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文仅供学习和参考,不能替代医嘱和处方。文中所述方剂,非专业读者务必在中医师辨证指导下借鉴、应用,切勿盲目尝试。) 本文理论依据:《中医内科学》、《中医基础理论》 你好,我是中医人,文君然。 最近一段时间,我们后台上有很多,关于心悸的咨询。 其中,有一些读者的特点十分类似,这就是在感到心慌心悸的同时,经常觉得害怕,容易受惊吓,总是觉得周围危机四伏,到处充满危险。 这个问题,自然有多种形成原因。 今天,我想和大家探讨其中最常见、最普遍的一种,这就是心血不足所致的心悸。 什么意思呢?你记住啊,血足,神才能安。血的基本功能之一,就是养神。心血亏虚的人,心神失养,最容易出现上述问题。 ![]() 看看下面这段医案故事吧。其中这个患者的情况,应该比大多数人都要严重。 这个患者,是一个女性,当时72岁。什么毛病?和之前咱说的一样,怔忡不安、惊悸不寐,晚上睡不着,白天总害怕。具体怕什么,说不出来,反正就是容易害怕,似乎危险说不定什么时候,就降临到她头上。 最严重的时候,她心悸心慌严重,就直接休克了,几分钟后醒来,浑身出虚汗,没办法说话,需要别人搀扶才能起身。 这个情况,患者已经有四个月之久了。到医院看,几乎所有的大夫,都认为这是冠心病所致。但是按照这个治疗,效果不好。 后来,实在没办法,患者转投中医治疗。接诊的医家,是昨天我们刚刚提到的张延丰前辈,曾经济南商河一带的名老中医。 刻诊,患者舌淡苔薄白,脉象细弱如游丝。整个人不敢说话,不敢转动,自述饮食量很少,为病情忧心忡忡,担心自己命不久矣。 医家听诊,发现心脏无杂音,无间歇,心律齐整。 了解到这些以后,张师宽慰患者说,这没什么严重的,完全不用担心,只是心血亏虚而已。经过用药,完全可以改善,于是书方一首: 人参6克,当归10克,丹参12克,炒枣仁12克,远志9克,石菖蒲9克,熟地24克,山萸肉9克,龙骨9克,珍珠母30克,桂枝6克,甘草9克,白芍9克,茯苓12克,朱砂1克(冲服)。 ![]() 所有这些,水煎服。每日一剂,连服3剂。 结果如何?患者服用3剂以后,表示其他症候都有所改善,失眠好不少,但是心悸状况还是有。这时候,原方基本不变,继续投用3剂。 这一次,患者药后感觉大好,心悸之感基本消失。原方再投5剂以巩固。 这就是医案的基本经过。 来,我们剖析一下这里的原因。 方才我们说过,血能养神。血虚,不能养神,患者就会心慌惊悸,失眠不寐。这是心神失养的表现。 上面医案的患者,舌淡,苔薄白,脉弱,食欲不振。这是虚证无疑。所以,心血不足,心神失养的诊断,是完全明确的。 血能载气。心血不足,则心气亏虚。气虚不能固摄汗孔,于是汗作为心之液,就不受控制地流出去。患者因之而出虚汗。至于说患者偶尔还会休克,那也是心虚亏虚至极,心神不能主事之故。心神失养,人家干脆撂挑子不干活了,人就休克一会儿呗。 这个时候,就得以滋补心血为主。当然,气为阳,血为阴,阴阳相生互根,故而还得适当补气。 再来看当时医家的配伍—— 人参6克,当归10克,丹参12克,炒枣仁12克,远志9克,石菖蒲9克,熟地24克,山萸肉9克,龙骨9克,珍珠母30克,桂枝6克,甘草9克,白芍9克,茯苓12克,朱砂1克(冲服)。 这里头,当归养血活血。熟地补精生血。山萸肉,补肾填精。丹参,更厉害,一味丹参,功同四物,可以补血活血,更可以安神。炒枣仁,补心肝之血,安神之功显著。 所有这些,目的是补血。 接下来,适当补气,这就是人参、茯苓。二者健脾益气,又能安神。 然后,开始治标。所谓治标,就是用一众安神定志之品,比如说远志、石菖蒲、龙骨、牡蛎、朱砂。 由于患者经常出虚汗,所以医家用到桂枝和白芍。这两味药,模仿桂枝汤,可以很好地调和营卫、敛汗。桂枝还能辅助温通心阳,促进心气心血的运行。龙骨、牡蛎、山萸肉,有收敛固涩之能,因此可以辅助敛汗。 ![]() 这就是基本的用药思路。我给你简单解析了一下。 其实,通过补益心血的办法,来改善心悸心慌、不寐易惊,这在中医临床中十分常见。具体实施的办法,也比较多。上文医案里所呈现的,我个人认为,是八珍汤合桂枝汤加减。临床中,还有很多中医人喜欢用炙甘草汤加减。我个人在临证的时候,喜欢以归脾汤合安神定志丸加减。至于说中医内科学教科书上,给出的标准方,是安神定志丸合酸枣仁汤。 总而言之,无论怎样,这都是以养血安神为主。在这个基础上,随症加减。 当然,心悸这个事儿,成因绝对不止以上所述。还有阴虚者,以天王补心丹合朱砂安神丸治疗,有阳虚者,以参附汤合桂甘龙牡汤治疗,水饮凌心者,以苓桂术甘汤治疗,淤血阻滞者,以桃仁红花煎治疗,痰热扰心者,以黄连温胆汤治疗。这些,我们以后有空再慢慢聊。 全文完。我感谢你的阅读。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