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劳七伤往后瞧原理:五劳七伤反映的是人体阳气匮乏而致使五脏呈现虚劳的状况。中医理论认为,五脏六腑的气血都灌注在背部足太阳膀胱经,且督脉作为“阳脉之海”,统摄一身阳气之运行。所以,调理后背这两条经脉,可有效改善五劳七伤这种身体状态。此动作要领:以“熊形竖项”体态为基础,通过脊柱、经络与脏腑的联动关系调理全身气血。 此动作蕴含二个关键要诀: 1、扭动颈椎,意在刺激大椎穴。 2、心法在三筋。 二大要诀的深度剖析: 1、大椎穴是手足三阳经交汇之处,又名百劳。这里汇聚了手足三阳的阳热之气,且与督脉的阳刚之气在头颈部位盘旋。做转头往后瞧动作时,能够牵拉刺激颈部大椎穴。这种刺激有助于激活膀胱经和督脉的阳气,从而对心肝脾肺肾的虚劳状态起到改善的作用。在这个动作的具体操作中,要头正上顶,使颈椎两侧肌肉竖起,似有向上拉伸之力。两手下撑时,手臂不可完全伸直,应呈似曲微曲的状态,且五指上翘,使力量能够到达指端。同时,肩部下沉,拉开肩井穴,令气血更加通畅;膀部展开,含胸拔背,以保持身体姿态的正确,利于气血在经络中的运行。 2、人体在十二经筋中有三个总开关,即天、地、人三筋。天筋位于眼周,地筋在足部,人筋在脐部。具体而言,在动作过程中,需翘起脚趾,运动地筋,以促进足部气血循环,激活足三阳经络。同时,扭动颈部,以眼带动头部后转,眼睛从上往下看,使天筋得到充分活动。在这个过程中,尾椎成为了治疗五劳七伤的关键机关。尾椎的练习分为上身和下身不同的练法。上身被称为文练,肩膀保持不动,仅颈椎进行转动;下身称为武练,两脚分开与肩同宽,脚尖内扣,这样做能够催活足三阳经络。在武练时,微提裆部,紧缩地户,同时裆部要保持圆松的状态,手臂紧紧贴住身体。要注意,在文练的时候要有圆撑的熊形姿态,通过颈椎的缓慢转动,带动背部经络的舒缓拉伸,促进气血的温和运行。而武练时则要身体紧贴,呈现出龙形的矫健姿态。通过扭动腰椎带动整条脊椎扭动,以刺激尾椎,进而调整全身气血循环,改善五劳七伤的身体状况。 |
|
来自: yinweiming77 > 《古法八段锦每一式要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