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笔记为个⼈学习⽤,禁⽌商⽤。本⼈听课后整理,纯⼿⼯码字,如有错 漏,可联系公众号“悦悦娱乐要适度”或者⼩红书号“娱乐要适度”指正,万分 感谢,后续笔记内容有增减修改也会在⼩红书及公众号发布】 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俗称 糖类 。所含氢氧⽐例为2:1,和⽔⼀样,故称碳⽔化 合物。 ❤碳⽔化合物的分类 (⼀)糖类-单糖、双糖、糖醇 单糖:分⼦量最⼩的糖——葡萄糖、半乳糖、果糖 (1)葡萄糖 葡萄糖:⼤脑每⽇需要 100-120g 葡萄糖。肝脏 内氧化为葡萄糖醛酸。葡萄糖醛酸在肝内可与有毒物质如醇、酚等结合变成⽆毒化合物由尿排出体外,可达 到 解毒作⽤ 。 (2)果糖 果糖:主要来源于⽔果、蜂蜜。⼈体中蔗糖分解为果糖和葡萄糖。升糖指数(GI)低,果糖的 代谢不受胰岛素控制 。果糖不易导致龋⻮,但也需要控制量。 (3)半乳糖 半乳糖:来⾃于奶类。⽜奶中的乳糖被⼈体分解为葡萄糖和半乳糖被吸收利⽤。与婴⼉出⽣后后脑的迅速⽣⻓有密切关系。 双糖:两个单糖分⼦组成——蔗糖、乳糖、⻨芽糖 (1)蔗糖:1分⼦葡萄糖+1分⼦果糖,主要原料是⽢蔗和甜菜,包括:砂糖、⽩糖、 红糖、⿊糖、⽅糖等。 (2)⻨芽糖:2分⼦葡萄糖。⼩⻨和糯⽶制成,饴糖、糖⽠等。 (3)乳糖:1分⼦葡萄糖+1分⼦半乳糖 乳糖不耐受 :由于乳糖酶分泌少,不能完全消化分解⺟乳或⽜乳中的乳糖引起的⾮感染 性腹泻。⼜称乳糖酶缺乏症。 糖醇:单糖的还原产物——⽊糖醇、⼭梨醇 (1)⼭梨醇(葡萄糖醇),有清凉的甜味。海藻、果实(梨、桃、苹果)。甜度 为蔗 糖的⼀半,代谢转化为果糖 (2)⽊糖醇来源:⽔果、蔬菜。代谢不受胰岛素控制。不能被⼝腔细菌发酵。 (3)⻨芽糖醇不能提供能量。⼼⾎管病、糖尿病可放⼼⾷⽤。防龋⻮作⽤。 (⼆)寡糖 3-10个 单糖的聚合物。棉籽糖、⽔苏糖、异⻨芽低聚糖、低聚果糖、低聚果糖、⼤⾖ 低聚糖等。 (三)多糖 聚合度⾼,10个以上的单糖分⼦组成。分为淀粉和⾮淀粉多糖。 (1)淀粉 淀粉:由葡萄糖聚合⽽成,是⼈类的主要⾷物,富含于⾕类、根茎类植物,可分为直 链淀粉和⽀链淀粉。 (2)⾮淀粉多糖,即膳⾷纤维(也是第七⼤营养素) 80-90%的⾮淀粉多糖由植物细胞壁成分组成,包括纤维素、半纤维素、果胶等,即膳⾷纤维,其他是⾮细胞壁物质如植物胶质、海藻胶质等。 可溶性膳⾷纤维:可溶解于⽔⼜可吸⽔膨胀,可起到降低餐后⾎糖的作⽤。魔芋、⼤⻨ 不溶性膳⾷纤维:不溶于⽔,易排泄,纤维对消化系统有益。芹菜、⽟⽶⽪ 膳⾷纤维的作⽤
不宜⾷⽤过多:可能降低某些维⽣素和矿物质的吸收。 ❤碳⽔化合物的⽣理功能 1. 供给能量 糖类是热能的主要来源,1g提供4kcal(16.7KJ)。 特点:在总能量中占⽐⼤、达50-65%;提供能量快⽽及时;氧化最终产物为CO2、⽔,对机体⽆害。维持脑细胞的正常功能。⼤脑需要葡萄糖作为唯⼀能源物资。严重者会导致低⾎糖昏迷,会对⼤脑产⽣不良影响。 2. 构成组织及重要⽣命物质:每个细胞都有碳⽔化合物,分布在细胞膜、细胞器 膜、细胞浆及细胞间质中。 3. ❤节约蛋⽩质作⽤:当摄⼊⾜够的碳⽔化合物时,可以防⽌体内和膳⾷中的蛋⽩ 质转变为葡萄糖。 4. 抗⽣酮:脂肪酸不能彻底氧化⽽产⽣过多的酮体,酮体不能及时被氧化⽽在体内 蓄积 5. 解毒作⽤:糖类代谢产⽣葡萄糖醛酸,葡萄糖醛酸与体内毒素结合进⽽解毒。6. 增强肠道功能:与膳⾷纤维有关 碳⽔化合物的消化吸收 (⼀)消化:从⼝腔开始,在胃⾥⼏乎没有消化,主要在⼩肠中进⾏。 (⼆)吸收:分解成单糖 (三)代谢:糖-丙酮酸-(⽆氧)乳酸/(有氧)⼆氧化碳和⽔ (四)糖原的合成和分解:合成——肝糖原、肌糖原;分解——分解成葡萄糖 (五)糖异⽣:⾮碳⽔化合物转变为葡萄糖或糖原的过程。 主要场所为肝脏。 ⽣理意义:保持饥饿时⾎糖相对稳定;促进肌乳酸的充分利⽤;有利于肾脏排氢保钠。 碳⽔化合物的⾷物来源 碳⽔化合物的主要⾷物来源:糖类、⾕物、⽔果、⼲果类、⼲⾖类、根茎蔬菜类等 淀粉的来源:主要是粮⾕类和薯类⾷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