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设计类企业成本管理:如何算清“人”的成本,分好“人”的钱?

 blackhappy 2025-04-30

#企业成本#

设计公司的钱,本质上是设计师的时间和创意换来的。但人不是机器,画图时间有长有短,项目有肥有瘦,怎么把“人力成本”算准,把“利润”分得公平,是财务和老板最头疼的事。本文用最直白的逻辑,拆解人力密集型设计项目的成本核算与分钱秘诀。

一、设计企业的成本特点:人就是最大的资产,也是最大的成本

典型场景

  • 一个建筑设计方案,3个设计师干了200小时,但财务按项目整体结算,不知道谁花了多少时间;
  • 年底分奖金,老板说按项目利润分,但没人说得清每个项目的真实成本。

核心痛点

  1. 成本难算准:设计师同时参与多个项目,时间分配靠自觉记录,误差大;
  2. 利润难分匀:大项目可能“搭便车”用其他项目的人力,小项目可能倒贴钱;
  3. 激励难落地:分钱规则模糊,导致骨干设计师流失。

二、工时核算:把时间变成“成本数据”

1. 工时记录:从“糊弄学”到“精细化”

  • 反面案例
    • 设计师A每天手动填工时表,项目忙时随便写“8小时给X项目”,月底发现200小时不够分,强行摊派,成本数据失真。
  • 解决方案
    • 工具替代手工:用钉钉、飞书或专业工时软件(如Toggl),要求设计师每天按任务记录时间(精确到0.5小时);
    • 项目代码管理:每个项目分配唯一编号,填工时必须选择对应代码(如“XX商业街设计-P001”)。

2. 工时成本化:时间就是钱

  • 三步算出“人力成本率”
  • 算总成本:设计师工资+社保+奖金+办公分摊(如工位费)=10万元/人/月;
  • 算有效工时:每月上班22天×8小时=176小时,扣除开会、培训等非项目时间,实际有效工时约140小时;
  • 算成本单价:10万元÷140小时≈714元/小时。
  • 应用场景
    • 项目报价:客户要100小时的设计服务,按714元/小时×100小时=7.14万元,加上其他成本(如差旅、外包)即为报价底价;
    • 成本核算:项目实际耗用设计师A 50小时、设计师B 30小时,总人力成本=(50+30)×714元=5.7万元。

3. 公共成本分摊:不能全让项目背锅

  • 哪些算公共成本
    • 管理层工资、行政人员费用、品牌宣传费;
    • 前文案例:设计总监同时指导5个项目,其工资应分摊到各项目,而非全部计入某个项目。
  • 分摊方法
    • 按项目收入比例分摊;
    • 按项目人力工时占比分摊(更公平)。

三、利润分配:如何让“抢项目”变成“抢贡献”?

1. 分钱的基础:算出真实项目利润

  • 利润公式
    项目利润 = 项目收入 - 人力成本(按实际工时×单价) - 直接费用(外包、差旅) - 分摊公共成本
  • 关键点
    • 避免“唯收入论”:一个200万收入的项目,若耗用300万成本,实则是亏损,不能按收入分奖金;
    • 区分“直接贡献”与“间接支持”:主创设计师和辅助建模人员分配权重不同。

2. 分钱的三种模式

  • 模式1:蛋糕切块法
    • 项目利润的50%归公司,30%归主创团队,20%按工时分配给参与人员。
    • 适用场景:大型复杂项目,强调团队协作。
  • 模式2:积分制
    • 每小时工时积1分,主创设计师额外积20%分,积分总和决定个人分配比例。
    • 案例:某项目利润100万元,设计师A积200分,设计师B积150分,总分350分,则A分得(200/350)×100≈57万元,B分得≈43万元。
    • 适用场景:中小型项目,突出个人贡献。
  • 模式3:阶梯提成
    • 项目利润率≤20%时,提成5%;利润率20%~30%,提成8%;利润率>30%,提成12%。
    • 目的:鼓励团队控制成本、提高利润率。

3. 分钱的红线:别让规则“逼走”人才

  • 红线1:延迟兑现
    • 坏案例:项目验收后半年才分钱,员工离职后无法追溯;
    • 好做法:按季度预发70%,尾款验收后结算。
  • 红线2:黑箱操作
    • 坏案例:老板按“印象”分配,导致关系好的多拿;
    • 好做法:分配公式和明细全员公开,可自查核对。
  • 红线3:忽视过程奖励
    • 坏案例:员工在亏本项目投入心血却无任何激励;
    • 好做法:设置“最佳创意奖”“客户好评奖”等过程奖金。

四、常见问题与解决清单

  1. 问题:设计师不愿意填工时表

解决方案:

简化工具:用手机APP拍一下就能自动记录;

奖惩挂钩:按时填表奖200元/月,漏填扣绩效分。

  1. 问题:项目成本算不清,互相甩锅

解决方案:

每周同步报表:给项目经理发成本预警(如“您的人力成本已超预算80%”);

设置“成本仲裁委员会”:由财务、HR、技术骨干联合裁决争议。

  1. 问题:分钱后团队矛盾激化

解决方案:

匿名反馈渠道:收集对分配规则的改进建议;

预留10%利润作为调解基金:用于补偿特殊情况(如员工临时病假导致贡献下降)。

五、一句话总结:把人当人,把账算清

设计公司的成本管理,不是要监控员工的每一分钟,而是通过清晰的规则,让员工的每一份付出都被看见、被计量、被回报。

  • 给财务的建议:别埋头算数,多走进设计部,听听他们怎么开会、怎么改稿;
  • 给老板的建议:分钱时大方一点,规则透明一点,人心才能稳一点。

最后记住:好的成本管理,是让员工明白——“公司赚的每一分钱,都有我的贡献;我花的每一分钟,公司都看在眼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