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43】倪海厦《伤寒论》视频文字整理——表证里证按照轻重缓急的治疗原则

 香茶雅趣 2025-04-14 发布于山东

【2.98、99】本先发汗,反而下之,此为逆也;若先发汗,治不为逆。本先下之,反而汗之,为逆;若先下之,治不为逆。

这是给大家一个治症的原则。原则就是:如果看到病人应该是表证,太阳伤寒或者是太阳中风、太阳温病,应该先发汗,你却反而下之,这就是治疗的方法不对,所以不能攻下。所以在用攻下的药剂、方子之前,一定要先看病人有没有表症。这都是治病的原则。一定要看清楚,尤其是发生在你岳母身上,不得了。如果“为逆”,后面会有逆症出现的时候怎么处理,都有。如果“先发汗,治不为逆”,因为他是表证,要先解表再攻里。

还有一种人是“本来应该先下,反而汗之,为逆;若先下之,治不为逆。”这是什么意思?他没有表症,本来是一个承气汤,是个大便燥结的证,大便燥结本来就是肠胃里面津液很干,应该攻下,结果你开汗药给他。他本来是三天一次大便,吃了你的药以后,他流一身汗,变成一个礼拜、两个礼拜都没有大便,变得一点便意都没有,为什么?都干掉了嘛。谁搞的?就是你搞出来的,就是用了汗剂。不应该给他吃发汗的药,结果你开错药了。所以这条是一个治症的一个大原则。

【2.100】“伤寒”,医下之,续得下利,清谷不止,身疼痛者,急当救里;后身疼痛,清便自调者,急当救表,救里宜 “四逆汤”,救表宜 “桂枝汤”。

“伤寒,医下之”,医生应该是解表,结果给他攻下,“续得下利,清谷不止,身疼痛者,急当救里。”救里以后“身疼痛,清便自调者,急当救表,救里宜四逆汤;救表宜桂枝汤。”

这个还是好命的,伤寒如果是误下——本来伤寒应该开麻黄汤,结果你开错了,开成承气汤或者怎么样给他攻下,攻下后,伤寒、表寒跑到肠胃里面去了,就好像肠病毒。这个肠病毒跑下去以后,结果出来“清谷不止”,就是吃下去的是玉蜀黍就排玉蜀黍出来,吃下包谷就排包谷出来,吃下青菜就青菜排出来,食物没有消化,这叫做“清谷”,代表里寒。这个时候救里寒要用四逆汤,前面介绍过四逆汤:生附子、干姜、炙甘草。如果救了里,里好了,结果他还有还有一点身疼痛,“清便自调”者,就是大小便因为吃了四逆汤恢复正常了,还有一点身疼痛,这时候就不要再开麻黄汤了,就开桂枝汤就好了,所以桂枝汤是调和阴阳的。因为寒已经被你攻下去了,表寒已经没了,已经变里寒了,里寒的时候后用四逆汤去救他。所以你当医生要想赚钱很简单:一看他是伤寒表证,攻下!一攻下后,寒陷下来了,你再给他开第二次,再赚钱。这样了解的话就能收能放,不会死的——那你是运气好,寒跑到肠子里面,如果运气不好,表寒一攻下后就是结胸,哇!那就很麻烦。后面有结胸怎么处理,我会教大家处理,所以你们绝对不会弄错,但是你不要整人,这是治症的原则。这样你就可以看到,看到以后,如果你下次看到病人来说“医生,我下痢”。下痢有寒痢跟热痢。“你大便里面可不可以看得到食物?” “我看不到食物,很臭”,这是葛芩连汤;如果说“我看得到食物”,就知道里寒很盛。寒痢不会用葛芩连汤,因为葛芩连汤都是寒,吃下去还是寒痢,到时用四逆汤把他救回来。或者是他手脚不热不冷,没必要开四逆汤,你可以开些干姜啊白术啊茯苓啊,就可以把他治好,诸如此类的。

附倪师注解《伤寒论》中该条辨下的内容:

常常在伤寒的时候,本来是麻黄汤证,结果攻下,一攻下的时候,伤寒陷下去了,如果没有下利就是寒实结胸,如果得到下利,结果病人一直下利停不下来,“清谷不止”,吃进去什么,拉什么出来,吃东西下去都没有消化的时候,表示肠胃已经虚寒掉了。寒就是没有蠕动了,没有吸收功能了,因为前面有攻下的药,攻下的药都比较寒凉,寒一遇到寒就更盛,一吃就拉,这就比较危险。“身疼痛者,急当救里”,像这种虚证会身体疼痛,因为身上的肌肉、血脉筋骨都是靠营养来供应的,结果食物营养吃下去就排掉而造成的。救里的时候用四逆汤,救里了以后,里证没了,大便也很正常了,这时候身疼痛,“清便自调者”,谓小便正常的,会身疼痛代表有表证。常常小孩下利的时候,没有小便,因为水都从大便排掉了,所以利小便,大便下利就可以止掉了。所谓“清便自调者”,代表小便正常了,里阴回来了,津液也回来了,这就给他桂枝汤;如果证是麻黄汤,就给他麻黄汤。

“伤寒”应先解外,而医误下之,成为“下利清谷不止者”有之;成为阳邪下陷、协热下利者有之;一为虚寒,一为肠热。虚实寒热绝对不同,应详细而分别之。虚寒者宜温里,“四逆汤”为主方;肠热者宜清里,“葛芩连汤”为主方;大便很臭的就是肠热,一般会得到葛芩连汤的。大部份他的表证都是葛根汤,葛根汤证本来就是津液不足之人才会有的,很多小孩平常跑来跑去的,汗流得很多,一得到感冒就是葛根汤证,因为津液没了。临床上看,葛根有预防的功能,预防病传到阳明,所以如果葛根汤开错了,开成麻黄汤、桂枝汤,病人就转到阳明证,因为发汗发太多了。病人病在表的时候,不一定病毒在哪个位置,桂枝汤、麻黄汤发表了,表的病毒去了,可是病毒已经进入阳明了,结果病人就下利,就转成葛芩连汤证。

同为误下,一为虚寒,一为肠热,则视其人之秉赋如何而异。秉赋素薄,肠胃消化机能不强者,每为虚寒下利;素有湿热,平时喜膏粱厚味者,每成肠热下利。

【2.101】病发热,头痛,身体疼痛,若汗之不差,而脉反沉,当救其里,宜 “四逆汤”。

“病发热,头痛,身体疼痛”,照理说“老师,这个不是表症吗?”发热头痛身体疼痛,如果没有汗的话我们用麻黄汤;如果有汗的话我们用桂枝汤;口渴的话,我们用葛根汤。“汗之”,结果开了药下去没有好,而病人脉沉下去了,这时候我们知道要用四逆汤当救里。会造成这种现象出现的原因,就是你汗剂处方开得太多、太重了。一般来说出现这种现象不多,除非你开得很重,否则不会有这种现象,所以诸位千万不要因为出现这种现象说:“哦,我以后不敢开重了。”你不用担心,一般来说会有这种现象,就是本来病人是身体素虚的人,所以你看到身体很虚的人,给他发汗的药就不要太重。你看到很强壮的人,开轻了还不行,他没有办法透发嘛。所以你看到壮的人就开重,看到瘦的人就开轻一点就可以了。或者是你开完以后,你看是个瘦子、很瘦,怕他太过就跟他说“先生,你九碗水煮成三碗,你先喝半碗。”太瘦就先喝半碗,他很壮就一碗喝下去。“喝半碗,然后半个小时或一个小时后再喝半碗,喝了有汗就停掉,不要再喝了。”用这种方式来告诉病人都是很好的方式,不要一次给他喝下去。这是一个弥补的条辨。

附倪师注解《伤寒论》中该条辨下的内容:

这条就是看到病人有表证的时候,病发热头痛,身体疼痛,这看起来病人有表证,处方开错了或误用了,或是剂量开太重,结果解表以后,病人没有好,病人脉反沉,就表示表证没有了,身体里面虚掉了,即免疫系统不行了,发表了以后,肠胃功能马上虚弱下来,脉摸到越细越沉,就代表身体越虚弱,虚弱就是免疫系统太差了,救里的时用四逆汤,四逆汤最主要的症状就是手脚冰冷,有时里面寒到吐出来的气都是冷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