,此案首诊温里解表之后,显然表气解后,内在寒湿依然未除,于是在外继续用小柴胡汤加黄芪益气解表,内在用真武汤温膀胱寒水内消,并且加大附子用量以温里寒,加延胡索止疼。 三诊过后,因为内外寒湿之气减轻,则用小柴胡汤合当归四逆汤,温通血分凝滞,最后再用柴胡疏肝散合四君子汤益气疏肝。整个治疗过程,都围绕温通三焦展开,或温里外解太阳之寒,或温里通膀胱之腑,之所以同时兼顾用小柴胡汤,是因为类风湿久病必然寒湿夹杂,金匮要略里的桂枝白芍知母汤就是寒热并治的方剂,而此案的辩治,实则正是宗其方意,只是稍微有所变化而已。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