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邪结于胸,则用陷胸以涤饮;邪结少腹,则用抵当以逐血

 dzlbs 2025-05-02

胸中结饮,少腹蓄血,此二者虽同为邪结之证,然仲景立法迥异。大陷胸汤荡涤痰热水饮,抵当汤峻逐瘀血积滞,看似寻常之方,实蕴藏着中医攻邪之道的精微奥义。明代医家张景岳云:'治病如用兵,攻守贵得其宜。'胸腹之邪,犹如敌寇盘踞要塞,非深谙兵法之道不能制胜。今试以天人相应之理,剖析二证之异同,以明攻邪之法度。

一、邪结之位:天地阴阳分野

胸中乃清阳之府,《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谓:'清阳出上窍',若痰饮结于胸膈,犹如云雾蔽日,清阳不得宣发。少腹属至阴之地,《金匮要略》言:'血不利则为水',瘀血蓄积下焦,恰似浊阴壅滞沟渠。此二证一居上焦属阳位,一属下焦属阴所,正合《伤寒论》'病发于阳,病发于阴'之要旨。

邪结胸中者,多见心下硬满、按之石硬,如《伤寒论》134条所述'结胸热实'。此因表邪内陷,与胸中水饮相搏,形成有形之结。而少腹蓄血之证,则见少腹硬满、其人如狂,正如124条'太阳病,六七日表证仍在,脉微而沉,反不结胸,其人发狂者,以热在下焦'。两证虽同有硬满之症,然病位高低判若霄壤。

邪结于胸,则用陷胸以涤饮;邪结少腹,则用抵当以逐血

二、攻邪之法:刚柔相济之道

大陷胸汤以甘遂为君,配大黄、芒硝,取峻下逐水之意。甘遂走窜之力,能直达胸膈膜原,《本草纲目》谓其'直达水气所结之处'。芒硝咸寒软坚,大黄苦寒泻热,三药相须,如雷霆之势破痰热坚结。然此方峻烈,仲景特嘱'得快利,止后服',示人攻邪当适可而止。

抵当汤以水蛭、虻虫为君臣,配桃仁、大黄,功专破血逐瘀。水蛭善吮血络,虻虫喜攻死血,《神农本草经》言其'主逐瘀血,破下血积'。桃仁润燥活血,大黄导瘀下行,四味相合,如劲旅直捣巢穴。此方虽猛,然针对'瘀热在里'之机,正如吴鞠通所言:'非此不能入阴络搜剔瘀浊。'

邪结于胸,则用陷胸以涤饮;邪结少腹,则用抵当以逐血

三、辨证之要:形气虚实之辨

结胸证当辨水热轻重,大陷胸汤证属'热实结胸',若见'正在心下,按之则痛'之小陷胸汤证,则当易黄连、半夏、瓜蒌实,变峻攻为清化。抵当汤证需别蓄血新久,《伤寒论》126条'伤寒有热,少腹满,应小便不利,今反利者,为有血也',提示辨小便通利与否乃关键。若病势较缓,可用抵当丸缓攻。

清代名医叶天士治一妇人产后少腹绞痛,诊为瘀血内阻,投抵当汤加红花,三剂而愈。又治一痰热结胸患者,见胸痛彻背,予大陷胸汤合小陷胸汤化裁,痰下痛止。此二案可见,临证贵在明辨病位、病性,灵活运用经方。

胸腹邪结之治,犹如兵家攻城略地。陷胸诸方若奇兵突袭,直捣黄龙;抵当诸剂似重甲破阵,涤荡瘀浊。然《医学心悟》有言:'攻邪如逐寇,当给粮道。'医者临证,既要有'邪去正自安'的胆识,更需存'衰其大半而止'的睿智。今人研习经方,当于仲景立方本意中求其神髓,于临证变通处见其精微,方可谓得攻邪之道真谛。#中医##伤寒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