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诗酒精神的千年传承,这幅小楷,简直完美复刻了魏晋的风骨

 齐赏书法 2025-04-14 发布于山东
推荐一本原大复制品,完美复刻了这幅作品的韵致,非常棒,喜欢这幅作品的书友可以看看。

前面小编分享的祝允明作品中提到过,祝允明是书法多面手,其小楷风格极其多变,既有承袭钟繇古法之作,如台北故宫博物院所藏的这幅《和陶饮酒诗册》与《陶渊明闲情赋》,故宫博物院之《楷书毛珵妻韩夫人墓志铭》,以及天津市艺术博物馆的《小楷千字文册》,此类作品结体横逸,古意浓厚,于凝重中透出一股飘逸之气;又有以颜真卿大楷法度缩小而成的小楷,如《千字文册》在上海博物馆的展示,以及《小楷一江赋》的颜体小楷典范,展现了祝允明对颜楷敦厚雄强风格的深刻领悟与极致演绎;更有融合王羲之、欧阳询、颜真卿三家笔意于一体的佳作,如故宫博物院的《楷书关公庙碑》、台北故宫的《宋贤<六贤传志>》及其小楷跋《欧阳修付书局帖》等,这些作品挺拔劲健,既具颜欧之峻利,又融王羲之《黄庭经》之灵动洒脱,于法度之中蕴含无尽韵味,令人叹为观止。
众所周知,陶渊明是饮酒诗的开拓者,乃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个大量创作饮酒诗的诗人,陶渊明存世的饮酒诗多达60余首,而《饮酒》二十首,更是其经典之作。这些诗,以“醉人”的独特视角,或如利剑般直指是非颠倒、毁誉雷同的上流社会,或似画笔般勾勒出世俗的腐朽黑暗,或如警钟般反映出仕途的险恶。
诗中,既有“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的宁静致远,又有“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的悠然自得,达到了“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的境界。酒,在这些场景中,不仅仅是一种饮品,更是连接他与自然、他与内心的纽带。它让陶渊明在微醺中,忘却了尘世的烦恼,领悟到了人生的真谛。
陶渊明的饮酒诗,构建了一个充满烟火气又超凡脱俗的理想国。在“斗酒聚比邻”的热闹场景中,我们看到他与邻里相聚,把酒言欢,共享劳动后的喜悦与生活的温暖。这种质朴的情感交流,在酒的催化下,变得更加真挚深厚。而在“欲言无予和,挥杯劝孤影”的孤独时刻,酒又成为他唯一的伴侣,陪伴他在寂静的夜晚,与自己的灵魂对话,抒发内心深处的情感。
这册小楷《和陶饮酒诗》,结构宽扁,点画圆润,行笔短促,处处彰显着钟繇楷体的神韵。钟繇名迹《荐季直表》曾在苏州地区流传,对祝允明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祝允明通过对钟繇笔意的深刻理解与诠释,将其融入到自己的书法创作中。在书写《和陶饮酒诗》时,他以宽扁的结构,营造出一种古朴沉稳的气息;圆润的点画,又增添了几分灵动与温婉。祝允明以流畅的行书笔意融合楷书与章草,使这册作品在古朴中又不失灵动。册中的一段章草,更是将他的书法技巧与艺术创造力展现得淋漓尽致。他克服了明初章草的生硬突兀感,用笔沉稳俐落,结体疏密有致,字形变化错落,行气摇曳生姿,堪称明代章草之佳作。
祝允明《和陶饮酒诗》的小楷取法钟繇楷书。钟繇楷书,作为楷书发展史上的一座巍峨丰碑,以其古拙厚朴的风格著称于世。这种古拙,并非是笨拙,而是一种历经岁月沉淀后的质朴与纯真,是对书法艺术本质的深刻回归。祝允明敏锐地捕捉到了钟繇楷书的这一精髓,并将其融入到自己的作品中。在《和陶饮酒诗》里,我们可以看到宽绰的结体,仿佛是一个豁达的胸怀,容纳着世间万物;每一个字的点画之间,都透露出一种沉稳与大气,不疾不徐,恰到好处。这种宽绰并非是松散,而是在严谨的结构中寻求一种自由的舒展,就像陶渊明在田园生活中,虽身处平凡的尘世,却能拥有超脱的心境。
从东晋的篱菊到明代的书斋,从"悠然见南山"的吟诵到"力追锺法"的书写,陶渊明与祝允明用诗与墨共同诠释了中国文人的精神密码。当我们在数字时代回望这段跨越千年的诗酒情缘,或许能从中找到对抗喧嚣的心灵良方——正如那杯永远温热的浊酒,在时光中愈发醇厚甘冽。酒盏未空,墨韵长存!
图片
注:图片来源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小编核实处理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