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用对黄芪,百病不敌!这样喝,瘀血没了,气血通了、人也精神了!

 Quan悠云 2025-04-25 发布于福建
中医张大夫科普
中医张大夫科普
2025-04-15 15:36廊坊市中医医院脑病科主治医师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为便于理解部分情节存在“艺术加工”成分。喜欢点一下“关注”,方便您随时查阅一系列优质健康文章。

你是不是也听过这么一句话:“黄芪好,好在哪?补气第一把交椅坐得稳。”这话不假,但也不全。黄芪的强大,不止于“补气”那么简单。你若只拿它当“补药”,那就太小瞧它了。

用对黄芪,百病不敌!这样喝,瘀血没了,气血通了、人也精神了!

真正用对黄芪,既能清瘀解毒,又能通畅气血,连那种“人没病但整天没精神”的虚浮状态,也能被它一点一点扶正回来。今天我们就来讲个“真事”,也许你听完后,会重新认识这个平平无奇的中药“老大哥”。

黄芪不是万能,但用对了,真能“通天”

黄芪的“名声”,早在《神农本草经》中就有记载,说它“味甘,温,主治五脏虚损”。听起来像古文课上的咒语?别急,我给你翻译一下:黄芪能补元气、强筋骨,甚至还能“托毒生肌”,也就是帮你把体内的邪气、毒素排出去,还能让伤口愈合得快。

但问题也在这儿,太多人一听“补气”,就不管三七二十一,熬水、煲汤甚至打粉吃,结果补得“上火”“冒痘”“心烦气躁”,一口气堵得更难受了。

用对黄芪,百病不敌!这样喝,瘀血没了,气血通了、人也精神了!

黄芪不是阿司匹林,不能“通吃”;它像一把钥匙,必须对准了锁孔,才能真正打开身体的“气血通道”。

“气血不通”到底是个啥?不是老年人的“专利病”

你是不是也觉得“气血不通”听起来像是老年人才有的毛病?其实现在二三十岁的年轻人照样中招,只不过叫法变了:

每天下午脑袋昏沉、提不起劲?

手脚容易发凉,尤其一到晚上冷得像冰棒?

小感冒反反复复,药吃了就是不见效?

女生月经颜色暗、有血块、痛经严重?

用对黄芪,百病不敌!这样喝,瘀血没了,气血通了、人也精神了!

男生晨起无力、脸色发灰、容易出虚汗?

这些可不是“亚健康”,而是气血运行卡壳了,身体在“憋气”!

中医讲“气为血帅,血为气母”,气推动血运行,血滋养气的生发。你气不足,血就走不动;你血不畅,气也憋着出不来。就像堵车一样,一个堵点,整条街都瘫了。

而黄芪就是那个能疏通堵点、让你“气血双行”的“疏导员”。

黄芪怎么喝,才能真“通气血”?别再乱熬一锅汤!

有人说:“黄芪不就煮水喝嘛,越多越好。”这话听着顺耳,其实是误导。黄芪讲究“搭配”,还真不是你想咋喝就咋喝。

用对黄芪,百病不敌!这样喝,瘀血没了,气血通了、人也精神了!

气虚明显:比如容易累、讲话气短、容易出汗,可以用黄芪+党参+炙甘草,三味药联手,补气如同“打气筒”。

瘀血内阻:像女性痛经、脸色暗沉、经常有淤斑,可以加当归+川芎+红花,黄芪在这儿起“推车”作用,帮着血跑起来。

水肿虚胖:脸肿、腿肿、早上起床眼皮浮肿,可以搭配茯苓+白术+防己,让黄芪帮你把多余的水湿“赶出去”。

免疫力差:经常感冒、口腔溃疡、咽喉疼痛反复发作,可以配黄芪+金银花+连翘+板蓝根,让黄芪“托毒外出”,不让邪气窝在身体里。

用对黄芪,百病不敌!这样喝,瘀血没了,气血通了、人也精神了!

别小看这些组合,搭配对了,黄芪的能量才能“发酵放大”。如果只是单独煮水喝,可能补是补了,但也容易上火,反而适得其反。

为什么说“瘀血没了,人也精神了”?背后是有“化学反应”的

很多人以为“瘀血”只是女生才有的事,其实错得离谱。瘀血,是一种气血运行受阻后的“沉积物”,就像河水流不动了,泥沙就开始堆积。时间久了,就成了病灶。

现代研究也印证了:黄芪中的黄酮类、皂苷类成分,具有明显的抗氧化、改善微循环和促进血管再生的作用。简单说,它不光能“补”,还能“清”,清理血管、疏通微循环,像“通下水道”一样,把你身体里的沉积杂质一点点排出去。

而当你的微循环通了,氧气和营养能送到每个角落,人自然精气神十足,连眼神都变得有光。

黄芪不是“万能解药”,这些人用错了反伤身!

别以为黄芪谁都能吃,有些人吃了反而不舒服:

实热体质:舌红、怕热、口干、大便干,这类人再吃黄芪,火上浇油。

风热感冒时发烧、咽痛、黄痰,这时候用黄芪等于给“敌人”加粮。

阴虚火旺者:口干舌燥、盗汗、失眠,用黄芪会“补虚火”,反而更虚。

黄芪用得对,是“神药”;用错了,是“催病剂”。一定要辨体质、辨时节、辨环境。

“补一阵管三年”?别迷信,黄芪不是“吃补品”

现在很多人迷信“补一阵子就能顶三年”,这种观念其实是片面理解中医“治未病”思想的结果。

黄芪确实能“固表托毒、补气升阳”,但它更讲究“持之以恒”“因人而异”。就像古代养马,马吃草不难,难在天天梳毛、清蹄、遛圈。

黄芪的作用也是这样:不是一剂猛药,而是润物细无声的调理过程。

黄芪不是“老年药”,年轻人更该懂得“补气养根”

现在的年轻人,熬夜、外卖、情绪压抑,身体早就透支得七七八八。很多人看起来年纪轻轻,体内却早已“气血两虚”,像手机电池老化了,充不进电,还经常闪退。

这时候黄芪就像是“充电宝+优化系统”,它不让你一下子满格,而是慢慢复原你的“本体系统”。真正的养生,不是等老了才开始“补”,而是年轻时就懂得“调”。

用对黄芪,百病不敌!这样喝,瘀血没了,气血通了、人也精神了!

你用对黄芪了吗?

每个人的体质、生活环境、情绪状态都不同,黄芪虽然强大,但绝不是“通吃”的解药。一味盲目“补”,可能反而把身体推向更深的失衡。

真正会用黄芪的人,从不求快,而是懂得“顺势而为、因人而调”。黄芪不是让你“变超人”,而是帮你回到那个“自己最好的状态”。

说到这儿,你是不是也开始重新审视这个“老朋友”了?黄芪不神秘,但它藏着大道理。你有没有试过某种搭配,真的让自己“通气血”了?或者你也踩过一些“补药”的坑?欢迎在评论区聊聊你的真实体验,我来帮你看看,是不是“用错了黄芪”!

参考文献:

[1]李东垣. 内外伤辨惑论[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7.
[2]王永炎,王琦主编. 中医药学高级教程[M].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2019.
[3]李艳,张晓光. 黄芪主要活性成分及其药理作用研究进展[J]. 中草药, 2023, 54(12): 3689-3696.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如有身体不适,请咨询专业医生。喜欢的朋友可以关注一下,每天分享健康小知识,做您的线上专属医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