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读《资治通鉴》,不知历史之深邃,不晓权谋之精妙。 千年风云变幻,帝王将相、谋臣策士,皆以此为镜鉴,探寻治世之道。 这部史家绝唱中,凝聚了中华文明最深沉的政治智慧与人性洞察。 通过它,你可以看到: 在权力与利益的漩涡中,智者如何运筹帷幄,愚者如何步步沉沦。 读懂了《资治通鉴》里这7种谋略,再复杂的世事纷争,你也能从容应对。 ![]() 1隐忍待机《资治通鉴·汉纪》
观止君说: 韩信年少时受胯下之辱,投奔项羽未受重视,转而投奔刘邦,却仅得小职。面对冷遇,他选择隐忍,默默观察局势。直到萧何月下追韩信,刘邦筑坛拜将,他才一展锋芒,助汉室定鼎天下。 人生常有低谷,若因一时不得志而愤懑放弃,便永远等不到翻身的契机。 司马光在《资治通鉴》中评道:“夫乘机待时,贵于潜藏。” 越王勾践卧薪尝胆二十年,终灭吴雪耻;刘备蛰伏荆州,广纳贤士,终成一方霸业。 隐忍不是懦弱,而是积蓄力量的智慧。 正如苏轼所言:“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 在无人问津的岁月里深耕自己,待时机成熟,自能一鸣惊人。 ![]() 2以退为进《资治通鉴·唐纪》
观止君说: 安史之乱后,郭子仪功高震主,朝中流言四起。他深知“弓满易折”之理,主动交出兵权,削弱自身威胁。此举不仅消除了皇帝的猜忌,更赢得朝野敬重,最终保全家族,名垂青史。 《资治通鉴》中类似案例比比皆是:范蠡助越王复国后泛舟五湖,张良功成身退修道辟谷,皆是以退为进的典范。 世人常争一时长短,却不知“退一步海阔天空”。 老子曰:“将欲取之,必固予之。” 真正的智者,懂得在强势时收敛锋芒,在得势时让利他人。 如此,既能避祸全身,又能为长远铺路。 ![]() 3借势造势《资治通鉴·晋纪》
观止君说: 淝水之战前,东晋朝野恐慌,谢安却谈笑自若。他深知,若主帅慌乱,军心必溃。于是借围棋之局展现镇定,又派谢玄、谢石等亲族领兵,最终以少胜多,创下战争奇迹。 《资治通鉴》中,司马光评谢安:“临大事而不乱,制利害而不惑。” 借势的关键,在于洞察时局,顺势而为。 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借汉室之名收服天下豪杰;诸葛亮借东风火烧赤壁,皆是造势的高手。 普通人若想成事,亦需学会“四两拨千斤”。 与其抱怨时运不济,不如在逆境中寻找契机,将劣势转化为跳板。 ![]() 4明辨忠奸《资治通鉴·宋纪》
观止君说: 赵普以“半部《论语》治天下”闻名,但他更令人钦佩的,是对忠奸的明辨与坚持。面对太祖的怒火,他深知所荐之人乃治国良才,因而不惜触怒君王,三次进谏。最终,太祖醒悟,此人果能胜任。 历史中,因忠奸不辨而亡国的教训极深:唐玄宗宠信安禄山,酿成安史之乱;宋徽宗重用蔡京,导致靖康之耻。 司马光在《资治通鉴》中告诫:“治乱之机,在于用人。” 无论是治国还是处世,需有一双慧眼,识人于未显之时,辨奸于未乱之际。 正如韩愈所言:“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真正的智慧,不仅在于发现人才,更在于敢于坚持真理,不为权势所屈。 ![]() 5分化瓦解《资治通鉴·隋纪》
观止君说: 隋灭陈之战,看似是武力碾压,实则是谋略的胜利。高颎深谙“攻心为上”之道,利用陈国后主昏庸、群臣猜忌的弱点,以金银贿赂陈国将领,散布谣言,令其君臣离心。最终,陈国内部自溃,隋军不费吹灰之力直取建康。 《资治通鉴》中,司马光评此类谋略:“伐谋者,不战而屈人之兵。” 分化瓦解的精髓,在于精准洞察对手的裂缝,以最小的代价换取最大的利益。 汉武帝用主父偃“推恩令”削弱诸侯,令诸子分封,诸侯国越分越小,中央集权得以巩固;李世民在玄武门之变前拉拢李建成部将,孤立东宫势力,皆是此道高手。 生活中,若遇强敌环伺,与其正面硬拼,不如寻找对手的弱点,从内部瓦解其联盟。正如《孙子兵法》所言:“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下攻城。” ![]() 6虚实结合《资治通鉴·三国纪》
观止君说: 司马懿面对诸葛亮的激将法,表面愤怒,实则冷静如冰。他深知蜀军粮草不济、急于求战,便以“拖”字诀消耗对方士气,同时借魏明帝之命压制部将躁动。最终,诸葛亮星落五丈原,魏国不战而胜。 《资治通鉴》中,虚实之术贯穿权谋始终:曹操与袁绍对峙官渡时,故意示弱,诱袁绍轻敌冒进;孙膑减灶诱庞涓,皆是虚虚实实的经典案例。 老子曰:“以正治国,以奇用兵。” 世人常困于表象,而智者能透过虚像窥见本质。 职场中,若遇对手咄咄逼人,不妨以虚招迷惑,暗中积蓄实力;人际交往中,以真诚为“实”,以灵活为“虚”,方能游刃有余。 虚实之道,非诡诈也,乃生存之术。 ![]() 7以静制动《资治通鉴·宋纪》
观止君说: 澶渊之盟前,宋廷多数大臣主张南逃,唯独寇准坚持“以静制动”。他深知辽军远道而来,粮草难继,只要宋军稳守防线,辽人必生退意。果然,真宗亲征后,辽军慑于宋军士气,最终签订和约,换得百年和平。 司马光评寇准:“临危不乱,静若深渊。” 以静制动,并非消极逃避,而是以不变应万变的定力。 张居正改革时,面对旧党激烈反对,他选择暂缓争议,先推行“一条鞭法”试点,待成效显现,反对之声自然消散;王阳明平定宁王之乱,不急于决战,而是散布假情报扰乱叛军,待其自乱阵脚再一举击溃。 《道德经》云:“重为轻根,静为躁君。” 浮躁者常失先机,沉稳者后发制人。 人生如棋局,输赢往往不取决于谁出手更快,而在于谁更能沉得住气。 ![]() 结语英国历史学家汤因比曾说:“《资治通鉴》是一座智慧的矿山,每一页都埋藏着治世与处世的金矿。” 从隐忍待机到以静制动,这七种谋略不仅是历史的缩影,更是人性的镜子。 读史者,当以古鉴今。 在纷繁世事中,若能融汇这些智慧,便如暗夜执炬,纵使前路坎坷,亦能步步为营,终至光明之境。 |
|
来自: blackhappy > 《国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