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公众号仅作为学习笔记使用】 一、概述: 胃底腺型胃癌是朝向胃底腺分化的分化型腺癌的一个亚型,广义的胃底腺型胃癌可以分为单纯的胃底腺型胃癌和胃底腺粘膜型胃癌两种类型。 二、 单纯的胃底腺型胃癌特点是只有单一的分化,表层被非肿瘤成分覆盖的特殊肿瘤。 (一)单纯的胃底腺型胃癌普通胃镜白光下特点是: 背景粘膜是非萎缩的胃底腺粘膜,病变多位于胃体上部或胃底(胃底腺分布区域),呈粘膜下肿瘤(SMT)样的隆起性病变,表面粘膜褪色或发白改变并见扩张的树枝状血管,倾向于黏膜下浸润生长,表面黏膜完整,易误判为良性病变,活检病理取材需深挖活检(深部取材),因肿瘤细胞常位于黏膜深层或黏膜下,若常规活检阴性但临床高度怀疑,可考虑内镜下切除(ESD)明确诊断。 (二)单纯的胃底腺型胃癌NBI放大内镜下特点是: 没有明确的边界,有腺管开口的扩张,有小凹间区增宽,极少量不规整的微血管,VS诊断系统无法诊断。 (三)单纯的胃底腺型胃癌免疫组化特点是: 主细胞的标记抗体(Pepsinogen-I)和壁细胞的标记抗体(H+/K+-ATPase)必须是阳性。 普通白光观察,胃体上部大弯侧约1.5cm大小呈褪色的SMT样隆起型病变,背景粘膜无萎缩性变化,边界不清晰,表层可见树枝状扩张血管。 ![]() ![]() ![]() ![]() (一)胃底腺粘膜型胃癌普通内镜白光特点是: 多位于胃体上部或胃底(胃底腺分布区域);更倾向于黏膜表层生长,病变边界比较明显,可能表现为浅表隆起或凹陷,表面结构凹凸不平或不规整,可见糜烂、发红或小结节状改变。 (二)胃底腺粘膜型胃癌NBI放大内镜下特点: 可见腺管结构紊乱,微血管密度增加,不规则的微血管网络(如树枝状血管)。 (三)胃底腺粘膜型胃癌免疫组化特点是:普通白光观察,胃底穹窿后壁见大小约0.5cm发红隆起型病变,背景粘膜无萎缩变化,边界清晰,表面可见树枝样扩张血管。 ![]() ![]() ![]() ![]() ![]() ![]() ![]() ![]() ![]() ![]() ![]() 胃底腺粘膜型胃癌的生长层次更表浅(黏膜层),而胃底腺型胃癌常浸润至黏膜下层,且胃底腺粘膜型胃癌的细胞异型性略高于胃底腺型胃癌,但仍较其他胃癌亚型轻微。 【注意】胃底腺型胃癌的最表层覆盖非肿瘤性上皮,肿瘤向粘膜中层或更深层增殖,虽然直径很小的肿瘤也可能有粘膜下层的浸润,但是一般很少发生脉管侵袭。其增殖活性也较低,P53的过度表达也少见,是一种低恶性度且预后良好的癌。 参考文献:1、《上下消化道内镜诊断笔记》编著:(日)野中康一,(日)市原 真,(日)滨本英刚,(日)田沼德真;主译: 宫 健 刘 石;主审: 凌亭生;审校: 徐勤伟 陈振煜 胡晓。 2、 《WHO消化系统肿瘤分类(第5版)》 ![]() ![]() |
|
来自: 桐桐i48yyv8bov > 《内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