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巧用麻黄升麻汤举隅

 那片云天 2020-02-17

​​刘某,男,61岁,2016年11月5日初诊。素体纤弱,平素易感冒咳嗽,纳一般,大便溏,平素工作压力较大。

【现病史】:近期感冒后持续发烧1周,体温在37.2-38度之间,自感胸热、咳嗽、神乏、咽痛,胸闷气紧,痰白黄相兼,质稠难咯,带有血丝,甚为惊恐。曾服麻杏甘石汤、清金化痰丸、苇茎陷胸汤,药后无效,而且诸症渐重,体力衰惫至不能驾车和工作,X线胸片无异常。

【刻诊】:咽痒则咳,咳甚咽痛,痰白黄相兼,痰稠难咯,半天中曾咯血丝痰2次,心烦,胸中热痛,口干饮温,气短神疲,怕冷,双下肢发凉,腰膝酸痛,少汗,口苦,纳差,大便完谷不化,日二三行,小便起泡,沉淀后有白膜样物;体温37.3度;舌淡紫、苔薄黄,脉弦细沉数。

【辨六经】:厥阴病

【处方】:麻黄升麻汤加减

生麻黄15 升麻10  当归10  柴胡15  黄芩10

玉竹10  白芍10  桂枝10  茯苓10  生石膏30(先煎)

知母10  桑白皮15  党参10  黑顺片10(先煎)炒白术5

干姜5   炙甘草5

3剂,水煎服,日一剂。

【二诊】:11月9日复诊, 热退,咳减痰消、血丝不再,余证几除。后服柴桂枝干姜汤合六君子汤合麦门冬汤化裁服用;以补中益气汤合养阴清肺汤合生脉散合归芍地黄丸,做成蜜丸,服3个月以调养机体阴阳。后随访1年来身体无恙。

治疗体会

历代医家对本条条文评判不一,疑似非仲景原文,且因为组方药味多牵涉其他经,所以六经归属也颇多争议。笔者把本条归属在厥阴病,认为是寒热错杂之病证颇具道理。至于是非仲景原方不重要,能用六经辨证有效指导临床是本案取效的关键。麻黄升麻汤见于《伤寒论》357条:“伤寒六七日,大下后,寸脉沉而迟,手足厥逆,下部脉不至,咽喉不利,唾脓血,泄利不止,为难治,麻黄升麻汤主之”。其辨证要点:伤寒表不解,陷于寒热虚实错杂的厥阴,形成上热下寒,常见咽喉不利、泄泻,手足冷,脉沉为主。方中用麻黄、桂枝、白芍、炙甘草,取麻黄汤之义,说明太阳风寒表郁,所以有咳嗽怕冷的表证。石膏和知母,取义白虎汤,说明阳明气热已盛,壅肺灼伤血络,口渴引饮、咳嗽痰中带血,即原文“咽喉不利,唾脓血”。白术,干姜,茯苓,甘草,取义理中汤之义,说明太阴脾阳不足,腹泻便溏,即“泄利不利”必当可见。因口苦、胸中烦热,确寓兼少阳病证,柴胡、黄芩是其用意。重麻黄与升麻,解释了“寸脉沉而迟”、“下部脉不至”和“手足厥逆”的病机,是因表郁与阳郁较重,阳邪陷里,郁而不伸之故;而可理解为阳郁于里,不能达于四末之缘故。天冬,玉竹,当归则治肝气有余,气郁化火,滋养其阴。本案则在原方基础上,更加柴胡寓小柴胡汤;加党参寓理中汤或四君子汤;加附子寓四逆汤。因此,方中含有麻黄汤、白虎汤、小柴胡汤、理中汤、四逆汤、威蕤汤,可谓温、清、补、泻、和、养六法皆备,三阴三阳六经皆涉,符合“寒热同用”“虚实夹杂”的厥阴病机,故属厥阴病兼证治案。从中可看出,仲景之方,病机简单者药少力专,而病机复杂者,则药多力散,各治所宜。因此,仲景才说“难治”,麻黄升麻黄汤主之。难治之证须用合方合药加减运用,这正是《伤寒论》给我们的启示,应对临床上一些疑难病证必须谨守病机,合方应对复杂病证方可取得满意的疗效。

此案给我们另外二个启示:一是处方用药,药味能少则少,用量应轻则轻。但为少而少,为轻而轻,或者用药多多益善,用量无故超大剂量用药,都2有故弄虚弦之嫌。 二是关于厥阴病的理解和应用:陆渊雷说“厥阴病为千古疑案”,疑在厥阴条文少,不成体系。于是乎各种解释众说纷纭。我说:面对一个个活生的病,能否复杂的事简单化:1、外感病中有厥热胜复的为厥阴病;2、寒热虚实错杂尤其是寒热错杂的疑难病可能是厥阴病;3、但凡肝气、肝血、肝热、肝寒等与肝有关的疑难杂病,多与厥阴病有关。​​​​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