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霍华德·马克斯给普通投资者的永恒建议:认知自己的局限,以一种自己能够长期坚持的方式待在市场中

 eln 2025-04-29

霍华德·马克斯给普通投资者的永恒建议:认知自己的局限,以一种自己能够长期坚持的方式待在市场中

橡树资本联合创始人霍华德·马克斯4月上旬跟Decision Nerds主理人保罗·理查兹的交流中,分享了他对当下投资环境的深刻思考:在信息过载、情绪泛滥的世界中,真正值得坚持的东西是什么?

这场对话贯穿一个核心主题——认清自己的局限,并找到可以长期坚持的方法。

霍华德回顾了自己1969年入行时经历漂亮50”泡沫破灭的教训,如何从投资最好的公司巨亏,学到两个终生受用的原则:不是买好公司,而是要以合理价格买得好;投资的核心,不在于标的本身好坏,而在于买入时机与价格。

今天的信息泛滥与交易便利,让市场变得越来越有效,大机会只在危机中短暂出现。与此同时,媒体不断推送短期噪音,诱导投资者关注眼前的涨跌。但真正重要的问题,从未改变:

我们有没有买入那些能持续增长的公司?

我们有没有把钱借给那些能按时还钱的人?

霍华德说,这是投资中最值得关注的事情,也是帮助我们穿越噪音、穿越周期的锚。

除了投资本身,他还谈到另一个被许多人忽视但至关重要的要素:团队合作的基础。

他认为,一支真正优秀的投资团队,必须同时做到两点:价值观一致,技能互补。

价值观一致,才能在困难时刻相互信任、坚持信条;技能互补,才能在不同情境下形成更完整、立体的判断力。

对于普通投资者,霍华德给出的建议非常直接:参与市场,并以自己能够长期坚持的方式留在市场中。

不是频繁交易,不是押注择时,而是通过简单、可持续的方法,比如指数基金,参与全球经济增长。

以下是这场交流的精译内容,很多朴素大道理,常读常新。

霍华德·马克斯给普通投资者的永恒建议:认知自己的局限,以一种自己能够长期坚持的方式待在市场中

问题1

现在正值投资者面临剧烈市场波动,各种不确定性弥漫的时刻……从担心自己的特斯拉在停车场会不会被划伤,到全球化是否正在瓦解这种大命题。先讲讲你第一次经历的重大市场崩盘,以及从中得到了什么教训吧?

霍华德·马克斯 我在19699月正式加入工作,在纽约的第一国家城市银行(First National City Bank)投资研究部门。

这家银行当时非常推崇一种叫漂亮50”的投资方式,也就是华尔街各大银行圈定的一批它们认为是全美最优秀、成长最快的50家公司。

每家银行的名单略有不同,但这些公司普遍被认为有两个特质:一是好到不会出事,二是好到什么价格都不算贵。

这就是当时的主流共识。

可如果你在我入职那天买入这些股票,并坚定持有5年,那么你大概会亏掉95%的本金。

这可不是垃圾公司,而是当时美国最好的公司。有些公司后来确实出了问题——虽然并非都在1974年前后。

但真正的教训是,价格太贵也会出事,估值是有意义的。

于是我给自己总结了两个准则:

投资的关键不在于你买了什么,而在于你付了多少价格;

投资并不是去买好东西,而是要买得好

这两者的差别不仅仅是语法问题,是认知上的天壤之别。

这就是我经历的第一次危机洗礼。我很庆幸,在职业生涯初期就经历了这样的考验。毕竟,所谓经验,就是你没有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时所收获的东西。而经验,恰恰是我们前行路上的主要指引。

这次失望的经历确实教会了我很多东西。

顺带一提,我也很幸运没被炒掉。

那个年代,大多数美国公司还是终身雇佣制,但我被“流放”到了债券部门,很冷门的领域,就像投资中的“西伯利亚。我们要去成立一只可转债基金。

19785月,我接到了一个彻底改变我人生的电话。债券部主管打给我,说:加州有个叫Milken的家伙,搞了什么高收益债,你能不能研究一下那到底是什么?

我当时明智的回答说:我可以。

就是这个电话,彻底改变了我的命运。

现在想想,我是从投资最好的公司开始亏钱,然后转向投资最差的公司,结果开始稳定赚钱的。这一来一回,教训非常深刻

霍华德·马克斯给普通投资者的永恒建议:认知自己的局限,以一种自己能够长期坚持的方式待在市场中

问题2

你写过很多备忘录和书籍,核心都是围绕如何在良好的投资原则指导下做出决策。那你能不能简单概括一下,为什么拥有一套清晰的原则,是做出高质量投资决策的关键出发点?

霍华德·马克斯 我始终坚信,你必须拥有一套信条,也就是一整套信念体系。你必须清楚知道哪些事情是你认为有效的,哪些是无效的;哪些你愿意做,哪些你绝不会做。

这些东西不能是你临时起意拍脑袋想出来的;更不能彼此矛盾、没有逻辑。

你要想挺过艰难时刻,就必须有准备,而信条就是准备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问题3

很多投资者在冷静状态下会谈论自己的原则或信条,甚至讲得头头是道,而一旦处于压力状态下,就很难真正贯彻。在不确定或焦虑的环境中,即便是最精心设计的原则,也往往会被抛之脑后。

你觉得,怎样才能在不同市场环境中坚持自己的信条?

霍华德·马克斯 第一,你的信条必须是真正属于你自己的,是深刻内化且坚定不移的不是随口说说;第二,我喜欢引用拳王泰森的一句名言:每个人在上场之前都有一个计划,直到他们被一拳打在脸上。

拥有信条,本质上是一次理性建构的过程。而真正能在关键时刻坚守信条,其实主要靠的是情绪控制情绪才是真正的敌人。

比如恐惧情绪,在2009年初就特别明显。情绪总是在市场的极度繁荣与极度萧条中达到最极端的状态。

在牛市中,乐观会过度膨胀。而正是这种乐观,引发了牛市,又进一步强化了乐观情绪,形成正向循环。大家越来越兴奋,越来越愿意买入,买入的价格也越来越高。

但那通常并不是一个好的买入时点。

接着,总会有某个东西出错,气球开始漏气。

这时候,悲观取代了乐观,恐惧取代了贪婪,市场开始下跌。人们变得沮丧、恐慌。价格越跌,恐慌越深,

市场的崩溃进一步加剧了悲观情绪,而悲观情绪又加剧了崩溃。

这是一种和牛市一样的循环结构,只不过是向下走的。

直到有一天,市场中所有人都在说:不管什么价钱,快让我出场!

这,才是市场真正的底部。而那恰恰是一个情绪性错误。

所以,最大的情绪波动、最大的行为极端、最大的投资错误,往往都发生在牛市与熊市中,因为情绪会放大一切。

看看经济图表就知道,其实整体经济波动很小,是一条平缓上升的趋势线:经济好的年份增长2%,非常好的年份增长4%,而最差的年份也只是略有下降。

但企业利润的波动就比经济大了很多,因为企业都有经营杠杆和财务杠杆。

销售额上涨一点,企业主的利润可能大涨;销售额下降一点,利润就可能下滑甚至亏损。

而股票市场的波动,远远超过企业利润本身。但企业利润,才是你在股市里买卖的东西,不是吗?

所以如果企业利润上下浮动10%,那为什么股市价格可以上下浮动30%?这就是心理因素在起作用。

一旦你意识到心理因素经常过度反应,你的挑战就变成了:如何应对市场心理的过度

我常用的一种说法是:在现实中,事情的波动是在还不错有点糟之间来回摆动但在投资者心中,却总是在完美无瑕彻底绝望之间跳跃。

所以如果你能在市场从彻底绝望中定价出来的时刻买入资产,然后在市场充满毫无畏惧的情绪中卖出资产,那么,用吉卜林的话说,“万物都在你之中

问题4

那你认为,这种情绪控制的能力,是天生具备的,还是说可以通过时间和经验后天习得的?

霍华德·马克斯 这种能力确实是与生俱来,很多投资人可能在这方面天生就有点特别。

它也是可以学习的,至少可以让我们认识到必须拥有这种能力,但学习确实比天生拥有要难得多。

我还想补充一句,情绪稳定对于一个投资者来说是优点,但在生活其他方面,比如婚姻中,可不一定是好事(笑)。我可不推荐你在婚姻里做个不动声色的人。

霍华德·马克斯给普通投资者的永恒建议:认知自己的局限,以一种自己能够长期坚持的方式待在市场中

问题5

很多投资者平时会说自己有57年,甚至1020年的长期投资视角,一旦遇到压力和焦虑,这些时间框架很容易崩塌,转而只关注当下的焦虑情绪。

那么当你在做投资决策,或者带领团队时,是如何在不确定和压力之中,坚持你原有的时间维度的?

霍华德·马克斯 20226月,我们在伦敦为来自欧洲和中东的投资人举办了一场会议。

当时我被问了很多问题,像往常一样,都是诸如:美联储会在哪个月开始加息?美联储会加到多高?加息会不会引发经济衰退?如果会,什么时候开始?会有多严重?等等。

我尽量作答,不过我得说明,橡树资本有一个核心原则:我们不依赖宏观预测来指导投资。

我在午餐后还是感到有些不满意,于是临时又走上了台。我对大家说:你们刚才问我的那些问题,其实都是短期的事。而这些短期事件,它们根本不重要。

重要的问题是:我们有没有买入那些能持续成长的公司?我们有没有把钱借给那些会还钱的公司?这才是真正重要的事。

你打开电视上的财经频道,90%甚至100%的内容都在谈短期事件,而不是这些真正重要的东西。

就像我们刚才说的情绪控制一样,牢记这一点也非常关键,尤其是在市场繁荣或崩溃、情绪极端的时刻。

那次会议之后,我在202210月写了一封备忘录,题目叫《真正重要的是什么》。

我在里面列出了五样不重要的事:短期事件、短线交易、短期业绩表现、过度活跃操作以及波动性,这些都是短期层面的关切,没有一样是我认为真正重要的。

我真心建议大家要盯紧那个真正的目标。

比如,就在上周三、四,也就是关税消息出来的那两天,我看到很多文章对市场下跌进行了大篇幅报道。什么市场创下六个月新低24号加粗字体打标题。

那真的重要吗?我并不这么认为。

霍华德·马克斯给普通投资者的永恒建议:认知自己的局限,以一种自己能够长期坚持的方式待在市场中

问题6

那我想再拉回信条这个话题。有些信条,比如宗教信仰,可能是固定不变的;但投资哲学呢?在市场环境变化如此剧烈的时代,是否也需要有一些与时俱进的演化?

霍华德·马克斯 当我们创立橡树资本的时候,我们把我们的信条,也就是我们的投资哲学,写了下来。

当时我们五位合伙人,彼此之间平均已经共事了大约九年,互相非常了解,也知道我们相信什么、不相信什么,哪些方法我们认为有效,哪些无效。于是我们就把这些写成了一份信条。

从创立至今30年,一个字都没有改动。

如果你认真思考信条的本质,它其实就不该变。我们的信条有六条原则,非常简单:

1、风险控制是最重要的事情;

2、我们追求的是稳定一致,而不是挥棒击出本垒打,更不会冒着被三振出局的风险来博一把;

3、我们只关注效率较低的市场;

4、我们只做少数几件事,并争取比别人做得更好,我们高度专业化;

5、我们不依赖宏观预测;

6、我们不依赖择时。

我不认为这些会改变。

你可以像查理·芒格常说的那样,总是反过来想一想:是否有比风险控制更重要的事?我们的客户显然不这么认为,他们来找我们,就是为了规避灾难,实现稳定。

所以风险控制和一致性,我们肯定不会放弃。

再看第三点,低效市场。如果你说,我们认为在高效市场中靠努力和技巧也能赚钱,这根本说不通。

再看第四条,高度专业化。你是愿意说我们在少数几件事上做到极致,还是愿意说我们什么都能做?显然前者更靠谱。

至于第五点,我始终不相信宏观预测。我从没遇到过一个经济学家,能持续地比平均水平更准确地预测未来,也没遇到过谁能持续地帮助你获得超额收益。

第六条,市场择时。它偶尔有效,但极少数。我们确实做过几次成功的进攻/防守切换,但你无法把整个职业生涯或投资体系建立在择时之上。

所以我完全忠于这六条原则。我们从来没想过要改哪怕一个字。这些原则一直以来都为我们带来了极大助益,我也相信它们未来依然会继续奏效。这就是橡树的核心信条。

有时候人们会说,我觉得去教堂应该穿西装;也有人说,你根本不需要去教堂。这些都不是信条,那只是风格或者策略。

在美国,有些人认为,民主党更符合基督教精神;另一些人则认为,共和党才是。这也不是信条,那只是偏好、策略与口味。

而我认为,真正的信条,是不该轻易更改的。

霍华德·马克斯给普通投资者的永恒建议:认知自己的局限,以一种自己能够长期坚持的方式待在市场中

问题7

当然也可能是这样:我们现在对话的是业内最成功的长期投资机构之一,而你们所坚持的这套信条恰好有效。也许还有很多公司,他们的信条就不够有效,确实需要调整。
那橡树资本这套信条,是如何在你们做决策时,帮助团队彼此支持、互相补位的?

霍华德·马克斯 我并不是说信条永远不能变。如果你已经有了一套好的信条,那它大概就不需要变。但确实也存在那些注定失败的信条,那当然应该改。

我认为,在团队合作中,信条特别重要。你可能知道,我的第一本书叫《最重要的事》,出版于2011年,源自我在2003年写的一篇同名备忘录。

我很喜欢那个写法,所以当有人请我写书时,我就抄袭了自己(笑)。我觉得抄自己的作品是允许的。

这本书的每一章标题都是最重要的是……”,然后每一章说的又不一样。因为在投资中,根本没有唯一重要的事。重要的事有很多,就像一幅拼图,或者查理·芒格说的多元思维模型

不过在那篇最初的备忘录里,我还谈到了一些跟企业成功以及团队合作有关的内容。这部分没有写进书里,因为书只聚焦在投资过程本身。

但我在备忘录里写到:一段成功的合作关系或者团队的关键,在于价值观一致和技能互补。

我无法想象,跟一个不认同我价值观的人做合伙人。不论是个人层面的价值观,比如正直、谨慎,还是投资上的价值观,比如我刚才列出的六条信条。如果没有共识,是不可能走得长远的。

同样道理,如果一个团队里的人全都具备相同技能,那也是浪费时间。你真正需要的,是互补的能力。

我非常幸运,能和布鲁斯·卡什(Bruce Karsh)搭档38年。他在1987年加入,是橡树资本的联合创始人和联席董事长。

我们在价值观层面是完全一致的:保守、谦逊、谨慎。

但我们在技能上非常互补:我是那种反应快、思考快的人,会很快给出一个答案,然后就当完事了;而他会把问题带回家,反复咀嚼,第二天告诉你他改变了主意,第三天又告诉你他又变了。我认为他在分析方面比我强,而我可能更擅长抽象概念。

我喜欢像今天这样在播客上聊天,他几乎没上过播客;我喜欢走遍世界,见客户、聊天交流,他更愿意留在公司深度参与投资决策。

这种组合再好不过了。

你刚才还提到相互鼓劲,特别是在市场环境艰难、情绪容易出错的时候。比如市场正进入一个牛市或熊市阶段,那正是错误更容易发生的时刻。

这种时候,团队中能有彼此互相平衡和支持的机制,非常关键。而不是互相指责:你怎么会做出那种决定?你怎么能犯那么大的错?

你应该说,那也许是人之常情,也许还没错,我们再一起想想。

人们常说,当局势变得艰难,强者就会迎难而上。我会说,真正的强者是作为一个团队一起迎难而上。

这种团队互助的文化,对我们帮助非常大。

关于霍华德和布鲁斯之间的合作状况,强烈推荐去看这篇罕见且经典对话1.4万亿橡树资本早期如何开拓客户?一场深度对话看霍华德·马克斯是个怎样的老板》

霍华德·马克斯给普通投资者的永恒建议:认知自己的局限,以一种自己能够长期坚持的方式待在市场中

问题8

在生活和投资中,真正难的,往往不是知道该怎么做,而是有没有勇气去做。就像你说的,有些人天生就比较容易做到,有些人则困难得多。尤其是年轻人,在他们还没有经历过真正的市场崩盘时,可能会特别不知所措。

你们是如何帮助年轻同事度过这种环境、并从中学习成长的?

霍华德·马克斯 我在橡树其实把自己当作CCO,即首席文化官。我写备忘录、写书,我们还办了一个橡树大学,有T恤、帽子,还有对信条的反复重申,诸如此类。

我们尽力营造一种共同的理解:大家要朝哪个方向一起用力。

应对牛市或熊市的准备,必须在事前就开始,关键是提前做。你不能等到世界正在崩塌(或狂热上涨)时,才开始给人上课、讲道理。

那时太晚了。

所以必须是一个逐步的、反复的、系统性的建设过程。

也正因为我们有共同的信条,大家知道该怎么协作、怎么做选择。

没人会认为,在橡树取得成功的方式是:出个奇招、赌一把运气好、博个惊人的回报。我甚至敢说,那些抱有这种想法的人根本不会选择来橡树。这里一眼就能看出来:这不是我们的文化。

我们做的事情,归根结底,都是在构建结构:一个让大家不害怕犯错的结构。因为只有这样,人们才不会害怕承认自己犯了错,才敢在发现问题时改主意。

我们还努力营造一种文化:任何人都可以对任何人说话,只要表达是尊重的。你不会因为说错一句话,之后就被人翻旧账、被拿出来羞辱。

我们一直在强调:非政治化、非等级化。这对我们非常重要。

这样的文化,可能不太容易带来短期收益最大化,但这是我们想工作的地方。

问题9

构建一个允许错误发生、甚至预期错误会发生的文化,在一家投资公司里,要做到这一点最关键的是什么?如何构建这种文化,让人会犯错成为被接纳的一部分?并且让这种对人性脆弱性的接纳,反过来成为长期做出好决策的基础?

霍华德·马克斯 首先你必须构建一个宽容、友善的环境。

一个环境里,初级员工可以毫无顾虑地和高级员工对话;而高级员工也要有包容心,不会在别人犯错时劈头盖脸地批评。

开放的门、开放的沟通机制是非常重要的。你不能光说我们容许错误这里可以自由发言,却在行动上完全相反。

比如说,如果你说我们这个团队允许试错,大家都不完美,那么当某人这一年犯了个错、收益不如预期时,你就不能因此砍掉他的奖金。

对我来说,这点非常重要。我们橡树的薪酬机制不是数字导向的。

我很赞同爱因斯坦的一句话,不是所有重要的东西都能量化,也不是所有能被量化的东西都重要。

我们不会根据某个人今年给公司赚了多少钱来决定他的收入。而在很多公司,这却是常态。

我相信,还有其他同样重要的维度:个人的价值观、个人的行为表现、领导力、是否在传递公司文化、去年的成果、来年的潜力、长期的发展能力……

这些没有一个是能用今年的投资回报率来概括的。在设计薪酬结构时,必须跳出数字决定一切的思维框架。

我还记得,大概是在1992年,《商业周刊》有一篇文章谈领导力,里面有位经验丰富的董事会成员说:我已经不再试图让人们去做我吩咐的事了。他们只会做我为之付钱的事。

我们给员工付薪,是为了让他们:敢于直言,乐于倾听,包容错误,愿意花时间帮助同事成长。

这是你唯一能培养出这种行为方式的方式。

我一直觉得很有意思的是:很多公司一边用一种方式激励员工,却又期望他们表现出完全不同的行为。

但就像很多人说过的那样,你只要告诉我激励机制,我就能预测员工的行为。

霍华德·马克斯给普通投资者的永恒建议:认知自己的局限,以一种自己能够长期坚持的方式待在市场中

问题10

在你参与的会议或与更大范围的团队、新员工沟通时,你或布鲁斯会不会刻意示范,比如说我不知道我错了我改主意了这样的话?

霍华德·马克斯 谢谢你提到这一点,我刚刚确实漏说了这一点。

整个橡树的文化,就是建立在承认自己不知道的基础之上。说我不知道并不可耻。事实上,我认为这是全世界最有力量的一句话。

我这些年反复在写这个主题。大概是在2000年左右,我写过一篇备忘录,标题叫《我们与他们》。我在那篇文章里说:投资圈里有两种人,一种是我知道学派,另一种是我不知道学派。

你如果认为自己知道未来,你的行为方式就会完全不同于承认自己并不知道的人。

马克·吐温说过一句我经常引用的话:真正让你惹上麻烦的,不是你不知道的事,而是你确信自己知道、但其实错得离谱的事。

这句话,是我们在建立信条和组织文化时最重要的基石之一。

打个比方。假设你在伦敦,要开车去利兹,如果你清楚自己不认识路,你会拿地图、问路人、打开GPS,还会开慢点,怕错过出口。

但如果你以为自己知道路怎么走,你不会带地图、不会问人、不开导航,甚至会开得很快想早点到……最后可能却开到了德文郡。

所以关键问题在于:你到底觉得自己知道多少?这个问题,是整个文化建设的基石

有很多职业是不太需要面对未来不确定性的。

纳西姆·塔勒布(Nassim Taleb)在《随机漫步的傻瓜》里说过:如果你想永远都是对的,那就去当牙医。

你去读牙科学院,学会补牙的规范流程。只要每颗蛀牙你都按那个流程处理,你几乎永远都会成功。这没有太多随机性,也没有未来变量。

工程师也是类似的例子。

但投资,完全不是这样。投资的本质是什么?是为未来的某种发展趋势配置资本。

而我最坚定的观点是:我们并不知道未来会发生什么。

那问题来了,既然我们不知道未来会怎样,那我们怎么做投资呢?

我在2002年写过一篇备忘录,标题就叫《你无法预测,但你可以准备》。

自认知道未来的人,会为一种情境做准备,并且押注最大化。如果猜对了,收获很大;猜错了,全盘皆输。

而谦卑地认为不知道未来的人,会为多种可能情境做准备。他会有所妥协,牺牲掉一些最佳表现的可能性,但在多数情境下都能应对得当。

这两者的风格,天差地别。

这是那个决定性的问题:你到底认为,自己是否知道未来会怎样?

我在202211月还写过一篇备忘录,题目叫《知识的幻觉》,这个标题我借用了美国历史学家丹尼尔·博尔斯廷(Daniel Boorstin)的话。

这句话说得非常好,知识的敌人不是无知,而是对知识的幻觉。如果你以为你知道,那你大概率就不会再去学习了。在我们这儿,这个理念经常被提起。可以说,它已经融入橡树的DNA

2020年那场疫情危机期间,我连续七周写了七篇备忘录,一年写了十二篇,对我来说是很不寻常的数量。

其中有两篇,主题就是认知上的谦逊

英国丘吉尔(Churchill)说过一段话我特别喜欢,他是个谦逊的人……而他也确实有很多值得谦逊的地方。

我觉得我们所有人都是这样,我们应该接受这一点,并以此为基础去行动。

问题11

但很多人之所以难以说出我不知道,是因为他们天生担心别人会把谦逊误解为能力不足。你是霍华德·马克斯,人们当然不会误解你。

但对于一个刚入行没几年的年轻人来说,说我不知道确实可能带来误解。你对他们有什么建议,能帮他们拆解这两个概念的混淆吗?

霍华德·马克斯 这是个很大的问题。

首先,当我刚开始工作时,我根本不知道自己有多少事情是不知道的。这是我后来逐渐学会的一堂非常重要的课。

确实很多人并不了解什么才是投资中真正关键的东西,他们也不知道。所以,一个在你问未来一年市场会怎样时,能坦率回答我不知道的投资顾问,才是真正值得信赖的。

但现实是,如果大多数人去找一个投资顾问,问:我现在该怎么办?你觉得未来一年会发生什么?

而对方回答:我不知道。他们很可能会转身走人,去找街角那个会自信地告诉他们我知道的人。当然,那个人其实也同样不知道。只是客户会对那种确定的说法更有安全感。

我在那篇《知识的幻觉》的备忘录里写过一句话,大意是:人们之所以渴望预测,是因为如果他们真正意识到这个世界有多么不确定,他们早上可能都没法起床。

我觉得这是真的。人们想要预测,也想要那些敢做预测的人。

尤其在政治领域。你是没法靠我不知道当选的。你不可能说:我不知道什么政策有效,也不知道未来会怎样,我的对手也不知道。

这根本选不上!

我们现在这位总统就曾说过,我能解决问题,只有我能解决。然后他就真的当选了。这就是现实世界的运行方式。

但在你还没有建立起名声和资历的时候,凯恩斯(Keynes)说过一句话特别真实:在名誉层面,与其非传统地成功,不如传统地失败。

从商业角度来说,宣称我知道确实比自豪地说我不知道更容易让人接受。唯一的问题是:如果你说你知道,而实际上你并不知道,那你最好走点好运。

问题12

确实是。很多投资策略背后隐含的前提是我们知道未来会发生什么,这样的策略更容易卖出去;而那些强调不确定性多情境准备的策略,虽然更稳健,却往往不好讲故事。

霍华德·马克斯 还有一点也挺有意思的。如果有人雇了个预测者,对方预测错了,他就会换一个预测者;下一个预测错了,再换一个……然后再换一个。

他们很少会说:你知道吗,我决定不再相信预测了。

我还记得,我写完《知识的幻觉》那篇文章没多久,一位老朋友给我打了电话,他是一位在华尔街工作了几十年的经济学家。

他跟我说,你改变了我的人生。我决定不再做预测了。以后我只告诉别人我认为现在发生了什么,我认为它可能意味着什么,但就到此为止。

他现在轻松多了(笑)。

有点像匿名戒酒会那种,我在想我们要不创个不可知论投资者协会好了。

霍华德·马克斯给普通投资者的永恒建议:认知自己的局限,以一种自己能够长期坚持的方式待在市场中

问题13

我们现在身处一个信息噪音更大、资讯更多、交易门槛更低的世界里。换句话说,行为刺激多了,而人们做出错误决策的机会也随之变多了。

你觉得现在的市场环境是否确实让投资者更难做出好决策?还有,这种变化是让市场变得更有效了,还是更容易出现错配和剧烈波动?

霍华德·马克斯 我觉得确实变难了。

一方面,媒体尤其是金融媒体,大大缩短了人们的关注周期。

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只关心今天、明天、下周甚至下个月会发生什么,而不是去思考未来十年会怎样。

但其实,真正重要的恰恰是那个更远的未来,而且从某种程度上说,只有它才是可能被理解和判断的。

如果我们讨论的是那些真正能长期增长的公司,或者是真正会还钱的借款人,那你去思考一天”“两天甚至一年都没什么意义,

但如果你能看对5年、10年,那就可能非常有价值。

现在我们面临的问题是,信息太多了!当然,我不会说,我在信息更少的时候做得更好,但我得承认,我在别人知道得更少的时候,确实做得更好。

巴菲特常说,他在早期能用50美分买到价值1美元的东西。我也确实做过类似的事情。

但我认为,这种能力在我们都联网之后就结束了。

现在有电子表格、计算机、数据终端,你只要输入一组筛选条件,就可以立刻找出所有市值低于账上现金的公司。也就是说,大家都懂得了钱是怎么赚的

所谓市场效率,是指你走进市场,发现价格偏离价值的机会,并将其买入或卖空。但信息越多、被越快地反映在价格中,这种机会也就越难发现。

所以从很多方面来说,世界变得更难了。

我把这个过程称为市场有效化

过去我曾买到过价格明显毫无道理的东西,但如今,只有在危机时刻才会有这种机会。

我在20141月写过一篇备忘录,标题是《运气好》,讲的就是这个有效化的过程,以及我过去幸运地遇到的一些非有效市场

比如说:1978年的高收益债券,1988年的困境债务,1998年的新兴市场股票。

但我在那篇备忘录里也写到:大多数市场无效,源自于无知或偏见,而这些东西,随着时间的推移,已经大部分消失了。

所以我几乎放弃了寻找那种长期存在的结构性市场无效。

如今我们最多能期待的,是一些周期性市场无效:当人们过度喜欢某个资产,它的价格就会被炒高,你就应该卖;当人们过度厌恶某个资产,它就被低估了,你就应该买。

在我看来,这就是当下最值得挖掘的重大定价错误的方向。

问题14

要在这种环境下真正做到别人恐惧我贪婪,在个人、团队和企业层面上,到底需要什么?

霍华德·马克斯 坚定的信念、强大的心理承受力(胆识),还有情绪控制能力——这三样才是真正的关键。

你想想,这些都不是你在投资教科书里能学到的内容,

它们属于心理层面、人性层面的力量,而非纯粹的智力技巧。

问题15

那对一个普通投资者来说,最可操作、最有帮助的最重要的事是什么?

霍华德·马克斯 我觉得我们前面的对话,实际上都围绕这个主题:认清自己的局限

作为一个普通投资者,你不能指望自己随便进市场买一只股票,它就能跑赢大盘。

你对公司了解不如别人多,你对怎么赚钱理解也可能不如别人,你可能也没有足够的情绪和心理准备来承受真正的投资波动。

但这不意味着你就该远离市场。恰恰相反,你仍然应该参与市场,只是要以一种适合你的方式去参与。

不是频繁交易、不是试图选中赢家,而是通过简单、可持续、低成本的方式,把自己放在增长的列车里。

你应该告诉自己:我要参与市场。

因为最大的错误,是完全不参与市场;第二大的错误,是参与了但又中途退出。

我的建议是:一直待在市场中,以一种自己能够长期坚持的方式待在市场中。

换了我,可能会去买一只指数基金,参与英国、欧洲、美国,或者全球的经济增长,然后“不去碰它”。

有个笑话我很喜欢:未来的工厂只需要一个人和一只狗。狗的职责是防止人去碰机器,而人的职责是负责喂狗。

其实投资也一样,有时候最好的策略就是不动手。

我小时候听过一句话:别光坐着,做点什么!但我要劝你(无论你是不是专业投资人):别急着动,先学会静静地坐着。

因为投资的目标,我们说过了,是为未来的发展做准备。而最确定的未来发展是,经济增长与企业盈利能力的提升。

我的建议就是:搭上这趟车,然后别自己把它搞砸了。

—— / Cong Ming Tou Zi Zhe / ——
排版:唐唐
责编:艾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