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低效教学的主要外在表现

 课程教学研究 2025-04-24 发布于浙江

余文森教授在《课堂有效教学的理论与实践》(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年)一书中指出的无效、低效课堂教学有十大表现:

     1.课堂氛围:沉闷单调,甚至混乱无序

     2.学生表现:心不在焉,心猿意马,昏昏欲睡,目光呆滞,缺乏专注、饱满的精神状态。

     3.教师精神:态度冰冷、漠然;语气生硬、语言不美;照本宣科,缺乏创造力,没有个性和特色。

     4.教师知识:强调讲授知识,以知识为中心或本位,忽视知识的建构、生成、价值和运用。

     5.教学方法:一元化的讲授。

     6.教学理念:灌输式、保姆式。

     7.学生学习:被动接受知识,活动形式化虚化。

     8.教学评价:单一的知识掌握

     9.教学目标:游离、偏移

     10.教学效能:有限

上面这十方面的表现,集中在师生课堂教学行为的三方面,即学习动机激发不足、教学内容呈现的方式科学、学习的监测和评价的方法不当。

二千多年前的《学记》这一世界历史上最早专门论述教育和教学问题的文献,其中描述的低效教学表现是:

今之教者,呻其占毕,多其讯言,及于数进而不顾其安。使人不由其诚,教人不尽其材。其施之也悖,其求之也佛。夫然,故隐其学而疾其师,苦其难而不知其益也。虽终其业,其去之必速。教之不刑,其此之由乎! 

对上面这段文字进行直接的分析解读如下:

(1)低效教学的具体教学行为:

  呻其占毕

  多其讯言

  及于数进而不顾其安使人不由其诚

  教人不尽其材

(2)造成教学低效的原因

  施之也悖(教学措施违背教学规律)

  求之也佛(教学要求(目标)不符合学生实际)

(3)低效教学导致的后果

  隐其学而疾其师

  苦其难而不知其益

  虽终其业,其去之必速

回看我们当下的课堂,一个让人感觉惭愧的事实是,今天的教学中,这些课堂现象还是时常可见的低效“常态”。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