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的推荐疗法

 冬天惠铃 2025-04-29

治疗策略: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治疗原则为早期、个体化治疗,最大程度地延缓疾病进展,降低器官损害,改善预后。

图片

 // 糖皮质激素 //

(基础用药)

    轻、中度SLE可小剂量泼尼松或等效剂量的其他糖皮质激素(GC)严重器官受累(如狼疮肾炎、中枢神经狼疮)可大剂量激素,如甲泼尼龙冲击治疗,静脉注射3天后逐渐减量。对狼疮危象的SLE患者,可使用激素冲击联合免疫抑制剂进行治疗。临床医师需密切关注SLE患者的疾病活动,并根据疾病活动度来调整激素用量,对病情长期稳定的患者,可考虑逐渐减停激素。

    糖皮质激素可通过与糖皮质激素受体结合,进入细胞核,抑制促炎基因的转录,如TNF-α、IL-6、IL-1、IFN-γ 等,减少炎症反应。糖皮质激素的作用机制较复杂,作用途径多。激素在治疗SLE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是SLE诱导缓解治疗最常用,且国内外指南一致推荐的控制SLE病情的基础药物。

图片

/ 抗疟药 //

(基础治疗)

    羟氯喹(HCQ)是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的基础治疗药物,几乎所有SLE患者都建议使用,对无禁忌的SLE患者,推荐长期使用羟氯喹作为基础治疗,除非有禁忌症。服用羟氯喹的患者,建议对其进行眼部相关风险评估,对于发生视网膜病变高风险的患者,服药前与服药后每年需进行1次眼科检查。HCQ能减少疾病复发,降低器官损害风险,并有一定的免疫调节和抗血栓作用。其作用机制包括调节免疫反应和干扰自体细胞与抗原的结合,同时降低疾病活动度和减少复发风险。

// 免疫抑制剂 //

(激素联合或替代治疗)

    对激素联合羟氯喹治疗效果不佳的SLE患者,或无法将激素的剂量调整至相对安全剂量以下的患者,建议使用免疫抑制剂,包括:霉酚酸酯(MMF)中重度SLE患者,较环磷酰胺毒性低;环磷酰胺(CTX):中重度狼疮肾炎、神经精神狼疮和SLE伴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等来氟米特(LEF)增殖性狼疮肾炎;甲氨蝶呤(MTX):轻中度非肾脏受累的SLE患者;硫唑嘌呤(AZA)中度SLE患者;以及他克莫司(FK506)环孢素(CsA)等。

// 生物制剂 //

    贝利木单抗(Belimumab)是首个获批用于SLE的生物制剂,适用于轻中度SLE,特别是B细胞活化相关的患者。贝利尤单抗是目前最广泛应用于SLE的生物制剂,而利妥昔单抗、泰它西普等新型生物制剂则在特定情况下被推荐为治疗选择。具体使用哪种生物制剂需根据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器官受累情况以及个体化治疗需求进行综合评估。

// 其他支持治疗 //

   防晒、控烟、降压、降脂、钙剂、维生素D(减少心血管和骨质疏松风险)及心理支持等等治疗。

参考文献:

中华内科杂志2020年3月第59卷第3期,Chin J Intern Med,March 2020, Vol. 59, No. 3.

声明:上述药物均有不良反应,均应该在医生的专业指导下用药。内容如有侵权,请联系pure drug,我们将立即删除。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