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杨雅阁,郭亚民,喻刚 某男,49岁。 初诊2024年1月2日。乙肝史,2023年11月6日因肝癌行肝叶部分切除,12月18日介入治疗,肝功能损伤,近无明显不适,口中和,卧位时肝区不适,后背易汗出,盗汗,大便如常,眠差,小便如常,夜尿0-1行;苔白,脉细弦。 辨六经为少阳阳明合病。 辨方证为柴胡加龙骨牡蛎去铅黄加茵丹汤证。 处方:柴胡12g,黄芩10g,姜半夏60g,党参10g,炙甘草6g,茵陈15g,丹参18g,茯苓15g,桂枝10g,生龙牡各15g,自加生姜3片、大枣4枚。 二诊2024年1月30日。1月11日始靶向药治疗,盗汗已,心下痞,腹胀,晚上矢气多,眠差(3点多起夜后难以入眠),后背汗出不明显。 上方去生龙牡、桂枝,加陈皮30、枳实10。 三诊2024年3月5日。心下痞及睡浅稍有好转,腹胀改善,大便如常;苔白,脉细弦。 辨六经为少阳阳明太阴合病。 辨方证为小柴胡合茯苓饮加茵丹汤证。 处方:柴胡12g,黄芩10g,姜半夏15g,党参10g,炙甘草6g,陈皮30g,茵陈15g,丹参30g,枳实10g,茯苓15g,生白术15g,自加生姜3片、大枣4枚。 四诊2024年5月7日。肝癌术后半年,靶向药治疗,服中药半年。现肝功能正常,血小板较低,有时心下痞满,眠好转,大便日2-3行,偶有盗汗,卧位肝区无不适,口中和;苔白,脉细弦。 辨六经为太阴病。 辨方证为理中加豆归苓汤证。 处方:党参10g,炮姜10g,生白术18g,炙甘草6g,茯苓12g,赤小豆15g,当归10g。 五诊2024年7月16日。口中和,胃口佳,无明显腹胀,盗汗轻,大便日2行;苔白润,脉弦细。 辨六经为太阳阳明太阴合病。 辨方证为桂甘龙牡合肾着加半夏汤证。 处方:桂枝10g,炙甘草6g,生龙牡各14g,姜半夏30g,炮姜10g,苍术10g,茯苓12g。(嘱没有症状,可不吃中药。) 六诊2024年11月12日。肝癌术后一年,肝硬化肝内结节,鼻炎(嗜酸性粒细胞高,症状不明显),心动过缓。除大便日二行,易腹泻外(靶向药反应),他症无明显不适;口中和,苔白润,脉细弦缓。 辨六经为少阴阳明太阴合病。 辨方证为四逆加桂茵丹汤证。 处方:桂枝10g,炙甘草6g,炮姜10g,白附片15g,丹参30g,茵陈15g。 七诊2025年1月21日。1月2日停用靶向药。自感正常,口中和,饮水多,食后有时嗳气,矢气多,手心热,足汗出,眠差半夜易醒,小便偏黄,受凉易流涕,喷嚏;苔薄润,脉细弦。 辨六经为太阳阳明太阴合病。 辨方证为五苓散加茵丹参姜薏汤证。 处方:桂枝10g,茯苓12g,猪苓10g,泽泻12g,苍术10g,茵陈15g,丹参18g,炮姜10g,生薏苡仁30g。 八诊2025年4月15日。肝功大致正常,血小板低有好转(111/125)。眠差(5-7小时),半夜醒后不易入睡,易腹泻(吃靶向药时),近日1行或2行,饮水多,无口渴,嗳气不明显,矢气多,手心热已,膝盖凉,近喷嚏流涕不明显。夜尿1行;苔白润,脉细弦左寸浮。 辨六经为太阳阳明太阴合病。 辨方证为五苓散加茵丹姜夏陈汤证。 处方:桂枝10g,茯苓12g,猪苓10g,泽泻12g,苍术10g,茵陈15g,丹参18g,炮姜10g,姜半夏30g,陈皮30g。 按:初诊患者术后见肝区不适、盗汗、眠差、脉细弦,属半表半里阳证,兼阳明里热逼津外出。选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去铅丹、大黄,加茵陈、丹参清利湿热、活血养肝,生龙牡潜镇安神止汗。 二至三诊,靶向药致腹胀、矢气、心下痞,提示太阴里虚湿滞,故去龙牡、桂枝,加陈皮、枳实理气化湿;以小柴胡汤调和少阳,合外台茯苓饮兼顾太阴,体现“病传太阴,随证转方”思路。 四至五诊(太阴病转太阳太阴合病),以心下痞、便溏为主,辨为太阴里虚寒,用理中汤温中,合赤豆当归散养血利湿;后因盗汗轻、膝凉,转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固表调营强壮清热敛汗,合肾着汤加半夏温化寒湿。 六至八诊,心动过缓、腹泻、脉缓提示少阴表寒,用桂枝甘草汤合四逆汤温阳解表;后期水饮内停(便溏、夜尿、眠差),以五苓散利水,加茵陈、丹参保肝,佐炮姜温太阴。 【老师答疑解惑】 问:老师,患者初诊,您能详细讲讲辨证思路吗? 答:这个患者是肝癌切除了,因为乙肝出现了癌变,切除了以后现在没有明显的症状,看肝功,肝功有几项不正常,自己没什么感觉,我们问他什么症状,有盗汗,汗出,睡眠也不好,肝区有点不适,我们不是辨病论证,是根据症状,他有半表半里证,所以我们选择小柴胡汤。后背易汗出、盗汗,考虑什么呀?《伤寒论》201条:“阳明病,脉浮而紧者,必潮热,发作有时,但浮者,必盗汗出。”里有热逼津外出,还有表虚不固,实际他这个是半表半里的热出现的盗汗,我们认为是半表半里阳证,小柴胡汤证,肝功不好,根据经验,茵陈、丹参,活血化瘀,正好符合他的证,养血清热利湿,针对他盗汗的症状清热,加了生龙牡,因为有盗汗,多用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这个方,要说是柴胡加龙骨牡蛎汤也可以。他的盗汗、睡眠不好都是有半表半里的热,半表半里的热造成的逼津液外出。 问:老师,六诊时,您为什么用桂枝甘草汤,辨证依据是什么? 答:你看他原先的症状,经常盗汗,有表也有里,所以用桂甘龙牡,这个盗汗清了,来了以后其他症状不明显。盗汗轻了,这个阳明里热就不多了,就不用生龙牡了,就把它去掉了,在这个基础上,主治太阴,表证轻了,还有点桂枝证。表里合病,太阳太阴合病为主了,我们加了附片,实际上是少阴表证也可以,加了附片了嘛,四逆汤了,甘草干姜汤和桂枝甘草汤合在一起。 丹参是活血养肝的作用,一些临床的经验吧,用茵陈和丹参有保肝作用,它们在一起有活血保肝作用。他的症状不太明显,考虑少阴太阴合病,有点阳明吧,方子组成,还有点清热的作用,就是把生龙牡去掉,加了茵陈丹参,清阳明热,症状不太明显,所以不好处方。其实我们是甘草干姜汤加桂枝甘草汤加附片,就是辨成了少阴太阴合病了,再加茵陈、丹参,考虑少阴阳明太阴合病。 【跟师心得体会】 本医案为乙肝继发肝癌术后患者,经手术、介入及靶向治疗后,以肝功能损伤、汗出异常、睡眠障碍、心下痞满等为主症,冯世纶老师六经方证药证辨证贯穿全程,体现了胡希恕经方医学“辨方证是辨证的尖端”的核心理念。 恶性肿瘤术后患者病机多虚实夹杂、寒热交错。经方医学体系辨证施治,不拘于“肝癌”病名,“辨证不辨病”,依据症状反应,方随证转,如肝区不适用柴胡、盗汗用龙牡、水饮用五苓、里寒用四逆,皆体现“有是证用是方”的灵活性。 肿瘤靶向药易伤脾胃(腹胀、腹泻)及耗气阴(盗汗、眠差),本案以外台茯苓饮理气健胃、五苓散利水渗湿、四逆汤温阳振奋,既缓解副作用,又护肝扶正,为中西医结合治疗提供经方切入点。 茵陈、丹参的“药证”经验,二药作为“保肝药对”贯穿疗程,茵陈清湿热退黄,丹参活血养血,契合乙肝肝癌“瘀热互结”基础病机,要灵活应用“辨证基础上结合专病用药”的经验。 症状平稳时,冯世纶老师建议“无症状可不服药”,强调经方“中病即止”原则,避免过度治疗;而对血小板低、易腹泻等本虚标实之证,仍以温太阴、利水饮为善后之策,体现“既病防变”理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