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疏肝和中降逆方联合富马酸伏诺拉生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疗效观察

 钱首相小泉 2025-04-22 发布于江苏

说到反流性食管炎,很多人可能觉得陌生,但提起它的“别名”——烧心、反酸水,那可真是不少人的“老朋友”了。这种感觉就像是胃里的东西不听话,老往上跑,跑到食管里,带来一阵阵灼烧感,有时还带着酸味儿,甚至胸口都觉得疼。

疏肝和中降逆方联合富马酸伏诺拉生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疗效观察

这种病其实挺常见的,在消化系统疾病里算得上是“高发户”。简单来说,就是咱们食管抵抗胃里反流上来的东西(比如胃酸、胃蛋白酶,甚至胆汁)的能力下降了,或者胃里的东西太“凶猛”,食管黏膜这道“屏障”顶不住了,就被损伤了。时间长了,食管黏膜反复被刺激、发炎,就可能出现糜烂、溃疡,严重的话还可能导致食管变窄,影响吃饭,甚至增加一些不好的风险,比如癌变。

目前,对付反流性食管炎,西医常用的一类药叫做“质子泵抑制剂”(PPIs),还有更新一代的“钾离子竞争性酸阻滞剂”(P-CABs),比如文章里提到的富马酸伏诺拉生(简称VPZ)。这类药的主要作用就是“关掉”胃里生产胃酸的“开关”,让胃酸少一点,反流上去对食管的刺激也就小了。VPZ这种新药起效还挺快,效果也不错。

但是,任何药物都有它的两面性。有些研究提示,长时间用这类强力抑酸药,可能会带来一些其他问题,比如增加某些肠道感染的风险,或者可能影响身体里一些离子的平衡。而且,有时候光靠抑制胃酸,症状是缓解了,但有些人可能觉得问题没有从根本上解决,或者停药后容易反复。

这时候,咱们老祖宗的智慧——中医药,就提供了一个不同的思路。在中医看来,反流性食管炎很多时候跟“肝”和“胃”闹别扭有关系,叫做“肝胃不和”,或者觉得是身体里气机运行不顺畅,该往下走的“气”反而往上跑了,称为“中虚气逆”。肝在中医理论里负责疏通、条达气机,如果肝不舒畅了(比如压力大、情绪不好时),就可能影响到胃的功能,导致胃气不往下走反而往上逆,带着胃酸也就上来了。所以中医治疗常常会从“疏肝理气”、“和胃降逆”这些角度入手,想着怎么让肝气顺畅,让脾胃功能协调,让往上跑的气乖乖下去。

那么,如果把西医的快速抑酸优势和中医的整体调理思路结合起来,会不会效果更好呢?

一项研究的新尝试:中西药“搭档”效果如何?

最近,常州市金坛区中医医院的医生们就做了这样一项研究,发表在了《中国处方药》杂志上。他们想看看,用一种他们根据经验调整过的中药方子——“疏肝和中降逆方”,联合西药富马酸伏诺拉生(VPZ),治疗反流性食管炎,效果到底怎么样,能不能比单用VPZ更好。

这个研究找了148位确诊的反流性食管炎患者,把他们随机分成两组。一组只用VPZ治疗(VPZ组),另一组在用VPZ的同时,还每天喝两次“疏肝和中降逆方”这个中药汤剂(联合组)。治疗了14天后,研究人员仔细比较了两组患者的情况。

这个“疏肝和中降逆方”是啥来头呢?研究里提到,它是在几个经典中医方子(比如柴胡桂枝干姜汤、小柴胡汤、外台茯苓饮)的基础上,根据反流性食管炎“肝胃不和”这个核心问题,结合临床经验加减化裁而来的。方子里有柴胡、桂枝、黄芩、枳实、天花粉、茯苓、陈皮、白术、生牡蛎、三七、甘草、干姜这些药材。中医认为,这些药材组合起来,目的就是疏通肝气、调和脾胃、帮助胃气下降、还能清热、化湿、甚至加了点活血化瘀的成分(比如三七),希望能从多个环节改善反流的问题。

研究发现了什么?——“中西搭档”表现更胜一筹

经过14天的治疗和观察,研究人员发现,“中西搭档”的联合组,在好几个方面都表现得比单用VPZ的组要好:

  1. 症状改善更明显:中医看病很重视患者的具体感受。研究人员用一个评分表来记录患者肚子胀痛、恶心想吐、胃里嘈杂不适(就是感觉胃里乱糟糟的)、打嗝反酸这些症状的严重程度。结果发现,治疗后,联合组的这些症状评分都比VPZ组要低,总分也更低。这说明,加了中药后,患者自我感觉舒服多了。
  2. 食管“受伤”情况减轻得更好:光感觉好还不够,还得看看食管里面实际恢复得怎么样。研究人员通过胃镜观察了两组患者食管黏膜的损伤情况,并进行了评分。结果显示,联合组治疗后的内镜评分更低,说明食管黏膜的撕裂、糜烂等情况改善得更明显。
  3. 反流本身减少了:研究还测量了患者的胃排空时间(就是食物离开胃的速度)和24小时内酸反流的次数。结果发现,联合组的胃排空时间更短(说明胃动力可能改善了,食物待在胃里的时间缩短,往上跑的机会就少了),酸反流的次数也比VPZ组要少。这直接说明,“中西搭档”在控制反流这件事上做得更好。
  4. 炎症指标更趋于正常:反流性食管炎本质上是一种炎症。研究人员检测了血液里几个和炎症相关的指标: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和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是反映炎症程度的,前列腺素E2(PGE2)则是一种对消化道有保护作用的物质。结果发现,治疗后,联合组的hs-CRP和CGRP水平比VPZ组更低,而有益的PGE2水平则比VPZ组更高。这提示,联合治疗在抑制炎症反应、促进黏膜保护方面可能更有优势。
  5. 胃分泌功能似乎也得到了改善:研究还看了几个反映胃分泌功能的指标:胃泌素-17(GAS-17)和胃蛋白酶原Ⅱ(PGⅡ)升高往往跟胃酸分泌或黏膜损伤有关,而胃蛋白酶原Ⅰ(PGI)则能反映一部分胃底腺的功能。结果是,联合组治疗后的GAS-17和PGⅡ水平比VPZ组更低,而PGI水平则更高。这可能意味着,联合治疗不仅抑制了过多的胃酸相关分泌,还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帮助恢复了胃黏膜的正常功能状态。
  6. 安全性方面呢? 大家可能关心加了中药会不会增加副作用。这项研究统计了两组患者出现皮疹、低血钾、肝肾损伤、头痛等不良反应的情况。结果显示,两组的总不良反应发生率差不多(联合组略高一点点,但统计学上认为没有显著差异)。这提示,在这个为期14天的研究里,联合使用疏肝和中降逆方和VPZ,安全性还是比较好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