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有丹、黅、苍、素、玄之五神色,与之相应的是,天有寒、热、燥、湿、风之五神气,并且还存在金、木、水、火、土之五岁运。形成"神在天为气,在地成形"的天地气化模型。一气三化反映在不同空间位势下的作用特点。 1. 厥阴司天为风化,在泉为酸化,司气为苍化,间气为动化。 巳亥这两年,厥阴处于司天之位时,以“风化”主导上半年气候,使得天地气机的升发与疏泄。表现为东风解冻,草木萌动,百虫振翅,整个天地间呈现出一片生机勃发的景象。 寅申这两年,厥阴处于在泉之位时,以“酸化”主导下半年气候,这时候地气主收,万物从疏散的状态转为收藏,酸味应肝木之性,主司万物果实的成熟与收敛。但若岁运太过,酸味就会太过。出现春行秋令这种违背正常季节规律的现象,草木也会过早地凋零,天地之间的气机就会呈现出收而不畅的状态。 丁壬这两年,司气之时,全年气化以“苍化”为特征,表现为木气充盈,天地间到处都是青翠葱茏的景象,万物得木气的滋养下生机盎然、气候也偏温。但是若岁运太过则木气亢盛,春行秋令这种违背常理的现象,草木早早地就凋零了,天地之气机的升发也就受到阻碍了。。 丑未,子午,辰戌,卯酉这八年为间气之位时,表现为动化。这时候天地气机流转速度加快,万物生发的趋势更加明显。风木之气在天地之间鼓荡,不管是物候还是病理都会出现动荡的情况。就像风云变得变幻无常,昼夜温差加大,草木生长速度非常快。但是也容易出现倒春寒、冰雹这样异常的天象,这表明天地之气机的升降失去了秩序。 2. 少阴司天为热化,在泉为苦化,不司气化,居气为灼化。 在子午这两年期间,少阴君火处于司天之位时,以“热化”主导上半年气候,此时,天地间阳气呈处于旺盛的状态。从自然现象来看,这种旺盛的阳气表现为偏热、炎热的气候特征,高温与干旱之类的情况较为常见。在这样的气候环境下,生物的生长代谢速度加快。对于人体而言,由于外界阳气的炽热影响,人体内部的阴阳平衡也会受到冲击,容易出现心火亢盛的证候。心火一旦过旺,会进一步致使津液受损。因为心主血脉,在心火亢盛的情况下,人体的血液运行加速,水分蒸发量增多,从而出现津液不足的表现。 在卯酉这两年期间年,少阴君火处于在泉之位时,以“苦化”主导下半年气候,地气偏热,这一气候特点在自然界植物的特性上有所反映,许多植物具有苦味特性,像黄连、苦参等。从中医五味与人体健康的关系来看,在这种环境下人体容易由于苦燥而出现一系列症状,例如口苦、咽干以及小便赤涩等。这些症状与人体的五行关系密切,从五行学说角度分析,少阴君火对应的五行属火,与心、小肠等脏腑相关联。心开窍于舌,心火上炎则口苦;咽为肺胃之门户,火热上蒸则咽干;小肠与心相表里,心火将热移于小肠就会致使小便赤涩。 从丹黅苍素玄五色神天来看,丹天之气会化为热与火这两种气。其中热属于少阴君火,火属于少阳相火。少阴君火并不负责司掌岁运,因为它被称为“万物之本”,这一根本性质决定了它要统摄全局,所以由相火代替它行使职能,这就是所谓“不司气化”。 当少阴君火处于间气之位时,表述为“居气为灼化”,而非“间气为……化”。这是因为君火地位尊崇,它具有无处不在的特性,不像其他气化现象局限于特定的间气位置。所以,少阴君火在非司天在泉的其他位置时不说间气,而说居气。君火如同焰火,相火恰似煨火,焰火燃烧时会产生烧灼之感并且炽热无比,这正类比于少阴君火在居气位置时所带来的局部或阶段性气候特征,例如春末夏初常常会出现的短暂高温天气,这种气候特征正是少阴君火居气为灼化的体现,因此称“居气为灼化”。 |
|
来自: yinweiming77 > 《第三~六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